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欣宜
粉絲數和商品數,是電商業者壯大聲勢兩指標,但本刊發現,近來熱戰的蝦皮購物和網家旗下商店街個人賣場,在這兩組數字背後卻有玄機。
首先,商品刊登數說明一個平台上的商品數量多寡。蝦皮今年8月公布數字是2億4千萬件,而商店街是1億7千萬件,蝦皮因而宣稱其為台灣最大行動購物平台。
然而,網家集團的露天營運長曾薰儀對本刊透露,據其內部監測系統,蝦皮在台商品件數應只有3千9百萬到4千2百萬件間,印尼蝦皮則是1億件,「我覺得它是欺騙了媒體。」她說。
蝦皮:暫不公布台粉絲數
蝦皮回應本刊,其台灣刊登物件數確為2億4千萬件,包括商品尺寸、顏色、組合等等,並表示不評論第三方來源的計算標準。
相較商品數各說各話,雙方的臉書粉絲團數字,從第三方機構的分析可進一步窺見更精確的面貌。
蝦皮和商店街個人賣場皆瞄準行動端的用戶,蝦皮曾公佈其主要消費群為15到35歲之間的消費者,而外界也普遍認為蝦皮經營階層平均年齡僅29歲,較擅長社群行銷。
蝦皮粉絲團人數乍看之下有近500萬人,商店街個人賣場只有約148萬,但以臉書粉絲團分析工具Facebook Like Checker和SocialBakers調查,卻顯示蝦皮的台灣粉絲人數只有約32萬,而商店街個人賣場有逾4成粉絲來自尼泊爾和印度,台灣粉絲數僅約16萬餘人。
蝦皮回應,其粉絲團人數為全球市場粉絲的合併數,目前不公布台灣粉絲數,但強調不會購買粉絲。
網家:臉書廣告投放導致
商店街公關陳純優則回應,其粉絲團組成和MOMO購物網接近,並出示資料顯示MOMO有近半的粉絲來自土耳其,質疑蝦皮的粉絲團組成,「以蝦皮總按讚數為491萬人,扣掉台灣32萬人,表示約450萬都是無國籍?」
至於商店街有逾4成粉絲來自南亞,陳純優說是因為透過臉書廣告的投放,「這也可以成為我們以後跨境發展的考量首選地區。」
電商經驗超過15年的光旭網路科技總經理黃文貴指出,其實業界現在最看重的指標並非粉絲團粉絲數量,而是互動率。本刊從不同分析平台查出,兩家電商的互動率數據各有勝出,但幾乎都在10%以下,「死忠粉絲」不如外界以為的多。
電商是高度倚賴網路和社群帶動訂單的產業,業者也紛紛祭出社群數字證明成績單,然而,數字行銷若玩過頭,恐怕還沒分出勝負,先輸了消費者的信任。
【更多報導】
柯以柔爆婚變》男人外遇到底該不該原諒?陳安儀:女人,你該先問這個問題
便當店營業額好到員工旅遊去歐洲10天!一個佛心老闆教我的管理心法
「家都沒有了,哪來的家屬」全班第一名、月入7萬的他,為何30年後流浪街頭?
平常一口爛英文,一喝醉就超流利?研究證實:「喝酒」可增強外語能力!
38歲爸爸肺癌末期,3個孩子還在念幼稚園...省下壽險錢,卻賠掉全家的故事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