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日本產業觀察家表示,對台灣企業將目標擴大到汽車產業感到憂心,圖為鴻海Model C。(示意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高兆麟/綜合報導
根據Nikkei Asia(日經亞洲)報導,台灣企業自從2016年在日本收購夏普(Sharp)引起關注以來,現在已將其範圍擴大到汽車行業。隨著電動車需求將呈現爆炸性成長,台灣企業利用過去收購日本經驗獲得啟發,再度當成擴大規模的跳板,做為尋求生產自己的電動汽車的捷徑。
報導指出,台灣汽車市場的規模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由於池子太淺,難以培養出大公司,取而代之的包括鴻海、台積電等都希望從日本汲取專業知識。
鴻海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商,已與2,360家供應商合作,準備在2023年將其電動汽車業務推向高速發展。近100家供應商位於日本,其中包括日本電產(Nidec)去年宣布已開始與鴻海商討成立合資公司。
Nikkei Asia(日經亞洲)指出,日本一家領先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高管表示,鴻海在汽車生產方面沒有積累的專業知識,因此急於從日本方面獲得技術。
其他台企也在採取類似舉措。聯電4月宣佈將與日本電裝株式會社(DENSO)合作開發車用功率半導體,計劃 DENSO 設計晶片、聯電在日本三重縣廠量產。DENSO 也入股台積電熊本廠投資,合作領域包括自駕系統晶片。
台灣企業2010年代就開始收購許多日本製造商,當時日本遇到金融危機,最有名鴻海收購夏普,這也是外企第一次收購日本大型公司。
鴻海2018年收購東芝(TOSHIBA)個人電腦業務;聯電2019年併購與日本富士通(FSL)合資12吋晶圓代工廠三重富士通半導體(MIFS);華邦電子公司新唐2020年併購日本Panasonic半導體事業;2020年鴻海以夏普為平台,從蘋果供應商Japan Display手中收購液晶面板工廠。
一些日本產業觀察家表示,對台灣企業將目標擴大到汽車產業感到憂心,且台日友好關係將使過程更容易。
從事跨國併購的日本專家指出,即使與另一方合作,日本企業也不該把尖端技術給台灣,如果想聯手,應是與合作夥伴分享利潤但不分享技術的條件下進行。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