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麥當勞最新敵手 Shake Shack如何做到連鎖不複製?

圖/商業周刊提供。

▲聯合廣場集團創辦人丹尼‧梅爾(Danny Meyer)。(圖/商業周刊/來源USHG集團)

文/李雅筑

對餐飲業來說,企業擴張成長,與堅守品牌文化,往往是兩難;有人能兼顧嗎?

看看美國餐飲鬼才、聯合廣場集團創辦人丹尼‧梅爾(Danny Meyer)的體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27歲在紐約開第一家餐廳,以精緻餐飲起家,旗下有麥迪遜公園11號(11 Madison Park)、感恩小館(Gramercy Tavern)等米其林星級餐廳。不過最知名的莫過於一手打造的漢堡品牌「Shake Shack」。

2001年,它只是紐約麥迪遜廣場的熱狗小販,4年前在美國上市後,急速展店,如今全球有235家店,跨足15國,常被拿來跟麥當勞相提並論,成麥當勞強勁對手。

麥當勞在近5年因面臨年輕消費者流失,全球營收急速下滑23%,去年營收21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542億元),正在靠著採用健康食材,改以各地授權營運模式來轉型,找回消費者信心。

相反的,餐點比麥當勞貴2倍的Shake Shack,營收卻年年成長,去年達4億5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39億元),年營收成長率28%。它的市值超過新台幣800億元,平均每家店市值是麥當勞的2.5倍。

一般速食業強調的是效率和標準化流程,但Shake Shack則是「快休閒」(Fast Casual)的代表,強調體驗,被稱作是「漢堡界的星巴克」。

來到該門市,漢堡食材是採用百分百天然的安格斯牛肉,餐點是現點現做,提供個人化的口味;每家店的空間並非單一複製,而是依據在地文化各有特色;當你在排隊等待的時候,員工還會與你聊天互動。

「它是時下年輕人展現Lifestyle(生活風格)的品牌。」貳樓餐飲集團董事長黃寶世解釋,如同星巴克強打「第三空間」概念,Shake Shack顛覆過去傳統速食業的簡便、複製等印象,創造時尚的品牌風格,成為年輕人想打卡的目標。

該怎麼做到擴張,並保有品牌特色?梅爾坦言,從小受到父親因急速擴張企業而倒閉的影響,這讓他創業前10年僅1家餐廳,Shake Shack在前5年也僅1家,遲遲不敢擴張。

「但我是錯的,當企業背後擁有強勁的支持,就能加速展店腳步,找到平衡點。」梅爾解釋,所謂強勁的支持,來自於餐廳的待客之道與用人哲學,並透過空間設計和社群聚會活動,融入在地化特色,增加客人的好感度。這些蹲馬步的功夫,都源自於他在精緻餐飲的學習。

比如在經營高檔餐廳時,梅爾就透過「用餐情境」的發想,讓餐廳的地點選擇、空間設計等,都圍繞著情境來走。如今,Shake Shack插旗到世界,不是靠著複製,而是融入當地生活。在日本京都門市,就與京都老舖茶屋「伊藤久右衛門」合作產品,並找來當地設計師設計日式店面。而當它來到中國上海,進駐的是在新天地當中,充滿斑駁感的紅磚老牆屋,巧妙結合東西方的文化元素。

又如,在高檔餐廳時,為了增加客人間的互動,他刻意安排相似背景的客人坐在附近,擴大他們的交流機會。現在Shake Shack旗下有健身俱樂部Shack Track & Field,定期舉辦跑步等聚會,活動遍及美國和日本等地,加速客人之間的連結,提升品牌價值。

這些,都是為了要做到連鎖不複製。「餐飲行業越來越競爭,相較於過去,現在消費者正追求更高端的自我認同感,和真實的體驗感。」梅爾認為,當餐廳在消費者心目中,不再僅是食物,而是留下更多品牌價值,就能築起競爭優勢,成為擴張時的基石。

