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想躋身人生勝利組的行列,希望在各領域都能如魚得水。(示意圖/CFP)
採訪、撰文/趙曉慧
翻閱安侯建業資深律師兼健康照護產業主持人蘇嘉瑞的履歷,是令人羨慕的「人生勝利組」,一路平步青雲、多采多姿。
建國中學畢業,順利考上陽明大學醫學系,25歲當上醫師,33歲年紀輕輕就成為北苗栗最大的為恭紀念醫院骨科主任。
接下來的人生更精彩,34歲時,開始念政治大學法學研究所,37歲就考上律師執照, 成為台灣第10個「醫師律師」, 接著又到美國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攻讀智財法碩士學位,同時擔任該醫學中心的臨床試驗審議委員(IRB),並成為第1個拿到美國紐約州律師及台灣律師資格的醫師律師。
到現在剛過50歲,蘇嘉瑞轉到4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安侯建業KPMG,擔任健康照護產業主持人、資深律師,工作類型涵蓋醫療臨床服務、醫療糾紛法務、財務募資、生技管理顧問,事業版圖從台灣到全球。這樣的跨領域資歷,堪稱是「金字塔上的避雷針」,罕見又稀有。
為什麼他的跨領域生涯,可以這麼順利?蘇嘉瑞說:「其實沒有那麼簡單,跨領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我也是運氣好,拿證照、讀學位、職場工作以及家庭支持,每一關都要過好。」
心法1:立志每5年有下一個階段性生涯規劃
蘇嘉瑞出身一個小康的公務員家庭,自認從小就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過人之處,功課也只有還不錯而已。之所以選擇當醫師,是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職業,有一技之長,進入障礙又高,必須考取證照,很有保障。
25歲畢業當醫師開始執業,成家立業,一路平順,33歲已成為苗栗為恭醫院骨科主任。弟弟有一天問蘇嘉瑞:「你的生涯規劃是什麼?」他才認真思考自己的下一步。「當時我決定,要開始走一條跟人家不一樣的路,讓自己每5年有一個階段性的生涯規劃。」
身高近180公分的蘇嘉瑞,很喜歡骨科手術的豪邁,像工匠般在建築工地裡打釘、敲磚、固定板子,1個小時就能開完刀,乾淨俐落。但他思考,「我老了怎麼辦?還能這樣動手術、值夜班急診嗎?」當時的生技、醫療糾紛市場正在起步,這需要醫師、律師2種專業, 於是「醫師律師」的新職業型態孕育而生,是一個剛起步的新市場,這樣的人才在台灣不到10個人。
蘇嘉瑞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他當時盤算,醫療糾紛他只代理醫師方的案件,不但能夠與他的醫師本業銜接,也能持續建立醫界的人脈,萬一轉型當律師失敗了,頂多回來當醫師。
他在約35歲的情況下,去政大念法律研究所,但這不會耽誤看診工作、家庭生活嗎?「我當時1個月工作15天,其他一半時間都用來進修法律,加上我太太也是醫師,感謝她很支持我,這是最重要的,我們家庭經濟比較沒有壓力,跨領域進修要有家庭的支持,這是我得天獨厚之處。」
但醫師與律師是不同的專業領域,蘇嘉瑞一開始讀法律,也吃足了苦頭。「醫師是自然科學,喜歡有確定的答案,而法律是社會科學,卻常常沒有固定答案。」他也擔心自己的記憶力,不足以應付背法條。
所幸,兩項專業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需要很強的邏輯。「還好我的數學還算好,我把法律當作數學來念,法理就是原理,法條就是公式,那判例就只是例題了。法理先想懂了,就能用法理原則推導出法條內容及判例見解,再用法理來整合《民法》、《刑法》等不同的法律體系,一法通、萬法通,至於台灣法律及美國法律也是一樣,就不用擔心記憶力及背法條了。」
順利取得2個碩士學位、2張法律證照之後,蘇嘉瑞開始一邊在醫療院所輪班看診,一邊處理醫療法律,做生技智財紛爭與醫療糾紛法律,是台灣數一數二的生技及醫糾律師。
他在擔任敏盛醫療體系法務長及骨科主治醫師時,主導完成敏盛醫控與ING安泰人壽間的資產售後租回案,這是亞洲醫療機構的第一例。此外,他還協助醫療機構及生技公司之資產活化、併購分割、上市櫃發行。
生技,是當代最火紅的產業之一,需要的高階人才,必須同時了解生技醫療技術、臨床試驗法規、財務募資管理3種專業,但這樣的人才很少,所以很搶手。
蘇嘉瑞剛好就符合這些條件,在安侯建業的延攬下,擔任資深律師及健康照護產業主持人,提供醫療機構實際營運管理、醫療紛爭、評鑑督考,保險給付之解決方案,以及生技醫藥業有關臨床試驗、藥品訂價、投資管理的顧問服務。
心法2:利用跨領域的交集,做進入門檻高的事
回顧自己跨領域、培養第二專長的「投資」,蘇嘉瑞認為還算值得,他從地方型的私人醫院,一路擴展至安侯建業全球性集團,接觸到的工作類型、人脈、格局,早已超越金錢的回報。
蘇嘉瑞分析,很多人跨領域會失敗,是覺得自己本業發展不好,基於無奈而被迫轉型。但他的醫療臨床本業依舊很好,他自己都是在本業已達高峰時,抽出30%餘力去「投資」下一個有發展潛力的專業。
他強調,「跨領域絕對不是什麼都做,要做兩個領域的交集而不是聯集,必須非常focus(專注),利用跨領域的交集來做需要很高進入門檻的事情。人生抉擇就是要知道什麼『不要做』,keep it simpleand stupid。」
蘇嘉瑞以生技產業的專利侵權訴訟與醫界常見的醫糾紛爭解決為例來剖析,他的醫療技術背景、智財法律訓練與生技醫界人脈都能用得上,做到交集中的交集,若能成為5%,甚至是1%的稀缺人才,就有機會變成價格制定者。
心法3:做的工作都是自己想做的,就會很快樂
身兼多種角色,導致他一天常常工作18個小時,簡直是工作狂,但蘇嘉瑞說:「我很樂在工作,因為我很喜歡學習,而且做的工作都是我自己想做的,就會很快樂!」每天晚上11時就寢,5分鐘內就睡著了,隔天清晨5時自動起床,嗜好就是1週運動3次,有時跑馬拉松。
在職場的人際關係方面,他笑說,自己是「傻人有傻福」,個性廣結善緣,他認為人際關係的基礎在於「被別人利用的價值」,別無所求的幫助別人,或不求回報的被人利用,就會好人有好報。
對於金融從業人員而言,蘇嘉瑞認為,無論F i n Tech、LegalTech或MediTech,只是單一技術的專業訓練,很容易被將來的AI所取代;而跨領域學習所產生的不同視角與交錯思維,融合理性與感性所激發的異質創新,或許是人類在面對AI的可能解方。
▼台灣銀行家9月號雙封面。(圖/金融研訓院提供)
※ 精彩全文,詳見《台灣銀行家2017年9月號》。
※ 本文由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