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下編輯部
到底什麼是循環經濟?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在「2017天下經濟論壇」指出,不是只有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才叫循環經濟,而是一個系統性的改變,也是對我們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現有的產業價值鏈,做重新的設計。以下為演講摘要:
循環經濟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在它的世界裡,沒有廢棄物,被錯置的資源,才是廢棄物。
在台灣,處理500多萬頭豬的排泄物,是一個很大的污染問題和挑戰。台灣的法令,把豬排泄物視為廢棄物,所以要用「去化」的方式處理,但沒有人知道,最後去哪裡了。
然而,在北歐小國丹麥,他們全國養了幾乎和台灣人口一樣多的豬。但他們不是用去化的觀念處理,而是全部回收,拿去做沼氣發電,最後變成電動公車的能源,變成一種資源。
另外一個例子,豬血,台灣人主要是拿來做豬血糕、豬血湯。
豬腸,拿來做四神湯。但事實上,豬血可以做成血清,豬腸可以拿來做手術縫線,可以產生更高的經濟價值。還有廢輪胎,台灣現在主要的處理方式的就是絞碎、燒掉。但其實廢輪胎中含有珍貴的資源碳黑,是做橡膠的原料。輪胎中的鋼絲也可以回收再利用。
要做到這些,就必須重新設計整個價值鏈,改變價值鏈上的每一個環節。
從源頭就要改變
首先,最源頭的產品設計就要改變,多使用再生材料,把產品設計得更堅固耐用。也要考慮到最後的回收,要將產品設計成容易拆解,少用焊接、黏膠組裝。這樣可以讓回收、拆解的成本與時間大幅降低。
其次,在生產過程中,所有製造過程產生的固體、氣體廢棄物、廢水,都可回收成為能資源。例如,自來水廠淨化硬水的過程,會產生很多碳酸鈣,這是很多工廠製造生產需要的原料。
換句話說,某些工廠產生的廢棄物,會是另外一批工廠需要的能源或資源。台灣的企業之間應該要串聯起來合作,做到互通有無。
再來是到價值鏈末端,要延長產品壽命。
荷蘭一家家具公司Desko,一張辦公桌可以賣3次。他們和消費者簽合約,辦公桌使用一段時間後買回來,以折扣價再賣出。重複幾次,使用同樣一個產品,廢棄物產生會減少,產品價值可以延長,也可以替公司創造更多利潤。
在獲利模式上,企業也可以將「賣硬體」變成「賣服務」。荷蘭飛利浦現在已經開始將照明燈具用租了,不用賣的。因為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照明,是光,不是燈泡、燈具。
我們只需使用,不需擁有
若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就是改變觀念。很多商品,我們其實只需要使用,不需要擁有。德國洗衣機品牌Miele,現在有租賃的模式,根據消費者洗衣的次數收費,不是賣洗衣機。
產品只租不賣,廠商保留所有權,會改變兩件事情。
第一,企業會將產品設計得非常堅固耐用,因為出租愈久,企業收入就愈多,而且產品維修次數愈少,成本就愈低,利潤愈高;第二,廠商會積極建立自己的回收再利用系統。
現在最流行的共享經濟模式,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一種只租不賣、賣服務、不賣產品的商業模式。
要做到這些,需要很多新科技、新技術、新投資。例如,研發新的材料。所以,轉型循環經濟,可以創造很多新的商機、新的就業,帶動新的成長。
台灣是沒有資源的國家,個人與企業使用資源與能源的成本,永遠比其他國家貴,而且只會愈來愈高。
所以,台灣製造業一向用降低成本來增加利潤的商業模式,只會愈來愈難做。因此,台灣經濟的新出路,就是落實循環經濟,因為台灣唯一擁有的資源,就是廢棄物。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