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鈔票回籠皆會經過隔離處理。(圖/路透)
記者李瑞瑾/綜合報導
新冠病毒(COVID-19)傳染力強,不少立委擔憂人人都可接觸的鈔票會成為病毒傳染媒介,央行指出,其實針對鈔券都有固定處理模式,除了離隔市面時間長達1個月之外,鈔券在自動封包機關卡也會有類似「高溫殺菌」的功能,民眾可以不用擔心,而且最重要的防疫工作還是要「勤洗手」!
央行在粉專貼文中指出,金融機構將回存的新臺幣鈔券繳回臺灣銀行後,透過央行設置在臺銀北、中、南三地的高速鈔券整理機進行整理後,可用券回流金融體系,不適合流通的髒舊鈔券則逕行銷毀。
而新臺幣鈔券從回籠、存放、整理到再度付出供民眾使用,與市面隔離時間超過1個月,可避免病毒殘留在鈔劵上。
在整理的過程中,先由高速鈔券整理機剔除髒舊和破損鈔券,再將可用券送進自動封包機,於150°C左右的高溫下進行封包,可產生部分消滅病毒的效果;韓國、美國等央行也是採取相同作法。
▲ 鈔券自動封包機,於150°C左右的高溫下進行封包。(圖/中央銀行臉書)
另外,根據德國學者的最新研究,冠狀病毒(coronavirus)在紙張表面最長可以存活5天。為了避免鈔券成為傳染病毒的媒介,央行已要求臺銀對回籠鈔券採取隔離措施,確實遵守「先進先出」原則,先在金庫中存放14天以上再進行後送整理。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我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未對鈔券的使用發出警告,民眾若仍有疑慮,國內電子支付已相當普遍,建議可多加利用。
央行也在貼文最後提醒民眾,任何物品表面都可能附著細菌與病毒,為避免感染,最重要的是做好個人衛生自主管理,請大家要勤洗手,並避免用手觸摸眼口鼻!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