以下摘要,整理自本刊的獨家專訪,以及梅爾的新書《我在世上最困難的行業中,打造事業》,揭露這名餐飲大亨的經營之道。

客戶體驗》別奉行「顧客是對的」
服務是獨白,款待是對話

我的外祖父和父親都經商,這讓我身上有著好勝的特質。從小我很懂吃,10來歲,我替朋友做菜,大學畢業後到餐廳工作。27歲時,在紐約開了第一家歐式餐廳。

憑著多年對餐廳的觀察,我認為,餐廳應該是提供客人款待(hospitality),而不僅僅是服務(service)。這差別在於,服務是用技術,提供產品給顧客;款待則是透過產品,帶給顧客的感覺。因此,服務是獨白,款待是對話。

生意人有句老話:顧客永遠是對的。這是過時想法、也較被動,款待的概念是主動出擊,製造彼此交流機會。

我的方法是,重視細節裡的魔鬼,蒐集所有關於顧客的資訊。我敦促各店經理應做到 A、B、C、D,即「時刻不忘蒐集點滴資訊」(always be collecting dots)。我們跟客人接觸,就得記下其口味、座位等偏好,過去犯過的錯,也得記錄,這就能提供客製化服務。

即便是一通電話,也能讓客人感受窩心。有次我發現客人訂位名冊裡,一對夫妻要來餐廳慶祝結婚20週年紀念日,我主動致電,了解對方用餐當天的種種需求和細節等,這讓對方很驚訝。

當時間一久,人們會忘記自己吃過什麼菜,不過卻會記得餐廳給他們什麼感受。

款待客人的方式,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有禁忌。

我認為,服務生不應問客人:「近來好嗎?」這是空洞問題,只會得到空洞回答;也不要老是說:「很榮幸為您服務。」令人起雞皮疙瘩。我倒建議可以聊:「你是哪裡人?」拉近彼此的距離。

之前,線上訂位系統推出,我一度擔心,這會失去原本打電話的服務優勢。為此,我強化餐廳的價值,將相似背景的客人,安排在附近位子,創造「意外的邂逅」,我稱這是「把相同的種子種在相同的花園裡」,如此才能擴大我們的社群能量。

即便客人之中可能有名人和社經地位高的人,我們一視同仁,把他當作是首次光臨一樣,不會給特定人士有特殊待遇,儘管這常讓我遭到批評,但我們堅持民主式待客原則,才能讓客人感到舒適和公平。如今在我的餐廳,7成以上都是老客人。任何公司要長久,絕不能只做一次生意。

人才挑選》採「51用人法」
情緒技巧遠比專業技術重要

不過,光是款待客人還不夠,我認為「有智慧的殷勤款待」(enlightened hospitality)才是王道。因此,當許多企業瞄準投資人權益,我的經商優先順序是員工、顧客、社區鄰里、供應商,最後才是投資人,形成正循環。

為了找到對的人,我提出「51用人法」,情緒比專業技術來得重要。如果理想人選的得分是100分,那專業潛力的占比應是49%,款待客人所需的天生情緒技巧,應占51%。

每個企業其實就像一盞燈泡,想要吸引最多、最優秀的飛蛾。不過若是我們發現,引誘飛蛾撲向燈泡的原因,有49%是受到光的亮度品質影響,卻有51%是因燈泡散發的溫暖所吸引,該怎麼應對?

我發現,許多企業在專業表現,看來光芒四射,但是散發的熱度,卻有如冷光的螢光燈。企業若要成長,要靠對的人才,情緒技巧包含5種特性:樂觀溫暖、智慧、敬業精神、同理心,和了解自我與品格健全。

但這並不簡單,我們的教育訓練採取「跟做」(trailing)制度,透過實際操作,了解員工的能力。並鼓勵員工自問:「這是我真心想度過1/3人生的地方嗎?」「這裡能給我挑戰,讓我獲得成就感嗎?」

好的人才,就會伴隨著高成本,但這投資是值得的,員工能撐起企業,因為餐廳犯的錯誤,就像是海浪一般,當你過了這一波,必定會有下一波,所以員工的態度要正確,如同一名衝浪手,必須時時在衝浪板上,幫企業解決難關,並為下一波浪濤做準備。

