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聖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光明。(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在大陸改革開放浪潮下,有許許多多來自「草根」的人們,而後成功發展成為人們口中的「企業家」,福建聖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光明就是其中一例。他也曾在訪談中坦言「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的我;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聖農』的今天。」
綜合陸媒報導,在武夷山脈北段的福建省光澤縣,這個森林覆蓋率達78.85%、並且還保持著比歐洲高出7倍的生物多樣性的綠洲上,聖農成為了肉雞產業的王者。
聖農貢獻了光澤縣50%的GDP、超過80%的工業產值和超過90%的農業產值,整個縣一半的的用電量也用於此。「這裡沿途六、七公里有非常多聖農的屠宰場、食品加工廠、飼料廠等,有一條『縱橫循環經濟產業鏈』。可以說,在光澤縣,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人在聖農工作,即便家人不在這里工作,也有親戚在這里工作。」聖農發展的一名員工介紹道。
1978年,傅光明從部隊退伍返鄉,進入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人民武裝部任職,那一年改革開放浪潮開始襲捲中國大陸,五年後的1983年,30歲的傅光明決定捨棄「鐵飯碗」,從福建省光澤縣人武部辭職。
辭職之後的傅光明,開始做起了養雞事業。他通過銀行貸款,投資2萬元人民幣,在光澤縣城三公里的富屯溪畔新添了一處不起眼的農舍,做起了一件起初並不被人們看好的生意——養雞。不久後,那裡就成了全省最大的雞苗孵化地——光興養雞場,這也是聖農發展的前身。
傅光明這一做就是36年。1986年,他註冊了編號順序為0001號的福建省第一家私營公司營業執照;1993年,他從銀行貸款30萬美元,再加70萬元人民幣,從丹麥引進國內唯一一條冷凍肉加工生產線,由此得到了速食餐飲龍頭肯德基的關注;1994年,他的公司與百勝餐飲肯德基大陸公司建立起了長期供銷合作關係,從此便蒸蒸日上;1999年,「福建省光澤雞業有限公司」更名為「福建省聖農實業有限公司」。
為了食品安全,聖農按照歐美等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為產品把關,引進技術、設備,針對食品藥物殘留、禽病檢測等125個項目檢測,以確保養出安全的雞,因為傅光明自己就常強調「做食品就是做良心」。
為了不污染環境,聖農投資建設了大陸第一個利用雞糞發電的生質能電廠——福建聖農生物質發電廠,以循環經濟的生產模式讓企業變廢為寶,保護生態。
▲ 聖農發展了一套和其他養雞場不同的「縱橫循環經濟產業鏈」;圖為養雞示意圖。(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聖農發展了一條特有的「縱橫循環經濟產業鏈」,即聖農以種雞養殖、種蛋孵化、飼料加工、肉雞飼養、肉雞加工、深加工、速食連鎖的縱向主業鏈,還有以雞糞生產有機肥、生質能源和以雞的廢棄物(雞毛、雞腸、雞骨架、雞血)開發利用、包裝材料、天然氣、蔬菜種植、儲運物流、獸藥等橫向配套產業鏈相結合,實現肉雞產業資源的整合、高效利用,真正形成了無污染、零廢棄的循環經濟生產模式。
為了轉型升級,聖農在勞力密集的生產線實現「機器換工」,能用機械運作的就不用人力,能用機器人的就不用機械,推動工廠從「製造」向「智造」轉變。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人只能養500隻雞;現在,一個人可以照顧12萬隻雞。」傅光明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闡釋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養雞行業已經從先前的手工操作,變為現在的機械化、信息化、規範化、標準化;其他各行各業,也都是這樣發展壯大起來。」
如今的聖農,正在邁向改革轉型的道路,新一任接班人的培養、農業4.0模式的探索、管理模式的更新也在不斷進行中。
一手締造聖農的傅光明,和引領起了這個行業發展的先驅,一起重塑了大陸肉雞產銷格局,甚至還也在重塑肉類消費品格局。
至今,傅光明已連續9年躋身富比士富豪榜,手握逾20家子公司、1家上市公司(聖農發展)、1家新三板掛牌公司(聖新能源);公司員工3萬多人,生產基地600個,肉雞產能達5億單位,名列全球第七、亞洲第一。2017年,他掌舵的聖農集團總資產超過160億,完成總產值500億,營業額120億元的成就。
傅光明回首創業的艱辛,雖曾因為沒有養殖經驗遭遇挫折,也遭遇過禽流感的衝擊,但他也並不曾放棄,持續經營著養雞事業,他也說過,「這些年來,如果不樂觀,就不會有現在的自己;如果不專注,就不會有如今的聖農。我一直堅持,一個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好了。」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