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市府正對面大道上的老公寓,近2年吸引幾十間咖啡廳進駐,每個發光的陽台都是一間咖啡店,一躍成為越南年輕人打卡熱點。(圖/商業周刊/攝影郭涵羚)
文/李雅筑
到越南創業,有人團隊作戰,有人單打獨鬥;一個人摸索,吃過不少悶虧,在地經驗也特別扎實。
在網路上搜索胡志明市「咖啡公寓」或「The Cafe Apartment」關鍵字,會看到成千上萬的討論,這棟老宅翻修公寓,近年成為熱門景點。
他,開胡志明市唯一芒果冰店
選址第一,落腳熱門景點變夯店
許多台灣遊客都慕名拜訪該公寓,但多數人不知道,位於3樓的「Mango tree」,老闆是來自台灣的青年,現年38歲的柳雲飛。
咖啡公寓裡有超過50家創意店家,他是唯一的台灣人。2年多前,他慧眼獨具簽下5年租約時,全棟含他只有三3位店家,他也是第一位進駐咖啡公寓的外國人。
最早,他在泰國電子廠擔任台幹,2014年越南排華暴動後兩個月,他轉職到台商越南皮革廠工作;假日到胡志明市,發現跟工業區簡直是兩個世界,非常有活力,於是開始醞釀創業念頭。
一年半後,他辭職開店,主打芒果雪花冰,定價約新台幣110元,等於當地人一日伙食費;由於是胡志明市唯一芒果冰沙店,且部分原料來自台灣,地點獨特,加上產品稀奇,吸引大批越南年輕人光顧。
他分析,相較在台灣開店講求產品CP值,在越南,選址第1、品項第2、價格第3,「做餐飲的觀念要倒過來。」
開店過程他歷經不少慘痛經驗,例如被工班騙錢,或是急著擴點,另一家直營店不到3個月就關閉,賠了新台幣百萬元。他坦言,越南的服務文化還未成熟,人員訓練是最大的困擾,必須緊盯現場,服務才不會走味,這是未來展店最大的挑戰。
原本台幹的年薪是百萬起跳,創業至今,小店的淨利早已超過台幹收入,「我現在立於不敗之地,」他笑稱,縱使現在回去當台幹,店面也可以運作,趁年輕,養一家店來賺,這個投資很值得。
如果要將「鐵板燒」翻譯成越文,會找不到對應的詞彙。一個連在地名稱都沒有的新興餐飲品項,卻有台灣人正嘗試打開市場。
他,開第一家台式鐵板燒
開張掀排隊潮,人才養成最傷腦筋
位在胡志明市第三郡的熱鬧街道上,「TOP PRO」是當地唯一的台式鐵板燒餐廳,創辦人是38歲的李俊翰,也是台灣茶飲「日日裝茶」的越南市場負責人,這兩項生意的年營收破新台幣2千萬元,並有50名員工。
原本他在台灣從事不動產工作,一次到越南勘查,看見新興市場潛力,決定找創業機會,他瞄準市中心外圍類似中永和地區,僅花約新台幣12萬元、市中心的3分之1價格,租到3層樓面,「越南市場夠大,餐飲不管怎樣做都比台灣好,可以從周邊區域打進去市中心。」
他曾經是鐵板燒師傅,他觀察越南的類鐵板燒,要不就是新台幣上千元的高檔日式料理,要不就是60元的低價快炒;於是他決定重拾絕活,開設每客約120元的商務型平價鐵板燒,讓上班族能邀伴用餐,既嘗鮮,又快速,且不失面子。
由於新奇,一開張就引發排隊人潮,但他坦言,未來要長久經營,需要團體戰,一個人很難展店,於是他從台灣找廚師來幫忙,訓練兩名越南籍廚師,打算派到台灣人開的湄公夜市設點。當地廚師訓練很困難,「他會依照自己想法做事,甚至是改變做菜步驟,整個味道就跑掉了,必須一直在旁叮嚀。」
綜合個人創業者的經驗,必須有本錢、有本事,較能初期成功;例如柳雲飛先當過兩個國家的台幹,有外派經驗,並長期觀察市場,加上有儲蓄,才能投資100多萬元開店。李俊翰則是自己當過鐵板燒師傅,加上工作數年有些本錢,才能與友人集資200萬元,到越南開鐵板燒店。想當創業獨行俠,除了勇氣,還得先有一番準備才行。
【更多報導】
地震了!第一個動作是開門,免得房子變形打不開門無法逃生...防災專家:錯!
人才逃光,工程師、醫師轉賣小吃...當台灣窮到只剩下「小吃業」,還能活多久?
「夾娃娃店」一間接一間開!年輕人如何從中學到「做生意的本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