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線上與線下 東森新媒體十年間成為業界領頭羊!

圖、文/天下雜誌

台灣最強數位媒體如何打造「OMO廣告業務平台」獲得巨大成功?


▲東森新媒體數位媒體業務部副總經理顧睿誠(左起)、東森新媒體總經理陳安祥、東森新媒體家外媒體業務部營運長林綺卉。(圖:天下雜誌提供)
▲東森新媒體數位媒體業務部副總經理顧睿誠(左起)、東森新媒體總經理陳安祥、東森新媒體家外媒體業務部營運長林綺卉。

從2011年創立的《東森新媒體》網路原生媒體出發,東森新媒體在國內競爭對手的環伺下,至今穩坐網路新聞媒體第一名的寶座,不僅頻頻得到國內外大獎的肯定,更在今年以「OMO廣告業務平台」榮獲國家玉山獎的最佳產品類全國首獎、疫情期間,業績持續成長。東森新媒體成功的祕訣到底為何?

近幾年來,傳統媒體不論是紙媒或是電視、廣播,在閱讀量及用戶數方面都持續下滑。數位平台對於消費者的重要性,就像一條無止盡的單行道,沒有回頭路的可能。然而即便數位時代每個產業都想往線上靠攏,但生活四周的線下部分,仍有其不可避免的重要性。唯有善用資源,充分整合線上與線下的長處,才能在這詭譎多變的時局裡,立於不敗之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做為最接地氣的數位媒體,《東森新媒體》在各項數據中都有亮眼的表現。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於今年二月對台灣新聞網站數據的統計報告指出,《東森新媒體》在不重複使用總人數高居全台第一,總瀏覽量及總訪問數更是遙遙領先其他同業媒體。而今年六月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公布《2022年數位新聞報告》中也指出,《東森新媒體》為原生網路媒體觸及率之冠,讀者忠誠度也排名第一,而這已經是第五年蟬聯冠軍寶座。

優異成績的背後

▲東森新媒體陳安祥總經理表示,《東森新媒體》成功的祕訣,建立在確定方向、創新突破及用人唯才三大關鍵。(圖/天下雜誌提供)
▲東森新媒體陳安祥總經理表示,《東森新媒體》成功的祕訣,建立在確定方向、創新突破及用人唯才三大關鍵。

「對於網路媒體的用戶來說,追求知識、新聞及娛樂的渴望不會改變,追求同伴彼此共鳴也不會改變,」因此不論科技如何改變,只要這些需求不變,就永遠可以找到更新的方法,致力於提升用戶的體驗,「簡單來說,我們會不斷用新的方法,來贏取原有客戶的滿意。」也因此,即使面對這兩年疫情下的種種不確定因素,東森新媒體也沒有停止在創新實驗上的投入,去年開始嘗試做podcast節目,並放手讓年輕人去做,到了今年這些新的節目已經可以開始為平台帶來收益。

東森新媒體總經理陳安祥表示,成功的祕訣,建立在確定方向、創新突破及用人唯才三大關鍵。

東森新媒體數位媒體業務部顧睿誠副總補充道,「質量並重是我們不變的法則,我們不僅是數位平台,也是內容的產出者,因此不論是新聞部或業務部,對各自負責產業的專精尤其重要。」用對的人做對的事,為對的受眾呈現對的方案,「久而久之,客戶也知道我們能抓到對的TA,滿足其商品需求。」

▲東森新媒體數位媒體業務部副總經理顧睿誠(左起)、東森新媒體總經理陳安祥、東森新媒體家外媒體業務部營運長林綺卉。(圖/天下雜誌提供)

▲東森新媒體數位媒體業務部副總經理顧睿誠表示:質量並重是我們不變的法則,我們不僅是數位平台,也是內容的產出者。

打造虛實整合的廣告平台

為了突破台灣廣告市場規模太小且被跨國公司壟斷數位廣告市場的窘境,東森新媒體於2018年起開拓家外廣告的新戰場,包含北捷、高鐵、桃捷、公車候車亭等交通媒體,商辦及住家等電梯廣告,以及樓宇及戶外等大型看板。消費者在跨出家門後,就不斷會接觸到這些不同的家外廣告媒介。家外媒體事業部林綺卉營運長提到,「家外媒體有所謂的七次法則,當你出了家門看到第七次相同的廣告,印象就已深入人心。」

目前《東森新媒體》有兩個業務單位,分別負責數位廣告和家外廣告的銷售,可說是全台最專業的全方位廣告業務團隊。然而這兩個單位並非單兵作戰,而是互相支援「打群體仗」。充份整合線上及線下的優勢,從資料滙整、掌握受眾輪廓,到運用廣告創意服務,將彼此客源互相導流,並藉著議題策動與社群擴散,提供個性化廣告需求,創造前所未有的虛實整合,成為OMO(Online Merge Offline)廣告業務平台,讓像是中華電信、大金等具潛力的客戶,逐年擴大在東森新媒體的預算分配,並在今年榮獲國家玉山獎的最佳產品類全國首獎。

▲東森新媒體數位媒體業務部副總經理顧睿誠(左起)、東森新媒體總經理陳安祥、東森新媒體家外媒體業務部營運長林綺卉。(圖/天下雜誌提供)
▲東森新媒體家外媒體業務部營運長林綺卉表示:使用者體驗,是成功最大因素。