經營策略》情境是一切根本
要加值,得善用社區力量

許多人認為,餐廳要做得好,得從合適的地點開始。但在我創業過程中,驅動我的是創造用餐情境,情境是一切的根本。

當我的直覺和感受告訴我,某種用餐「情境」目前不存在,但應該存在,我就會感到創業衝勁來臨了。接著,我用一連串自問,強迫自己挑戰現狀。
自問的每個問題,都是以「誰規定……?」開頭。比如說,Shake Shack原本僅是參與紐約公益活動的小攤車,但誰規定不能在小餐車,提供更好的食材和用餐體驗呢?

同時,得讓用餐情境加值。我的方法是,運用社區力量,創造富足感。911事件後,我們每家餐廳業績都下滑,其中印度餐廳最嚴重,我們與其陷入在不確定當中,倒不如注入富足。於是,我們開始參與慈善募款活動,比以前加倍提供晚餐券,做為義賣品。這是餐廳融合社區的重要一步,增添顧客的好感。
之後隨著企業擴張,我承認,過去,父親因急速擴張企業而倒閉的前例,深深影響我,這讓我創業10多年,都不敢擴張,我害怕文化會一夕改變,但,員工需要有成長的舞台。

我深信,成長的勇氣,必須有放手的勇氣相配合;懂得放手,讓周圍的代理人實現理念,才能讓餐廳走出去,實現各地的用餐「情境」。比如Shake Shack現在用各區代理模式做全球擴張,但每到一個國家和地區就重新設計菜單,找尋當地設計師打造特色空間,並成立健身俱樂部,定期舉辦運動聚會,讓餐廳成為社群的中心。

隨著企業不斷長大,未來難題在於世界各地合作夥伴,如何體現Shake Shack的價值,達成「連鎖而不複製」的目標。現在我們各地每開設新店,都要帶給人們新鮮感,必須重視新店成為社區的一部分,能反映當地的飲食文化和風貌。

我們的職責,就是找到對的人才,展現他們在工作上的熱情。過去我曾相信,看似聰明的組織,一定是開出爛餐廳、沒有靈魂的品牌,所以我有很長時間,崇尚較笨的組織,限縮自己和公司發展。但如今我深刻體會到,一個品牌能走得長久,或擁有快速擴張能耐,來自他對品牌打造的初心。

※本文刊登於《商業周刊》1652期,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出國該注意的「排隊」英文:台灣習慣用wait,美國、英國人卻聽得一頭霧水

海外工作最忌過客心態!他在越南看見:台幹不懂當地文化,卻嫌東南亞人懶散

創業維艱時,他借5萬放皮夾,現營業額破億...「裝久了就像」原來是有道理的?

瑞典夏天全民放假一個月的啟示:一個國家不會因為人民像工蟻不斷工作,變得更有競爭力

為了省錢,半夜關冷氣竟是錯的?冷氣吹整晚,還能節電5~15%的秘密武器 - 省水電瓦斯50%大作戰

關鍵字: 商業周刊Shake Shack漢堡麥當勞Danny Meyer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積電避險增資海外公司百億美元 投審會過關

台積電避險增資海外公司百億美元 投審會過關

經濟部投資審議會26日召開第18次會議,會中計核准重大投資案件計8件,包括2件僑外投資、4件對外投資、2件對中國投資,其中,台積電(2330)基於外匯避險成本考量,增資英屬維京群島 TSMC GLOBAL LTD.百億美元也過關。

2025-03-27 15:30

2月景氣燈號增2分續亮黃紅燈 AI需求強勁製造業轉紅燈

2月景氣燈號增2分續亮黃紅燈 AI需求強勁製造業轉紅燈

國發會今(27)日公布2月景氣概況,2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37分,月增2分,燈號續呈黃紅燈。其中,製造業銷售量指數、批發業營業額因AI需求強勁轉為紅燈,惟加班工時部分受春節因素干擾,以及逢年後服務消費淡季等影響轉為綠燈;領先指標及同時指標續呈上升,顯示當前國內景氣延續溫和成長態勢,仍須密切關注後續變化。

