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新媒體OMO廣告業務平台榮獲玉山獎首獎殊榮 奠定亞洲第一新媒體地位

▲▼ 國家品質玉山獎頒獎典禮             。(圖/記者徐文彬攝)

▲東森新媒體發展OMO廣告業務平台,積極開拓多元業務,榮獲第19屆國家品牌玉山獎「最佳產品類」,為歷屆以來首個OMO廣告業務平台得獎者,頒獎典禮由總經理陳安祥(右)親自出席領獎接受表揚。(圖/記者徐文彬攝)

記者洪菱鞠/台北報導

東森新媒體ETtoday作為台灣最具影響力之媒體,流量持續領先業界,也不斷推出新服務,發展東森OMO廣告業務平台,跨足北捷及高鐵等線下廣告,開拓多元業務,這份力求創新變革的精神獲得國家榮肯定,勇奪第19屆國家品牌玉山獎「最佳產品類」首獎殊榮,成為歷屆以來第一個OMO廣告業務平台得獎者,奠定亞洲第一新媒體龍頭地位。

新媒體第一!東森OMO廣告業務平台 國家認證最具影響力
東森新媒體以「內容」起家,全方位角度的新聞、影音等內容深受讀者肯定,目前日均流量衝高至1,900萬,總粉絲數更衝破2,800萬,在網路新聞媒體擁有一定影響力,連續五年獲得《牛津數位新聞報告》評選為使用率No.1,根據社群統計平台CrowdTangle在2022年統計資料指出,ETtoday社群互動表現為全球華文新媒體No.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扎根數位媒體,在東森集團資源強力挹注下,近年積極發展IP,擴大新媒體事業版圖,打造大型選秀節目《聲林之王》、《料理之王》,播出後獲得海內外網友廣大好評,也創造全新消費模式,帶給閱聽大眾更好且不一樣的內容體驗。東森新媒體勇於突破,屢獲國內外專業機構肯定,不僅獲得電視金鐘獎、金峰獎等榮耀,2020年更首度榮獲第17屆國家品牌玉山獎「傑出企業」和「最佳人氣品牌」,以第一家新媒體公司之姿拿下全國首獎,今年再以OMO廣告業務平台奪下「最佳產品類」首獎殊榮。

▲▼ 第19屆國家品牌玉山獎東森新媒體最佳產品類東森OMO廣告業務平台,玉山獎獎盃            。(圖/記者徐文彬攝)

▲東森新媒體「東森OMO廣告業務平台」榮獲第19屆國家品牌玉山獎《最佳產品類》。(圖/記者徐文彬攝)

線上線下多角化經營 全方位佈局廣告版圖拚市佔
大環境時刻都在變化,為順應時代趨勢,東森新媒體大膽打破框架,從線上走到線下,拓展家外媒體、自營商品、寵物事業等多角化經營,尤其當其他人還在保守觀望網路媒體的廣告收益,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已開始著手搶進家外媒體廣告版圖,2018年正式進入市場後,陸續拿下新北環狀線、桃捷、高鐵、北捷、公車街道等數個標案,包辦最重要的交通網絡。

東森新媒體總經理陳安祥說,「隨著佈局逐漸變大,2022年初,戶外廣告部分已經囊括整個交通旅運量近6成市占率」,再加上遍佈在商辦、住宅的分眾樓宇廣告,在在顯示了市場擴張力。他提到,對廣告主而言,曝光需要精準、深入、廣度與觸及率,抓住消費大眾的眼球,不管是戶外大型廣告看板、數位螢幕影音呈現,東森OMO廣告業務平台都能夠線上線下全面整合打通,用各種創意方式在多元通路幫品牌露出,讓消費者包圍在廣告覆蓋圈裡。

東森OMO廣告創意連結 重新定義通勤生活圈
不過近年景氣受到疫情、通膨影響,廣告主預算縮水,要如何爭取品牌投放機會,陳安祥認為,消費者娛樂減少、出門機會變少,看手機時間反而變多,數位廣告可扮演很好的角色,透過推播獲取好的廣告成效,疫情期間,藉由新聞網站的高流量、強大社群操作和影音擴散力,為不少廣告主帶來最佳效益;線下家外廣告方面,嘗試用「創意」與消費者產生連結,例如以「包站」方式為NETFLIX、香奈兒打造,可以一覽無遺看到廣告或商品全貌,成功吸引人潮目光。

東森家外廣告(圖/ETtoday)

▲▼Haagen-dazs、GOGORO利用捷運站及車廂傳達品牌資訊,成為旅客的目光焦點。(圖/ETtoday)

東森家外廣告(圖/ETtoday)

其他精彩案例如Haagen-Dazs為擴大宣傳效應,於北捷市政府站投放導購屏廣告,與旅客進行互動遊戲送優惠;綠色和平透過大型3D全息投影,吸睛傳遞地球暖化的重要議題;VIVO與蔡司共同演繹品牌專屬情境車廂,還可即時掃QR Code進入官網了解產品資訊;GOGORO選在通勤族及年輕人潮最愛的板南線,線下搭車、線上回應抽大奬。東森新媒體OMO廣告業務平台不斷挑戰新型態銷售模式,從站點進化到各站各媒體項目,再把捷運戰場拉到街道家具丶高鐵等,點、線、面串聯,讓廣告主一站就擬定好所有行銷策略,也重塑了民眾的生活圈。

