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謝金河:稅改引內資回流,超值股將翻身!

(圖/先探投資週刊 提供)

【文/謝金河】

標這個禮拜,在國際間有北韓狂人金正恩試爆氫彈,再度造成地緣政治的張力,南韓股市在九月四日開盤跳空下跌,最後跌幅逾一.一九%,鄰近的日本也震驚,日經指數也連續兩天下挫,接著開盤的美股,累積勞工節休市的賣壓,九月五日開盤也大跌,最後道瓊下跌二三四.○五,跌幅是一.○七%,全球股市出現震盪回檔走勢,但中港台三地股市卻成了資金避風港。

其中,中國在這一年來管制資金成效卓著,外傳王健林全家在天津機場要搭私人專機出國被攔下來,這一段時間人民幣成了超強勢貨幣,從六.九二急升到六.五左右,上證也從三○一六.五三直奔三三九一.○一,從五月以來,上證指數拉出了十二.四%的漲幅,而在香港的恆生指數更是寫下今年最高的二八一二七.九的年度新高紀錄,而台股也是兩岸三地中相對強勢的市場。

這個禮拜,台灣的政壇出現了巨大變化,九月五日蔡英文召開記者會宣布批准行政院長林全請辭,由台南市長賴清德接棒,這是蔡政府首度的換將舉動,而在林全院長下台之前,他也端出了證券市場十分關切的稅改方案,第一時間政壇高層也諮詢了我對這次稅改的看法,一個是租稅方案,一個是內閣人事,都是今年最大的新聞。而在林全院長遞出稅改方案後,我也預感林院長階段性任務完成,非走不可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保留盈餘課稅不應再存在

稅改出爐,林全院長請辭,這都在小英總統算計中,以我對政壇的理解,小英總統堅持首任行政院長非得由林全擔任不可,這是他們兩人的默契,從執政前的智庫時代開始,林全院長擔負的改革任務,從勞基法修訂的一例一休開始,到確立五加二產業、亞洲矽谷計畫、完成年金改革,在爭議中通過前瞻條例,最後端出稅改,這些難做的事都由林全院長來承擔,現在交給賴清德。

我認識賴清德院長超過二十年,過去他擔任國大代表、立法委員期間,我應邀到IMC等社團去演講,常常看到賴院長來聽我的演講,他入主台南市政府後,我一直是台南市政府顧問,他是一個有執行力的首長,這次他到中央是要端出政績的,因為民進黨政府下一個挑戰是二○一八年的六都首長大選,這又是一次執政版圖的大比拚!林全院長把改革難做的政策通過後,已幫賴院長掃除很多路障,未來他必須做微調,像一例一休是人人都罵的政策,必須好好面對。

而證券市場最關注的是內外資課稅差距,這次股利政策端出甲案、乙案給大家選擇,甲案是先扣除三七%,剩下六三%併入綜合所得;乙案是分離課稅二六%,外資由二○%上調到二一%,大致上大大縮小了內外資的課稅差距,而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降為四○%,這個稅改讓個人稅負下修一些,但是企業的稅負則是往上加碼,企業營所稅從原來十七%上調到二○%,而被張忠謀批評是反成長稅的保留盈餘課稅則從十%降為五%。

我的看法是未分配盈餘課稅十%是因為兩稅合一而來,現在兩稅合一拿掉,保留盈餘課稅也不應再存在,其實政府還可以再大方一些,或是企業營所稅再往上加二%,因為台灣過去的營所稅十七%在全世界是相對偏低,未來企業營所稅增加,股東分配的股利也會減少,這是一刀兩刃。

全球光學股走勢都凶悍

稅改方案出爐,股市顯然是正面回應,這一周儘管北韓射飛彈,東北亞股市回檔,但是加權指數再度寫下一○六一九.五二的新高,這個指數比八月八日的一○六一九.四二高了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是內資顯著在稅改方案宣布之後回流,八月初金正恩射飛彈,TPEX指數從一四二.四下跌到一三一.三,這次在短短半個月之中,居然創下一四二.五五的新高價,尤其是從一三一.三到一四二這一段,速度跑得很快。

這一段時間很多有題材的個股大漲到被處以款券交割,但是股價照樣創新高,例如,有Tesla概念股的亞光去年底二六元,如今漲到一三五.五元,《先探週刊》從年初到現在對光學股頻頻報導,很多人原來以為光學股大漲,只是市場純炒作,殊不知這是大趨勢可能出現了重大變化,全世界光學股走勢都很凶悍。

像是在香港掛牌的車載鏡頭王牌舜宇光學股價從六.一港元大漲到一一七.六港元,足足漲了十八.二倍,這次入股新鉅科的丘鈦科技是從○.九六漲到二三.二五港元,股價漲了二三.二倍。最近大家也注意到切入Apple供應鏈的高偉電子股價也從一.八港元漲到五.七八港元,如果看到在香港掛牌的光學股那樣的狂飆景象,就可以理解台灣的光學股這次的飆漲內涵。(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95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圖/先探投資週刊 提供)

關鍵字: 先探投資週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外資4交易日提款台股1178億 鴻海今遭砍逾7.2萬張淪賣超王