林營運長特別點出其成功關鍵,「使用者體驗是我們最高標的,從廣告的創意、場域的突破到銷售的改變,我們整合了媒體資源,不僅為客戶提供最快捷呈現的方案,也為品牌做出最有創意的呈現。」而對於線上及線下的串連,顧副總補充道,「我們會思考怎樣的提案讓客戶覺得是有效及具話題性的,而透過從線上到線下的串流,將吸引消費者注意力極大化,也能充分滿足客戶需求。」

面對《東森新媒體》即將迎來的11歲生日,陳總經理透露目前在嘗試UGC(用戶生產內容)平台,以期更全方位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我希望這是一個讓消費者喜歡、且能得到想要知識的平台,當然也希望帶來更好的廣告效益。」

關鍵字: 東森新媒體玉山獎OMO天下雜誌數位家外ETtoday線上線下周年慶11周年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晶鑽生醫宣布斥資2000萬元 明起買回庫藏股轉讓予員工

晶鑽生醫宣布斥資2000萬元 明起買回庫藏股轉讓予員工

晶鑽生醫(6815)宣佈,為激勵員工士氣,董事會20日決議,將從23日起買回庫藏股轉讓予員工,預定買回190張股票,每股買回價格介於51.8至104.9元間,公司股價低於區間價格下限,將繼續買回,總買回上限金額約2,000萬元,預定買回股份占已發行股份總數的0.56%。

2024-12-22 06:00

四寶股價再墜低 台塑股東人數逆勢登新高、台塑化突破10萬人

四寶股價再墜低 台塑股東人數逆勢登新高、台塑化突破10萬人

台塑四寶股價持續往下墜,台塑(1301)20日股價下跌4.05%收36.7元,寫22年來新低,三大法人賣超近5000張,不過股東人數卻逆勢增長,截至12/20台塑股東人數達33萬1230人,寫下新高,今年以來增加約6.4萬人。

2024-12-22 06:00

台股新高就是證券獲利新高! 群益元大2025配息會如何?

台股新高就是證券獲利新高! 群益元大2025配息會如何?

2024年確實開始爆量復甦,再加上電金特性就是綁在一起,市場好、金融股就更好,市場爛、金融就摔爛...

2024-12-21 19:41

新財劃法「雙冠」 北市統籌款增逾400億、連江增幅3.5倍

新財劃法「雙冠」 北市統籌款增逾400億、連江增幅3.5倍

財政收支劃分法20日在藍白立委聯手下三讀修正通過,根據財政部初步試算,中央將大幅增加釋出新台幣3753億元給地方,台北市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增加416億元全國居冠,另增幅最高者為連江縣達358.4%。

2024-12-21 17:04

鴻海集團大逃殺!連營收好的鴻準都重挫 現在可以布局嗎?

鴻海集團大逃殺!連營收好的鴻準都重挫 現在可以布局嗎?

隨著AI技術進步,眾多企業如鴻準、金寶、神達等轉型投入AI伺服器生產。儘管市場預測明年AI伺服器成長將放緩,毛利率下降,鴻準也一同重挫,但鴻準未來仍還有其他題材可望發酵!

2024-12-21 14:34

外資迎長假先賣台股530億!2檔遭砍逾10萬張 一表看本周賣超前十

外資迎長假先賣台股530億!2檔遭砍逾10萬張 一表看本周賣超前十

台股本周周線下跌510點,即將迎接聖誕長假的外資連二周賣超台股,本周賣超金額擴大至529億元,賣超前十名個股中凱基金(2883)與陽明(2609)單周賣超超過10萬張,分居前二名。

2024-12-21 12:51

美再砸逾67億美元拚晶片補助 5大半導體製造商到齊

美再砸逾67億美元拚晶片補助 5大半導體製造商到齊

美國商務部今天表示,已敲定向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提供達47.45億美元補助,並提供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達16.1億美元補助,以擴大晶片生產。

2024-12-21 11:45

鴻海搶親日產暫擱置 外媒曝「未放棄先觀望」

鴻海搶親日產暫擱置 外媒曝「未放棄先觀望」

日本汽車界本周重磅訊息,日產汽車(Nissan Motors)將跟本田汽車(Honda)展開整合協商,令市場震驚是更傳出鴻海(2317)也有意收購日產,但根據《彭博》最新報導,鴻海已暫時擱置爭取與日產合併的行動,知情人士指出,在鴻海的代表赴法國與日產最大股東雷諾汽車會面後,做出這個決定。

2024-12-21 10:36

不婚不生! 綜所稅申報學前扣除額戶數「大幅滑落」創低

不婚不生! 綜所稅申報學前扣除額戶數「大幅滑落」創低

受到少子化與單身不婚族比例增加影響,根據財政部統計,實施約10年的綜合所得稅所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近5年申報戶數呈遞減趨勢,依據今年 6 月最新公布綜所稅申報核定統計專冊,111 年(112年申報)已降至 51萬戶新低。

2024-12-21 09:48

聯準會放鷹台股短線震盪 AI仍是投資主軸

聯準會放鷹台股短線震盪 AI仍是投資主軸

聯準會12月利率決策會議釋出偏鷹派訊息,使近日台美股市出現劇烈波動。因美國通膨下降速度略低於預估,加上新任總統的政策不確定性,為了保持後續貨幣政策彈性,目前市場預估,明(2025)年聯準會降息幅度修正至2碼,統一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張哲瑋表示,受到聯準會官員及川普政策相關言論影響,台股短線可能呈現震盪,但台灣基本面穩健,加上明年AI將有明顯進展,持續帶動相關台廠受惠,台股後市表現仍可期待。

2024-12-21 06:03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