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金控投資高科技業逾3千億!董座蔡明興獲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名譽博士

▲▼        富邦金控投資高科技業逾3千億!董座蔡明興獲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名譽博士     。(圖/富邦提供)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圖左)15日獲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名譽工學博士學位。(圖/富邦金控提供,下同)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15日頒授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名譽工學博士學位,肯定他在金融產業有卓越成就與貢獻,並長期投資扶持台灣高科技業,金額超過3000億元,同時重視永續經營與正視氣候變遷風險,且長期透過四大基金會關懷弱勢族群,其領導風範與關懷社會精神足以為師生學習典範。

蔡明興表示,國立陽明大學與國立交通大學兩校合校之後的願景,是十年內成為亞洲「數位生醫」先驅,二十年後成為世界「智慧健康」新創基地,與富邦致力協助生醫產業發展的決心一致,期待未來能將企業力量結合學校,共同貢獻社會。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15日舉行名譽博士頒授典禮,由校長林奇宏、電機學院院長唐震寰率主管及師生參加,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蒞臨並發表致詞,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等家族成員及富邦集團多位高階主管均齊聚出席觀禮。

▲▼        富邦金控投資高科技業逾3千億!董座蔡明興獲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名譽博士     。(圖/富邦提供)

▲蔡明興於頒授典禮中發表專題演講:「正向力量 成就可能—富邦打造全人公益平台。

張忠謀表示,非常高興能參與蔡明興董事長的名譽博士頒授典禮,原因有三個:第一,台積電跟陽明交大的淵源深厚,台積電至少有5400位交大畢業生;中高階主管約有22%來自交大;第二,多年來跟蔡明興以及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都是好朋友,從民國80幾年認識至今,而且富邦約二十年前就開始投資台積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業才是最重要的,沒有錢沒有科技業。」因為科技業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容易被忽視,所以能把錢放在對的地方,這是金融業很難得的地方。

▲▼        富邦金控投資高科技業逾3千億!董座蔡明興獲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名譽博士     。(圖/富邦提供)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蒞臨蔡明興董事長名譽工學博士頒授典禮,並於現場發表致詞。

張忠謀說,樂見金融業大老能獲得科技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這是很難得的事情,更代表科技大學對金融業的肯定(recognition)

富邦金控長期關注生技醫療,並於生醫產業進行策略性的投資,支持生技產業的育成與培植,近20年已投資約達156 億元。富邦更主動回應社會需求,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民眾健康與社會經濟之際,協助台灣地方政府及醫療院所抗疫,並人道救助海外國家,截至目前富邦集團共計捐助抗疫基金及物資逾4.7億元。

蔡明興強調,長期以來父親蔡萬才總裁的理念「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是富邦實踐公益理念的重要方針。自1988年陸續成立富邦慈善基金會、富邦文教基金會、富邦藝術基金會、台北富邦銀行基金會,從兒童、青少年、青壯年、銀髮族,到經濟弱勢族群與身心障礙者,發展出「全人」的社會公益關懷。近十年來,包含旗下基金會與急難救助,富邦已捐助超過27億元,對國內外重大災難提供最實質的捐款幫助。

▲▼        富邦金控投資高科技業逾3千億!董座蔡明興獲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名譽博士     。(圖/富邦提供)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中)獲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名譽工學博士學位。

蔡明興也應邀於名譽博士頒授典禮中發表專題演講,以「正向力量 成就可能—富邦打造全人公益平台 Run For Green邁向永續」為講題,暢談富邦金控邁向永續之路。他呼籲,新冠疫情讓全球永續之路更具挑戰,而面對全球危機,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尤其金融業位於產業鏈的最前端,在經濟與社會面上扮演關鍵且舉足輕重的角色,理應關注各面向的趨勢發展,提供長期的支持與援助,發揮企業影響力。

富邦金控自2015年全面啟動永續經營ESG願景工程,2021年擬定ESG四大策略主軸「低碳、數位、激勵與影響」,今年更以實際行動為全球減碳做出改變,通過科學基礎減碳目標的審查,承諾2030年要較2020年減碳42%。此外,也正式成為RE100的成員,承諾2040年富邦金控海內外全營運據點,將百分之百使用綠電,致力淨零減碳。

▲▼        富邦金控投資高科技業逾3千億!董座蔡明興獲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名譽博士     。(圖/富邦提供)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右四)獲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名譽工學博士學位。

除15日獲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名譽工學博士學位,蔡明興過去並獲頒天主教輔仁大學名譽商學博士學位、台北醫學大學名譽醫學博士學位。他期許台灣豐沛的高科技人才與技術實力,能將永續信念有效整合至產業中,創造新一波的永續變革,引領永續藍海!

