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撤出亞洲市場! 印度承壓最深「上週失血18億美元」

▲新冠肺炎,新冠病毒,印度,孟買。(圖/路透社)

▲保德信指出,外資上週在亞股同樣以賣超為主,其中承壓最深的印度市場失血18.32億美元。(圖/路透社)

記者吳珍儀/綜合報導

美股的劇烈震盪,讓外資持續從亞股撤出,保德信指出,外資上週在亞股同樣以賣超為主,其中承壓最深的市場以印度失血18.32億美元為首,5月初的意外升息並未止住外資離開,其次是台灣遭提款13.7億美元,以及南韓資金淨流出6.84億美元,東協市場則以印尼股市失血6.26億美元最甚,僅有越南、馬來西亞兩地股市力守資金淨流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週股市漲跌,保德信表示,除了中國股市出現跌深反彈外,其他亞股全數收黑,其中,今年來原本相對抗跌的東協市場,上週部分市場因為之前的休市而出現補跌走勢,越南單週重挫-11.02%,為亞股中最弱勢的市場,印尼也大跌-8.73%,菲律賓跌幅-5.63%亦相當沉重。至於東北亞市場仍以台股為苦主,單週下挫-3.51%,南韓同期下跌-1.5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PGIM Jennison全球股票機會基金產品經理葉家榮表示,受到美股大跌影響,全球市場情緒連兩週處於極端恐懼,根據統計,上週四恐懼貪婪指數(Fear & Greed Index)一度下跌至6,創下2020年疫情後新低,恐懼與貪婪指數是根據七種不同市場指標綜合加權計算,指數範圍介於0至100之間,數字愈小,代表市場愈恐懼,反之則代表市場愈貪婪。

葉家榮表示,市場對聯準會採取激進升息及美國經濟衰退擔憂下,使過去一段時間美股指數大幅走低,VIX指數連續多日站上30,市場恐慌情緒蔓延,上週股市及債市資產皆難逃資金流出命運,雖然目前仍無法確定是否已達低點,但一般而言權值股大跌是落底必要訊號,故此時靜待築底型態出現。

葉家榮指出,美國4月CPI年增率由8.5%降至8.3%,為8個月以來首次回落,主要是因為能源與二手車價格下跌,而核心CPI年增率由6.5%降至6.2%,則因供應鏈瓶頸緩解使商品價格下滑,不過以上兩項數據仍雙雙高於市場預期。

葉家榮進一步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將通膨問題視為首要任務,並正在評估是否降低美國對外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以抑制通膨,另一方面,聯準會為了抑制通膨,主席鮑爾上週的參院提名確認結束後,重申在接下來幾次會議可能將繼續以兩碼的幅度升息。

上週滬深300指數為亞股中唯一收紅的市場,PGIM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張玉佩指出,中國證監會上週表示,各類風險因素對A股市場的影響是可控的,未來將推出更多擴大開放的務實舉措;另外,封城長達1個半月的上海,上週五首次釋出解封時間表,目標是在五月中實現社會面清零,屆時將實施有序放開、有限流動和分類管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不過,張玉佩表示,目前疫情在中國各地影響下,中國乘聯會公布數據顯示,4月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年增率,由3月的-10.4%大跌至-35.5%,創下歷史最低值,在疫情防控下,4月工業生產增速預計呈回落趨勢,社零增速繼續承壓。

展望陸股後市,張玉佩認為,近期疫情繼續拖累製造和消費,壓抑投資情緒,加上市場開始擔憂美經濟走向衰退,也是繼續擾動A股情緒的另一項變數,且人民幣連續第6週貶值,過去4週已下跌-6%以上,預期短期A股將依舊震盪,疫情走勢與數據回升將是後市關鍵。

上週五美股大漲作收,但台股今(16)日開高收低,PGIM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表示,今日指數小幅彈升,然台股走勢仍偏向弱勢,觀察這波指數回檔過程中,量能並未明顯放大,顯示市場恐慌程度仍未明顯大增,但觀察反彈過程中,量能也未擴增,例如今日成交量能不到2400億元,顯示近期盤勢仍缺乏追價的買盤,本週適逢520行情,可觀察電子族群是否扛起多方大旗。

葉獻文進一步指出,台灣本週未有重要數據公布,而上週加權指數隨美股同步下跌,萬六直接失守,

其中金融類股受到的賣壓幅度最重,跌幅超過-7%。從籌碼面來看,此波台股從一月份高點18619拉回至近期約-15%,而融資減幅-14.1%小於大盤,顯示籌碼尚未去化完畢,台股仍需時間震盪,不過從評價面角度,台股的低本益比與高現金殖利率,投資價值漸浮現,惟須考量國際變數未降溫,且融資餘額減幅小於大盤,台股可能仍將持續震盪走勢。

關鍵字: 保德信外資印度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金融股預告2025年獲利大成長 這三檔股價即將爆發?

金融股預告2025年獲利大成長 這三檔股價即將爆發?

目前下跌段的永豐金自然也很難受到青睞,所以想要買便宜金融股的人,永豐金除了銀行放款穩健之後,證券子公司經營美股複委托市場也是嚇嚇叫,反而進場撿便宜...

