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級小資女林帝佑。(圖/林帝佑提供)
記者陳佩儀/台北報導
「一邊享樂、一邊存錢,真的沒有這麼難!」7年級後段班、目前在《Smart智富》月刊擔任財經記者的林帝佑,以自身理財經驗及採訪所得,跟大家分享她「吃喝玩樂、無痛無苦」存到第一桶金的撇步。
林帝佑說,要放大財富,只有4個字-開源節流。雖然忠言「膩」耳,但就跟少吃多運動一樣,絕對是想減肥的不二法門。但要怎麼確切實行呢?「節流」的部分她建議,每個月領到薪水後,利用「富人公式」:收入-儲蓄=支出,強迫自己儲蓄。
「絕對不要先花錢,剩下的才存起來。」林帝佑說,開始工作後,每年要繳綜合所得稅,有的人可能還有保險費等支出,這都要每個月分批存下,因此,拿到薪水後,先把要儲蓄的錢存到專門儲蓄的戶頭,一來可以管理支出,二來也能確實存到錢,未來只要持之以恆就好。
▲存錢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
為了更徹底執行「只進不出」的存款模式,她建議最起碼要有4個帳戶來打理資產。
1.「生活帳戶」:可利用薪資轉帳戶作為生活帳戶,用來因應日常開支。
2.「緊急預備金帳戶」:將緊急預備金拆成2~3筆,以定存的方式存款,將來要用到時,可視情況解約,不用一次全解。
3.「退休理財帳戶」:為長期投資帳戶,應兼具投資效益與穩健成長
4.「其他目標帳戶」:為中短期目標的資金池,如購屋、購車、旅遊基金等,放在波動較低、穩定成長的投資商品。
林帝佑說,有些人認為省錢、存錢很辛苦,不能吃大餐也不能出國玩,必須放棄享樂,但她認為,要讓理財之路走得長遠,最好的方式就是適時給予自己「獎勵」,過度壓抑慾望,一旦爆發可能會花掉更多錢,要學會「有節制的享樂」。
「首先,釐清自己最想要的事物是什麼?什麼事物能真正讓你感到快樂?」林帝佑說,對她來說,出國旅行是她得到快樂的方式,因此每年都會訂下存錢目標,如果達標,會去比較遙遠、花費比較高的國家;如果沒達標,還是會去旅行,但不能花超過3萬元,以慰勞辛苦工作一整年的自己。
▲林帝佑說,想要累積財富,把存股當存錢,絕對比放在銀行來的有效率。(圖/記者黃克翔攝)
而步入社會後,除了正職工作,還能怎樣開源呢?林帝佑說,多數人剛畢業收入都不高,要怎樣才能增加額外的收入呢?答案就是「投資」,而且要趁早,她分享2大撇步。
1.善用時間複利:從年輕就開始存錢、投資,就可以把「複利」的效果發揮極致,把小錢變大錢。
林帝佑舉例,21歲的A先生和31歲的B小姐,兩人每年都存10萬,等到兩人50歲時,A先生存了697萬多、B小姐存了347萬多,乍看之下A先生比B小姐多存10年,投入本金差了100萬,但最後累積的資產卻差了350多萬。
林帝佑說,倘若A先生在40歲時停止存入本金,把這筆資產放到50歲,這筆錢最後也會滾大到565萬多,「這就是時間帶來的複利效果!」
2. 把存股當存錢:台股可以零股買賣,即便是剛出社會的小資族也能把存股當基金,每個月用幾千元定期定額的方式買進。
林帝佑說,可以到「財報狗」或是「台灣股市資訊網」,用許多達人的選股標準「現金股息殖利率大於5%」做選股標準;或是買進不用選股的「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簡稱ETF),慢慢熟悉股市的操作流程。
她說,要累積財富,存股絕對比放在銀行,一年定存利率只有1.07%,來的有效率,「其實理財並不難,重點在於你有沒有開始動手進行!」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