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美藥業股價走勢詭異,引起大陸監管機構調查。(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2018年,對於大陸醫藥行業來說是一個極為黑暗的年份,上半年的假疫苗事件轟動一時,使得很多民眾將目光聚焦在了平常不受關注的醫藥行業,而這一關注,就暴露了許多不尋常的事情。
綜合陸媒報導,接二連三的藥廠醜聞被爆出,復星醫藥子公司被舉報編造生產記錄,GMP證書被收回;華海藥業「纈沙坦事件」發酵,連續5個交易日跌停、市值蒸發百億;長生疫苗造假被重罰91億元,市值僅剩30億;嘉林藥業阿托伐他汀的「假藥事件」一波三折,最終卻是「莫須有」的罪名,而在中藥市場獨據一方的康美藥業,在近期也因為涉嫌「聯合坐莊」被調查。
康美中藥帝國崛起
康美藥業2001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時,總資產222億元,淨資產120億元。康美藥業主打中藥材、西藥、保健食品和醫療器械等等,並先後通過了化學藥GMP、中藥GMP、GSP認證。
2007年是康美藥業戰略佈局的一年,這個時間段,也是康美藥業的第一個成長高峰期,以中藥飲片產業化為核心,逐步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建立中藥物流港和藥材加工基地,掌控上游中藥材資源,事業拓展至大陸各地。2006年,康美藥業的營收增速為41.22%,2007年營收增速為56.74%,營收首次突破10億元(人民幣,下同)。
康美藥業在上市時承諾的建設項目,也在這個時間段內陸續完成,包括4條化藥原料藥及製劑產線,合計約為2.2億元,從中也可體現康美在進行了大力度的投入之後,業績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且可以說,康美藥業這第一波的增長來源於IPO的動能。
而在業績高速增長的同時,康美藥業也開始了下一輪的發展計劃。2008年起,康美發行分離交易可轉債9億元,2009年認股權證行權,再次募集到了約8.9億元資金,而這些資金主要被康美藥業用於中藥物流配送中心項目和補充流動現金。
這一時期康美藥業在大力投入下,於2010年前完成了各大基地的建設,然後開始陸續兌現業績。於是康美迎來了第二波增長高峰,連續兩年營收增速超過83%,並於2012年營收突破100億元。
康美遭受種種質疑
從2012年開始,關於康美藥業財務造假的說法就引起了全民討論,這麼多年過去了,康美藥業依舊沒能擺脫這個質疑。
據康美藥業歷年的財報顯示,2015-2017年,康美藥業的帳上有158億、273億、341億的貨幣現金,四個季度平均現金額為133億、229億、313億。康美手持的貨幣現金數額逐年提升,但這筆大資金沒有購買任何理財,而是放著銀行生利息。據財務數據顯示,這三年的利息收入只有1.65億、1.81億、2.69億,利息/季度平均現金比例為1.24%、0.79%、0.86%。
如此龐大的資金放在銀行吃利息,使用效率可說是非常之低。而且康美藥業還在2018年6月22日擬發行不超過60億巨額的債券進行融資。一邊把一筆巨額放在銀行里不動,另一邊還不斷的借錢發債,這種操作模式類似的情況,通常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比如賈躍亭時期的樂視網。
▲ 康美藥業創辦人馬興田。(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另一方面,康美還有非常大的存貨,同時有較高的負債,負債的利息支出更遠大於存款利息的收入,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康美帳上有358億元的現金,若用來還清所有的有息債務還綽綽有餘,但康美卻仍然不用帳上大量的現金去還掉高息的負債。
據三季度報顯示,康美藥業第一大股東康美實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股權質押比例為91.91%。第七、八、九大股東都是康美藥業的關聯方,股權也都近100% 質押,令市場懷疑,這麼多錢拿出來,是不是拿去做資本運作,就有陸媒指出,或許是大股東在從事資本運作,需要大量的周轉資金,利用中藥進行資本運營,上市公司可能以貨幣資金作為抵押,但是公司並未在財務報表中披露。
此外,康美藥業還存在「消耗性生物資產」的質疑。未針對利潤虧損進行存貨減值處理;人參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員工人數和營業收入反而降低等,不僅令人懷疑會計處理方式是否適當,康美消耗性生物資產的真實性也讓人存疑。而經歷了種種質疑之後,康美股價的「控盤主力 」開始拋售,再加上其他不明真相的股民一齊恐慌拋售,造成股價大幅下挫,不斷發生閃崩。
一夜之間股價閃崩
康美藥業從10月開始長期詭異的股價走勢,早已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在2018年10月康美沒有大跌之前,該股無論是高開低走還是低開高走,尾盤顯著拉升是常見形態,而同期大盤和其他大多數個股早已慘不忍睹。
從10月10日到10月15日,康美藥業均小幅微跌,然而10月16日,康美藥業早盤一度「閃崩」至跌停,最終收跌5.97%;10月17日開盤後,康美藥業股價低開低走,一路下行,在11點整封死跌停板,與此同時,2022年到期、票息5.33%的「15康美債」下午臨時停牌,停牌前跌20%報75.51元,創2015年3月上市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以及最低價格。
康美開始閃崩的當天,市場上有其它三家公司的股價走勢與其相似,分別為:康美藥業、皇庭國際、盛迅達。而且在接下來的6個交易日,它們股價走勢高度一致,看這三家公司股價波動,似乎就是一家公司的走勢圖。
除此之外,在這6個交易日中,這3家拋售的主力均來自於深圳地區的券商營業部,且上榜的營業部多有重疊。
除了股價走勢一致、閃崩期間交易營業部多有重疊以外,這幾隻廣東閃崩股還存在其它特徵:大股東股權普遍有超高比例質押,前十大股東存在交集、部分個股信託帳戶聚集等等狀況。
2018年11月28日,康美藥再度閃崩,截至11月29日,康美藥業已從10月中旬的高位跌去50%,市值縮水約500億元,期間經歷數度閃崩和跌停,相繼跌穿2015年股災期間的低點及2016年熔斷產生的低點。
細究下來,一系列下跌的背後並不是簡單的巧合。這些閃崩的廣東本地股存在「聯合坐莊」的嫌疑。
然而就在2018年12月28日晚間公告,康美藥業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進行立案調查。此消息一出,引起公眾嘩然,此前連連下跌的股價再次迎來重創。2019年1月2日,康美藥業跌停開盤,1月3日繼續維持跌停,1月4日開盤再次跌停後跟隨大盤反彈,收跌4%,報7.16元。
對此調查,康美藥業的創始人,也是公司實控人的馬興田則發布聲明和承諾:不存在利用其它帳戶買賣康美藥業股票,不存在利用其它賬戶從事康美藥業股票內幕交易和操縱康美藥業股價的情況。而這次證監會對康美藥業的正式立案調查,正好也可以讓康美藥業這個神秘千億帝國的種種質疑得到解答。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