外資4交易日提款台股1178億 鴻海今遭砍逾7.2萬張淪賣超王

美國強勁經濟數據表現,引發美放緩降息步調的疑慮,今(13)日外資賣超556億元,創下史上第11大單日賣超金額,累計近4個交易日已從台股提款1178.77億元,單日外資賣超鴻海(2317)7萬2078張,高居外資賣超第1名個股,廣達(2382)、台積電(2330)分別賣超2萬491張、1萬5739張,分居外資賣超第2、3名個股。

2025-01-13 17:34

世芯-KY抱一張賠15萬 千金股全倒上市櫃8檔跌逾百元

世芯-KY抱一張賠15萬 千金股全倒上市櫃8檔跌逾百元

台股今(13日)殺聲隆隆,上市千金股中有5檔單日跌逾百元,以世芯-KY(3661)單一交易日跌掉150元、跌幅5.09%,每股2795元作收,抱一張現賠15萬元。

2025-01-13 14:40

台股重挫523點!3檔高息ETF爆逾16萬張大量 00919登成交王

台股重挫523點!3檔高息ETF爆逾16萬張大量 00919登成交王

愈跌愈買!台股今(13)日收跌523.25點,失守2萬3千點整數關卡,盤後ETF成交排行出爐,包括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元大高股息(0056)與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等3檔台股ETF爆出逾16萬張成交量,名列成交排行榜前3強,其中00919單日成交量逾18萬1959張。

2025-01-13 14:09

南亞科去年全年虧逾50億元、每股虧1.64元 估DRAM市場Q2復甦

南亞科去年全年虧逾50億元、每股虧1.64元 估DRAM市場Q2復甦

南亞科 (2408)今日公佈2024年第四季營收為65.75億元,較上季減少19.2%。第四季DRAM平均售價季減低十位數百分比,銷售量季減高個位數百分比。

2025-01-13 15:31

裕隆城首年營收破55億、人流破千萬次 今年喊目標營收破57億

裕隆城首年營收破55億、人流破千萬次 今年喊目標營收破57億

裕隆(2201)旗下新店裕隆城盤點2024年開業第一年業績,營收達55億,人流突破千萬次。展望2025年,裕隆城目標挑戰營收突破57億,裕隆城更表示,商城準備豐富年菜、精美伴手禮及精彩活動,邀請民眾進城採買年貨、吉祥過好年。

2025-01-13 15:00

美食-KY進軍美東市場 全美朝百店規模前進

美食-KY進軍美東市場 全美朝百店規模前進

美食-KY(2723)去年Q4合併營收季增4%,大幅超出歷史同期表現,反映美國、中國市場雙雙繳出更強勁的成長動能,其中,美國東岸紐約、紐澤西州門市也盛大開出,全美門市持續朝百店前進。

2025-01-13 14:34

滙豐銀:亞洲GDP 4.4%優於全球平均2.7% 看淡日圓年底前維持160價位

滙豐銀:亞洲GDP 4.4%優於全球平均2.7% 看淡日圓年底前維持160價位

滙豐銀行預期穩健的全球經濟前景、持續擴大的企業盈餘成長,以及多數央行同步降息,將可能有利於風險資產類別,全球股票的報酬表現可能會優於債券,由於 印度和東協國家成長強勁,加上中國不斷加大政策刺激措施的力道,2025 年亞洲 (除日本以外)的經濟成長可能保持在 4.4%,遠高於全球平均成長率 2.7%,估今年底之前日圓兌美元維持在160價位,偏弱日圓有利率日本企業出口表現。

2025-01-13 13:33

台股重挫逾380點!權值股鴻海聯發科熄火 台積電翻黑

台股重挫逾380點!權值股鴻海聯發科熄火 台積電翻黑

美國就業數據表現亮眼、市場憂慮聯準會(Fed)對2025年對於降息恐更趨謹慎,衝擊上周五(10日)美國四大指數全面下挫,受到權值股重挫影響,台股今(13)日開盤半小時殺聲震天,權值股鴻海(2317)、聯發科(2454)率先翻黑,鴻海跌逾3%最低來到174.5元,為2024年9月19日以來新低,成交量逾4.4萬張位居上市成交量排行冠軍,在台積電(2330)也翻黑下,台股盤中指數重挫逾380點失守2萬3000點整數關卡。

2025-01-13 09:48

200萬人被錢香醒!8檔台股ETF今入帳160億 00919豪撒近百億

200萬人被錢香醒!8檔台股ETF今入帳160億 00919豪撒近百億

台股ETF趕在蛇年來臨前先發錢給投資人過好年,《ETtoday新聞雲》盤點入帳資料發現,光是今(13)日就有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等8檔ETF選在今日配息入帳,金額估達159.74億元,逼近160億元,合計受益人數達198萬8214人,將近200萬人被錢香醒。

2025-01-13 00:02

電價漲7%?台電否認 「盼國會支持2000億撥補」

電價漲7%?台電否認 「盼國會支持2000億撥補」

有關媒體報導電價可能漲7%、水電雙漲等臆測,台電強調,電價由電價審議會決議,台電目前也無規劃漲價方案,台電爭取2000億元預算是為了補貼民生電價,2022年到2024年,台電每年吸收民生電價成本超過800億元,3年間就吸收了2800億元,國際間其他國家也有類似做法。

2025-01-13 09:30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