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三雄12月營收都有月增長,承攬三雄卻沒有。(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上市櫃公司12月營收都已發布,耐人尋味的是貨櫃三雄12月營收都較11月增長,承攬三雄12月海運營收卻都較11月衰退。對貨櫃三雄研究頗多的法人指出,部分大企業開始直接找船公司接洽艙位應該是主因,但承攬業者認為,12月因塞港回台灣的船隻太少,貨櫃三雄應交通部航港局要求開出加班船,直接提供艙位給出口商才是主因。
船公司則又有另一套說法,三雄當中一家公司高階指出,船公司的營運結構與攬貨公司不同,船公司業務重心放在歐、亞、美三大區塊,美國西南岸的洛杉磯與長堤塞港嚴重,船公司有的把運力轉向美東與美國西北岸,有的轉向高運價的歐洲線,像萬海則回到運價飆漲的東南亞航線,因此都有把在美國西南岸航線少掉的收入,從其他航線補回來,而股票上市櫃的三家承攬公司,可能美國西南岸航線營運比重高,營收因而出現較高比例衰退。
不過有大型電動工具品牌商透露,過去一年多承攬公司將掌握的艙位大幅加成賣出,讓出口商承擔過高的運費,因此現在一些貨量夠大的出口商,開始直接找船公司接洽艙位,甚至透過大電商與百貨連鎖,一起接洽艙位,以壓低運送成本。
國內營運規模超大的攬貨公司則指出,過去長時間船公司為降低營運成本,很多瑣碎的業務都交給攬貨公司去做,包括報關、併櫃、倉儲與陸運等,而且在美國早已取消提供車架,都是要進出口商自備車架,這些都是靠攬貨公司一手包辦,進出口商如果改直接委託船公司運送貨載,以現在的市況將會是難上加難,大型承攬公司簽約合作的卡車公司都有五、六家以上,進出口商如果要自己接洽運送事宜,船公司多半只提供服務到船邊,現在缺車、缺車架、缺司機嚴重,將會運送物無門,引來大麻煩。
12月長榮(2603)的營收月增率2.32%,陽明(2609)月增1.82%,萬海(2615)月增1.55%;台驊投控(2636)12月海運營收月減6.05%,中菲行(5609)海運營收月減8.07%,捷迅(2643)整體營收月減3.48%,公司方面表示減的主要是海運部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