2025-03-27 16:17

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連六年增 今年有望達1100億美元「明年還會大增」

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連六年增 今年有望達1100億美元「明年還會大增」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於今 (27) 日公布的最新一季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World Fab Forecast)中指出,2025 年全球用於前端設施的晶圓廠設備支出自 2020 年以來連續六年增長,較去年同比上升 2%,來到 1,100 億美元。

2025-03-27 14:35

台股嚇跌散戶搶抄底 專家急喊「稍安勿躁」小心報復關稅

台股嚇跌散戶搶抄底 專家急喊「稍安勿躁」小心報復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週三(26)日表示,針對「所有非美國製造的汽車」徵收25%的關稅,造成美股4大指數收黑,今(27)日台股重挫300多點,22000點失守,投資專家建議,川普發起關稅戰,恐怕引來報復關稅,在4月中旬之前,關稅利空尚未消化完畢之後,投資人稍安勿躁,宜採取保守、觀望。

2025-03-27 14:33

罕見!等價交換房產 他慘噴75.6萬房地合一稅

罕見!等價交換房產 他慘噴75.6萬房地合一稅

北區國稅局今(27)日分享房地合一稅罕見核課案例。小莊(化名)與好友小陳(化名)協議將手中近2000萬元房地產等價交換,想不到小陳申報房地合一稅應納稅金為「0」,而自認沒有金流的小莊未申報房地合一稅,遭國稅局抓出漏稅54萬,連補帶罰課75.6萬元稅金。

2025-03-27 14:09

COMPUTEX大咖再+1 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將進行主題演講

COMPUTEX大咖再+1 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將進行主題演講

COMPUTEX演講嘉賓再曝光!IC設計大廠聯發科(2454)執行長蔡力行將以「從邊緣AI到雲端AI的願景」為題,在COMPUTEX 2025發表主題演講,該演講將於展覽開幕第一天5月20日上午11:00於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7樓舉行。

2025-03-27 13:41

川普關稅下重手 金管會:22家上市櫃公司通報有影響

川普關稅下重手 金管會:22家上市櫃公司通報有影響

美國總統川普突然宣布對非美製汽車加徵25%關稅,金管會證期局局長黃厚銘今(27)日指出,上千家上市公司中,有22家認為具有重大影響。

2025-03-27 13:32

旺宏傳打入輝達供應鏈 雙利多助攻股價飆逾8%、成交量破10萬張

旺宏傳打入輝達供應鏈 雙利多助攻股價飆逾8%、成交量破10萬張

繼長江存儲和SanDisk宣布漲價後,美光也跟進調高產品價格,營運前景樂觀,相關概念股表現亮眼。其中,記憶體大廠旺宏傳出捷報,旗下NOR Flash獨家打入輝達GB300供應鏈,帶動其股價今日飆漲逾8%,上攻至最高23.3元,成交量更破10萬張。

2025-03-27 13:32

電價若調漲傳給緩衝期 曾文生:過去確實發生過

電價若調漲傳給緩衝期 曾文生:過去確實發生過

電價審議會將於明(28)日舉行,傳出電價平均調漲6%至8%、但可能會有「緩衝期」,對此,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在節目中表示,過去確實有發生過「電價延後調漲、暫時不做決定」的緩衝期,但對於今年會怎麼做,他真的不知道,還是要等電價審議會拍板。

2025-03-27 11:42

本土投信首家  5/7統一台股主動式ETF開募

本土投信首家  5/7統一台股主動式ETF開募

本土投信第一檔台股主動式ETF要來了!主動式投資專家統一投信將推出「統一台股增長主動式ETF」,已取得基金核准函,預計5/7~5/9開始募集繳款,每股發行價10元,將於4/21起舉辦10場投資說明會與投資人面對面。

2025-03-27 15:57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