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公會統計,公益信託的支出占資產很少。(圖/財訊提供)
賦稅署今(19)日表示,已與11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建立合作機制,未來若公益信託未積極從事公益,可通報財政部,賦稅署將視情節對該信託人祭出追稅、取消賦稅優惠等措施來強化監督管理。
根據信託公會資料,截至2018年第二季,公益信託登錄件數較2015年增加了93件,信託財產金額增加了近100億元,推估享有的免稅金額超過250億元,然而前50大公益支出竟然大多不及信託資產的1%。信託公會資料顯示,更發現幾乎現行249件公益信託,近三年每年公益支出幾乎都低於其信託資產的1%,慈善支出比例顯不相當。
賦稅署署長李慶華參加「公益信託修法趨勢論壇」指出,政府是為了鼓勵民間做公益,才有條件地允許符合條件的公益信託享有免遺贈稅、移轉價值免稅、信託分配利益延緩課稅等優惠。
李慶華指出,正研擬與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建立合作機制,如果公益信託沒有積極從事創設目的,主管機關可主動通報,財政部就能審查他是否違背公益信託目的,若有就會對捐贈人祭出實質課稅、補稅,或是不讓延緩分配利益的手段,讓主管機關可強化監督管理,也會與法務部及立法院推動修法,訂定最低支出門檻、規範信託人與受託人關係。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