圖、文/先探投資週刊
台灣有上百個工業區,所以南崗工業區一點也不起眼。不過,這個資源貧乏的地方卻誕生一些世界級或優異的上市櫃公司,令人不得不驚嘆他們強勁的生命力及卓越的行動力。
【文/林哲良】
步出高鐵台中站,沿著國道三號南下,車行約三十分鐘就可抵達南投南崗工業區,當車子緩緩駛進南崗三路時,映入眼簾的多數是些不起眼的工廠,其中還穿插著一、二家歇業中、雜草叢生的廢棄廠房。老實說,南崗工業區給人的第一眼印象,沒有忙碌的感覺,倒有幾分悠閒與恬靜。
整個南崗工業區近四八○家廠商,年產值雖然僅有八二○億元左右,還不到半導體晶圓代工二哥聯電一家公司一年營業額,但最近一、二年,不少南崗工業區內上市櫃公司的獲利數據、每股純益(EPS)及股價表現,一點也不輸聯電。其中,茂順、廣隆、上緯、鑫永銓就是頗具代表性的廠商。
營運、股價扶搖直上
以廣隆為例,二○○八年金融海嘯期間,每股純益曾一度掉到○·四九元,然而,依據法人評估,廣隆今年每股純益有可能突破六元的水準,甚至挑戰歷史新高。因為如此,廣隆股價自二○○九年元月低點一三·四元起漲,還原權息值,近三年多來,股價上漲近三倍。
對於廣隆脫胎換骨的過程,鑫永銓董事長林季進打趣地說,他也有幫上忙。林季進說,廣隆董事長李耀銘是個精打細算的人,所以捨不得花太多錢在工廠內做些綠化造景。不過,他覺得綠色的植物,尤其是樹,能夠給人及企業帶來好的磁場,於是就送了棵上百萬的松樹給李董,沒想到廣隆營運竟然就此扶搖直上。
回想起當初進駐南崗工業區的過程,林季進說,那時候是擠不進去台中工業區,否則他們家族也不會跑到當時上班車程就要花掉一個小時的地方開工廠。現在,國道三號及中彰投快速道路相繼通車後,南崗工業區的交通便利許多。
強勁的軔性及生命力
仔細觀察鑫永銓、茂順、上緯及廣隆等四家廠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主事者都有很強的軔性、生命力,能夠在時間壓力下,成功地化解營運危機。以林季進為例,雖然二十六歲臨時接下董事長的位置,但一路摸索過來,經過近四十年時間,竟把鑫永銓的營業額,從年僅六~八百萬元,拉高到近二○億元的規模,而且還持續在壯大中。
說起來,除了與風力發電有關的上緯,或許在投資人眼中算得上是科技產業之外,鑫永銓、茂順及廣隆所處的行業,都是多數人眼中的傳統產業。顯而易見,這些能夠經營二十年以上,曾經面臨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崛起、挑戰的公司,目前獲利還可以保持不錯或是超越以往的水準,經營者都是有兩把刷子。比起那些短時間快速竄紅的科技公司,他們更有能力挺得過不景氣的大風大浪。
管理學常說「選對好的產業,企業經營就成功一半」,鑫永銓、茂順、上緯及廣隆目前獲利還能夠維持不錯的水準,或許就是印證這一句話,而茂順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
茂順是全台灣第一大密封(油封)元件廠,儘管如此,其全球市占率也不到一%,與全球密封元件龍頭Freudenberg-NOK將近七%的市占率及一○億美元出頭的營業額相比,茂順未來業務還是有很大的拓展空間。除此之外,以Freudenberg-NOK偏低的市占率來看,密封元件市場內的廠商,基本上是各自擁有一片天,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利基市場,得以穩定獲利基礎。
「聚焦」是成功最大因素
「聚焦」是上述四家公司之所以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不過,這並不代表這些企業只固守既有的產品,只是彼此之間,產品多角化的腳步並不一致,有人快、有人慢,鑫永銓與上緯大概是前者,而茂順與廣隆則是後者。這幾年,上緯、鑫永銓在董事長蔡朝陽與林季進的帶領下,積極跨足電子材料領域,也逐漸繳出一些成果。
樂觀預期,未來南崗工業區內,必定有廠商會步上鑫永銓、茂順、上緯及廣隆的後塵,目前中衛科技就具有這樣的態勢。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684期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