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編輯姚南宏/台北報導
《商業周刊》總編輯郭奕伶17日凌晨發表一封公開信,指出商周先前報導統一超的人事異動,導致雜誌無法在星期三(16)日於全台灣的7-11上架。7-11上午回應,因物流配送作業不及,才造成此次的誤會。商周品牌公關部17日下午反駁7-11說法,表示商周在慣常上架時間點出現異常,才「被動地」被7-11告知。
7-11公關部門澄清,因為物流配送作業不及所以才無法上架,會在17日下午陸續上架,整起事件認為純屬是誤會一場。
但是商周品牌公關部在同一天又推翻7-11的說法,表示完全是因為以《統一超再添高家人 高清愿孫女進駐》,報導統一超人事才遭到下架,跟物流配送無關,7-11通路應該有內部文件可以證明;被問到手上是否有紙本可證明,商周表示手邊尚未取得相關文件。
外傳7-11與《商業周刊》在上架費有不同看法,商周品牌公關部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時否認此事,強調整起事件跟通路上架費無關。
▲《商業周刊》指控被7-11下架,雙方各有說法,此事已讓輿論譁然。(圖/《商業周刊》提供)
●附上雙方說法:
1.《抱歉,1313期《商業周刊》在7-11缺席了!》(全文轉載於《商業周刊》網站)
每週三晚上,是人們可以在全省便利超商、書局,接觸到最新一期《商業周刊》的時刻。
然而,一個意外發生了。本週三下午,我們接到一個訊息:「7-11將停售本期《商業周刊》」。七點鐘,消息被證實,一本本商周被冰凍在通路商手中。
台灣最大通路商7-11,無預警的,將兩岸三地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停售」!
他們,拒絕將商業周刊鋪送至全省四千八百家門市。
一篇四百二十二字的報導,是「肇禍元兇」,內容與統一超的人事異動有關。
就在中國《南方周末》事件發生時,台灣竟然也出現通路試圖操縱新聞的案例,我們相信,這不是第一例,也不會是最後一例。此一事件,不只是單一通路與單一媒體的利益衝突,這攸關台灣在華人世界最珍貴的新聞自由地位。如果我們不發聲,如果我們在通路前表現怯懦,台灣的新聞自由,勢將在沉默中被謀殺。
很遺憾的,過去戒嚴時代才會發生的事,竟然發生在此刻;過去新聞局對新聞安檢的角色,竟然由一家營收逾千億的民營通路業者接手。
存真求實,是《商業周刊》的信仰。即便創刊前七年,財務最困窘之際,創辦人天天在銀行軋三點半頭寸,我們仍不受利誘,不畏脅迫。一路走來,我們從未改其志。行過低谷,如今,靠著所有台灣讀者的支持,《商業周刊》貢獻了一個台灣奇蹟:我們是全球唯一,財經雜誌發行量可以超越八卦雜誌的國家。
我們深知,這一切,源自讀者的信任;時時刻刻,我們把讀者知的權利放在第一位。
《商業周刊》成立二十五年,7-11一直是我們重要的夥伴。藉由這個通路,我們跟讀者接觸,向社會發聲、實踐「先進觀念、輕鬆掌握」的使命。
公正、客觀,向來是我們無可救藥的堅持,若報導內容有誤、不夠嚴謹,歡迎各界指教,更歡迎來函更正、甚至提起訴訟,我們絕不推托閃躲。但是,若有人意圖影響新聞獨立,我們不能,也不應向強權低頭,必須守護台灣最珍貴的自由土壤。
也因此,即便我們擁有媒體,掌握龐大的影響力,每週閱讀商周的讀者高達百萬,但面對台灣最重要通路之一的壓力,我們也不會以新聞版面傳遞涉己事務的私人情緒。因為,這不是讀者對我們的期待。
在此,謹向讀者致歉,尤其是習慣在統一超商與我們會面的讀者。但是,為了台灣越來越稀薄的新聞自由空氣,請容許我們選擇這條路,我們,要守護最後一方新聞淨土!
商業周刊總編輯郭奕伶 2013.1.17.凌晨
這是商業周刊成立二十五週年,第一次在統一超商缺席。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