關鍵字: 富邦蔡明興陽明交通大學名譽博士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美超微尾牙每人發1.5萬元 執行長梁見後喊話「接單、財務狀況良好」

美超微尾牙每人發1.5萬元 執行長梁見後喊話「接單、財務狀況良好」

AI伺服器大廠美超微(Super Micro)今日於南港展覽館舉行尾牙,執行長梁見後也到場與員工同樂,更針對先前公司傳出的財報風波對員工喊話,表示公司目前財務和接單狀況都良好,除此之外,也大手筆對到職一年以上的員工發出現金1.5萬,不到一年的也有8000元。

2024-12-22 21:25

台積電刺激! 韓學者籲政府砸逾6兆組「KSMC」對戰

台積電刺激! 韓學者籲政府砸逾6兆組「KSMC」對戰

受到台積電(2330)掀起「護國群山」效應,韓國國家工程院 (NAEK) 在首爾舉行的研討會上討論了組建韓國半導體製造公司「KSMC」的計劃,並呼籲當地政府在未來20年內砸2000億美元(逾台幣6.4兆元)的經費支持半導體代工業務。

2024-12-22 16:35

今年二手船成交近2000艘 新造船價太高、二手船立刻可賺錢

今年二手船成交近2000艘 新造船價太高、二手船立刻可賺錢

今年是航運資產市場特別活絡的一年,造船訂單創17年新高,二手船交易近2千艘,而今年6月,印度官方宣布將在未來十年內成立一家全新國家航運公司,並將船隊規模擴張至1000艘,成為二手船及新造船市場的「重磅炸彈」。

2024-12-22 15:54

美國降息謹慎、外資放假 法人建議中立觀察前波低點支撐

美國降息謹慎、外資放假 法人建議中立觀察前波低點支撐

12月18日Fed FOMC會議決議降息一碼符合市場預期,惟對2025年保持降息謹慎態度,由利率點陣圖來看,明年恐僅降息2碼,引發市場失望性賣壓,永豐投顧認為,本周為財報、經濟數據空窗期,無題材表現,又面臨外資聖誕假期,預計成交量清淡,川普即將在1月20日就任,金融市場變數多,建議中立,觀察前波低點22,055點是否有守。

2024-12-22 13:59

別搭錯車!比特幣3波投資浪潮一文看 ETF正香

別搭錯車!比特幣3波投資浪潮一文看 ETF正香

比特幣概念股並不是新題材,但從 2017 年到現在環境與科技都改變那麼多,你以為的「比特幣概念股」難道還停在版卡的時代嗎?

2024-12-22 13:11

快加油! 明起汽、柴油各漲0.1元

快加油! 明起汽、柴油各漲0.1元

台灣中油公告自明(23)日凌晨零時起汽、柴油價格各調漲0.1元,參考零售價格分別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8.6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0.1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2.1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7.3元。本周因平穩雙機制啟動,汽、柴油各吸收1.2元。

2024-12-22 12:04

台北101跨年煙火施放5分多鐘 賈永婕明赴立院備詢

台北101跨年煙火施放5分多鐘 賈永婕明赴立院備詢

立法院財委會將於明(23日)審查台北101跨年煙火議題,會前財政部送交立法院的報告書中提前曝光,台北 101 跨年煙火主題為「Team Taiwan及 Champion」,以棒球之奪冠為主軸,預計施放時間約 5 分多鐘,主題則以慶祝中華隊在 2024 年世界棒球 12 強賽奪得冠軍為重,相關細節,台北101董事長賈永婕因名列備詢名單,明也將赴立院說明。

2024-12-22 11:03

鴻海搶親遇阻! 日產前CEO爆「法國政府為取悅日本讓步」

鴻海搶親遇阻! 日產前CEO爆「法國政府為取悅日本讓步」

日系重量級車商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即將在明(23)日召開會議宣布兩家公司啟動合併磋商,市場盛傳鴻海(2317)出手搶親加速兩家公司整併進程,Nissan前CEO 戈恩(Carlos Ghosn)拆解鴻海搶親動機在於「投入自行生產電動車,不如直接買車廠」,不過他認為,鴻海接洽Nissa法國大股東雷諾,還要注意法國政府的態度,雖然雷諾想賣股套現,但目前「法國政府為取悅日本讓步」。

2024-12-22 10:36

晶鑽生醫宣布斥資2000萬元 明起買回庫藏股轉讓予員工

晶鑽生醫宣布斥資2000萬元 明起買回庫藏股轉讓予員工

晶鑽生醫(6815)宣佈,為激勵員工士氣,董事會20日決議,將從23日起買回庫藏股轉讓予員工,預定買回190張股票,每股買回價格介於51.8至104.9元間,公司股價低於區間價格下限,將繼續買回,總買回上限金額約2,000萬元,預定買回股份占已發行股份總數的0.56%。

2024-12-22 06:00

四寶股價再墜低 台塑股東人數逆勢登新高、台塑化突破10萬人

四寶股價再墜低 台塑股東人數逆勢登新高、台塑化突破10萬人

台塑四寶股價持續往下墜,台塑(1301)20日股價下跌4.05%收36.7元,寫22年來新低,三大法人賣超近5000張,不過股東人數卻逆勢增長,截至12/20台塑股東人數達33萬1230人,寫下新高,今年以來增加約6.4萬人。

2024-12-22 06:00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