2025-02-15 05:26

面板產業春天來了?2025年利多連發! 群創、友達迎轉機

面板產業春天來了?2025年利多連發! 群創、友達迎轉機

2025年開年以來,面板價格持續上升,顯示產業已經走過低谷,進入新的成長週期。根據TrendForce最新數據,2月份電視面板價格延續上升趨勢,小尺寸電視面板上漲0.5~1美元,大尺寸電視面板續漲1~3美元。

2025-02-15 06:00

川普2.0效應市場遇亂流 投資人可中性看待AI需求熱度不減

川普2.0效應市場遇亂流 投資人可中性看待AI需求熱度不減

金融市場正式迎來金蛇年,國泰證券觀察年後國際市場及產業脈動,仍對美國、台灣市場抱持樂觀展望。儘管在農曆年期間,聯準會(Fed)決議將基準利率維持在4.25%至4.5%的區間不變,為2024年底啟動寬鬆周期以來,首次暫停降息行動,加上美國總統川普正式重返白宮,加劇全球政經局勢的不確定性升溫,對此,國泰證券觀察,全球金融市場短期內恐面臨波動,新川普政府雖是威脅但並非「黑天鵝」,主要是自量化寬鬆政策以來,市場流動性與資金充裕度足以緩衝風險,建議投資人可中性看待「川普2.0」效應帶來之短期震盪。

2025-02-16 06:05

泓德能源進軍日本充電營運市場 延攬專才深化電力交易布局

泓德能源進軍日本充電營運市場 延攬專才深化電力交易布局

國際智慧能源大廠泓德能源(6873)積極拓展日本市場,旗下全方位充電營運商星舟快充在日推出全新品牌SHUUSTAR,首波計畫預計於今年第三季完成5座充電站上線。同時,泓德能源深化日本智慧能源布局,成立電力AI解決方案處,並延攬資深能源專家岡本和也擔任部長。此外,泓德能源將再度參展日本智慧能源週(Smart Energy Week),展示電力交易與AI選址平台及日本脫碳素標案等最新進展及成果。

2025-02-16 06:00

台化沙鹿小水力發電廠正式啟用 旗下投運裝置容量達23.3MW

台化沙鹿小水力發電廠正式啟用 旗下投運裝置容量達23.3MW

台化(1326)首次贏得台灣自來水公司標案,沙鹿配水中心小水力發電廠正式投入運轉,為全台首座清水水力發電廠;累積至今,台化已投運的水力電廠裝置容量達23.3MW,不但是台灣水電裝置容量最高的民營企業,也是全球石化公司唯一做水力發電的企業。

2025-02-16 06:00

新光三越氣爆「可實施無薪假」惹議 勞動部澄清:仍須給最低工資

新光三越氣爆「可實施無薪假」惹議 勞動部澄清:仍須給最低工資

台中新光三越13日發生氣爆造成4死39傷,遭市府勒令無限期停業,員工權益受到衝擊,勞動部昨日發文指出,若雇主無法提供勞工適當的工作安排,勞雇雙方可考慮實施「減班休息」,也就是放無薪假,但相關言論引發爭議,對此,勞動部今(15)日也發聲澄清,受波及的雇主最終還是因氣爆的停工導致經營困難,經與勞工協議申請減班休息,雇主也必須給付給勞工最低工資28,590元,並非無薪,勞工的勞健保也要正常投保。

2025-02-15 17:49

統一企業商標申請連6年奪冠 騰訊控股蟬聯外國榜首

統一企業商標申請連6年奪冠 騰訊控股蟬聯外國榜首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今(15)日公布2024年受理專利商標申請概況,統一企業(1216)本國人商標申請709件,連續6年排名第1,富邦媒(8454)則以216件排名第2;外國人則以開曼群島騰訊控股申請146件蟬聯榜首。

2025-02-15 15:22

百大專利!台積電連9年奪冠 南亞科、群創寫新高

百大專利!台積電連9年奪冠 南亞科、群創寫新高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今(15)日公布2024年專利申請及公告發證統計排序,本國人發明專利申請由台積電(2330)以1,412件9連冠,外國人由美國應材以950件重返冠軍;工研院356件、成功大學121件分別居研究機構及學校首位。發明專利獲證方面,由台積電1,163件及美國應材697件分居本國人及外國人之首。

2025-02-15 14:51

台積電擬投資不經營 英特爾股價翻黑、單周仍漲近23%

台積電擬投資不經營 英特爾股價翻黑、單周仍漲近23%

美國總統川普為了拯救英特爾(Intel),傳出要求台積電(2330)取得英特爾的控股權,但是不會支持由台積電來經營英特爾,消息傳出後,英特爾14日盤中一度跌逾5%,終場收23.6美元,下跌2.2%或0.53美元。

2025-02-15 13:51

Deepseek崛起 謝金河:中國向美宣示戰力「幕僚應告訴川普真相」

Deepseek崛起 謝金河:中國向美宣示戰力「幕僚應告訴川普真相」

美國總統川普大打關稅戰,更一再指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產業、直接點名台積電(2330),讓市場感到擔憂。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上以「中國的科技突圍,川普看得見?」為題發文,表示中國在AI布局已久,Deepseek凌空而降,是中國向美國宣示戰力的一次反攻,更指出川普說台積電偷走美國技術、讚揚英特爾偉大卓越,「這個認知停留在十幾年前,幕僚應該要把產業的真相告訴川普。」

2025-02-15 12:32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