陳安祥指出,東森新媒體OMO廣告業務平台最大優勢是「可大可小、可分可合」,為大型品牌廣告主尋求新突破,根據不同性質訊息曝光需求,亦可協助小型廣告主導入數位媒體,區域廣告進到分眾樓宇,這份彈性不僅獲得很好的市場迴響,也是線上線下廣告大幅成長的原因。接下來,推動整合三大業務將是未來發展方向,從手機開始就圍繞著消費者,到搭乘捷運、高鐵以及上班地點的辦公大樓,廣告全面曝光,2023年更要邁開大步發揮到極致,為廣大客戶帶來更好服務。

▲王令麟領軍!東森集團成國家品牌玉山獎最大贏家 囊括18項大獎。(採訪撰稿/記者郭玲綪;攝影剪輯/記者謝婷婷)

關鍵字: ETtoday新聞雲東森新媒體OMO廣告業務廣告平台國家品牌玉山獎玉山獎家外廣告戶外廣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電價審議起跑 商總許舒博「漲價惹怨朝野各打50大板」

電價審議起跑 商總許舒博「漲價惹怨朝野各打50大板」

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今(28)日下午召開,身為委員之一的商總理事長許舒博會前受訪再次喊話,希望民生用電330度以下可以凍漲,「這已經是很卑微的請求」;若真的還是全面調漲影響物價,「引起的民怨,誰決定誰負責,立法院裡面朝野之間要各大50大板。」

2025-03-28 15:01

卓揆信心喊話指數殺逾410點拉回 分析師:短線仍看關稅戰劇本而定

卓揆信心喊話指數殺逾410點拉回 分析師:短線仍看關稅戰劇本而定

台股遭遇美國川普政策亂流影響,今年3月以來指數重跌逾千點,行政院院長卓榮泰今(28)日向外評價台股「節奏性的盤整、階段性的起伏」、「未嘗不是一個重新站在高點的契機」等語,由於卓榮泰要產業自己圖強,未對政策護盤有具體說明,發言後台股殺聲隆隆,12點過後再迎一波殺盤,指數一度重摔逾410點拉回,法人指出,卓揆說法合理,但台股短線看盤重點仍以川普關稅劇本走向為主。

2025-03-28 12:33

科技業薪資排名揭曉!聯發科蟬聯第一 僅ASML全面調漲

科技業薪資排名揭曉!聯發科蟬聯第一 僅ASML全面調漲

AI需求大爆發,科技業薪水向來令人稱羨,薪資查詢平台《比薪水》公布2024年科技公司薪資排行,聯發科(2454)以平均年薪169.6萬元蟬聯第一,不過平均年薪及分紅獎金卻下降;艾司摩爾(ASML)是前5名中唯一薪資各項獎金全面調漲的公司。

2025-03-28 12:22

國際漿價漲幅逾1成 華紙曝4月紙價全面調漲5%

國際漿價漲幅逾1成 華紙曝4月紙價全面調漲5%

國際漿價持續上漲,自去年底以來漲幅超過1成,華紙(1905)宣布,自4月起,旗下所有紙品價格調漲5%,若是成本持續攀升,不排除會再持續調整價格。

2025-03-28 14:09

英特爾新執行長陳立武喊話 要與輝達競爭AI硬體市場

英特爾新執行長陳立武喊話 要與輝達競爭AI硬體市場

英特爾(Intel)新任執行長陳立武向投資人傳遞訊息,表示公司將在人工智慧(AI)硬體領域挑戰輝達(NVIDIA)。

2025-03-28 11:34

電價漲多少今揭曉 郭智輝再喊話政府撥補「對台電經營有幫助」

電價漲多少今揭曉 郭智輝再喊話政府撥補「對台電經營有幫助」

電價費率審議會將於今(28)日下午召開,經濟部長郭智輝持續喊話政府撥補,並重申電價是否調漲由審議委員決定,台電本身也要努力做好經營管理,讓營運在正常軌道上。

2025-03-28 10:27

全割交割股「誠研」脫離苦海 淨值回升下周恢復正常交易

全割交割股「誠研」脫離苦海 淨值回升下周恢復正常交易

交易方式變更為全額交割股誠研(3494)透過減資55%,並辦理私募增資,去年底每股淨值回升到5元以上,來到7.94元,股票將下週一(31日)起恢復正常交易。

2025-03-28 11:28

台股連4天低成交量 逆勢熱門十大ETF高息型股債受青睞

台股連4天低成交量 逆勢熱門十大ETF高息型股債受青睞

川普4月的關稅政策即將實施,市場觀望氣氛濃厚,連帶影響台股整體成交量表現,繼3月26日創下今年新低量後,昨(27)日在美股領跌下,大盤大跌308.53點,收在21951.76點,跌破22000點大關,成交量也連續四天萎縮在三千億以下,連帶的也影響台股ETF整體日均量萎縮至今年日均量一半,不過還是有交投熱絡的ETF,觀察近四日規模增加、成交均量排行前十名的ETF主要高息型股債等類型。

2025-03-28 09:55

川普助黃金存摺飆上3276元天價 砸10萬年賺4.1萬元

川普助黃金存摺飆上3276元天價 砸10萬年賺4.1萬元

受到美國總統川普針對非美製汽車加徵25%關稅政策效應影響,國際金價今年第17度刷新高,台銀黃金存摺今(28)日第1盤賣出價掛出每公克台幣3276元破紀錄,若去年3月底拿約10萬元買進黃金存摺,至今日已可賺逾4.1萬元。

2025-03-28 09:12

川普關稅IMF示警「完美風暴」 預言美國經濟成長放緩

川普關稅IMF示警「完美風暴」 預言美國經濟成長放緩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將在4月2日祭出非美製汽車召徵25%高關稅政策,國際貨幣基金(IMF)提出示警,認為川普新關稅將引發各國報復反制,全球陷入「完美風暴」下美國經濟成長將率先放緩,但還不致於衰退。

2025-03-28 12:07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