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現在與SARS爆發期間時空環境大不同了,企業因應武漢肺炎的方式也要與時俱進。(圖/記者屠惠剛攝、示意圖)
記者吳靜君/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台灣企業也同時面臨了營運持續的嚴重挑戰,所有企業都應嚴肅思考,如果疫情擴大蔓延,原本的金融服務、製造生產等商業活動,該如何繼續進行,降低對營運的衝擊?
KPMG安侯建業數位科技安全服務負責人謝昀澤今(4)日表示,如果在2003年曾經有抗SARS經驗,且留下紀錄的台灣企業,面對新的一波疫情,應該可以參考當年的「抗SARS營運持續」相關舊計畫修訂套用;然而這幾年才冒出頭的新興產業,恐怕從未思考此類風險,可能多數只能求助Google大神協助。
謝昀澤說,但現今的企業環境已經與20年前的環境大不相同,企業無論新舊,在準備新的因應計畫時,應該具備以下三項新思維:
一,善用新興科技 降低群聚感染
謝昀澤認為,對企業而言,現今的高速網路傳輸、智慧型手機應用、智慧聯網環境、完整且多樣的雲端服務、虛擬/擴增實境設備等,都是過去抗SARS時期未完備的科技應用,企業可以視業務需求,選擇適當技術加以應用。
例如金融業可鼓勵消費者多使用線上開戶、提供線上交易等服務,減少或關閉營業場所以避免群聚感染;電子商務業可以考慮適當擴充使用雲端運算服務,減少現場維護人力;製造業可以使用智慧製程技術,降低產線人力也兼顧生產的穩定性。
▲武漢肺炎疫情全球肆虐,民眾人心惶惶。(圖/路透、示意圖)
二,洞悉新的國際標準 防疫更完備
沒有營運持續準備的企業,通常在大規模衝擊事件發生時,都只能落入負面補償的PDCA(Pity遺憾- Delay延遲- Cancel取消服務或訂單- Apologize抱歉)循環中。
但台灣部分仍有風險意識的標竿企業,尤其是金融或全球科技供應鏈產業,會事先擬定自己的營運持續計畫,以在發生災難性事件時,能夠持續保持良好的現狀。基於近兩年全球大規模環境與傳染病風險劇增,國際上也有相關標準制度可以遵循,例如2019年底才改版的ISO 22301標準等,強調制定業務持續目標、監測性能和指標,並能將危機和災難性事件造成的財務的負面影響,透過正向回饋的PDCA循環(Plan計畫- Do執行- Check檢查- Act行動)降低損失或創造相對競爭優勢。
三,高階管理層要有風險治理技能
高階管理階層的治理技能將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如果只是單純導入最新的科技或通過最新的國際標準,並無法確保企業可以有效應對各種威脅和突發狀況,高階管理人必須以企業治理的高度,慎重的決定導入的技術、標準、範圍和預期的成效KPI,實際參與建設置的過程並追蹤執行狀況,徹底擺脫以往有寫應變計畫就好的陋習,再轉變為了解作到多好和想要多好,才是確保企業可以有效因應詭譎多變的未來挑戰。
謝昀澤補充,除了企業本身外,一般民眾在大規模疫情爆發期,可充分應用政府或企業所提供的數位政府,如各類公文書申辦與繳費、網路銀行、行動支付、電子商務等。
預期不久的未來,在5G超寬頻、新數位身分證(eID)等台灣重要的數位基礎建設及其應用於2020年日趨成熟後,民眾可以直接使用更多的線上業務、接受智慧型的遠距醫療服務,或超高速影音串流等線上娛樂活動,暫時減少防疫關鍵期的人與人實際接觸,靈活運用科技力也可以成為防疫工作的助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