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港口空櫃堆積是因為都在等大陸恢復正常出貨。圖為世界第一大貨櫃港上海港。(圖/路透)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大陸港口空櫃堆積如山引發關注,台灣港口量有增加但無堆積問題,國內海運業界高階指出,空櫃都是在大陸等著出貨,今年春節過後大陸復工進度緩慢,貨量不足是造成空櫃堆積主要原因,另一大因素是在2021年因為缺櫃問題,新造貨櫃高達700萬箱(20呎櫃),是正常年份的三倍,也造成目前貨櫃過剩問題。
基隆與高雄港港方都表示未見到貨櫃推積狀況,台中港則指出長榮與萬海櫃量都有增加,但堆置並無問題,建新國際還有近半儲放空間可供使用。
在高雄港租用專用碼頭外籍船公司高階指出,大陸是最大市場,市場在那,各公司多數貨櫃都是要往大陸送,如果由其他港口調櫃子過去是會增加轉運成本的,只是大陸解封後貨量沒出來,需要再等等。
大陸《第一財經》分析,和去年同期相比,工廠今年開工后的狀態不再忙碌,市場從「一箱難求」到「船等貨」,再到如今各大碼頭堆滿空箱,海運從供不應求到過剩的周期轉換,比人們預想得都要快。 而大量新船還將在今年迎來集中投放交船的開端。
大陸業內人士認為,接下來海運業是不是會迎來一個漫長的低迷期不好說,但未來幾年裡,海運行業大概率不會很樂觀。 但今年仍然會出現相對的旺季。有業者指出,空箱堆積既有節後供應鏈端尚待恢復的週期性原因,也有去年底疫情放開導致不少生產企業提前放假、原材料庫存減少,因而所有採購與生產計劃都往後順延的特殊因素。
根據另一名貨代人士的說法,一般在春節後的一個半月,貨櫃船運市場才會逐步恢復。 受到2022年下半年以來的多重不利因素影響,2023年至少要2個月後才能看到市場恢復。有業者認為問,隨著季節的變化,夏天和秋天的市場相對旺,再加上今年中國疫情防控放開以及推出一系列經濟刺激舉措,都將給海運及外貿行業帶來持續的利好。
阿裡巴巴國際站履約物流及關務部負責人魏冉告訴第一財經:「作為海運運價標杆的美線市場,一般船公司與大客戶的長約會在每年的4月底之前完成簽訂,於5月1日生效。 屆時市場的即期運價會以約價為基準浮動。從需求側的恢復速度來看,預計今年的分水嶺會發生在6月左右。
他認為海運市場運價和貨量在經歷了疫情期間的劇烈波動,加上新船逐步下水,市場將迎來重構。 而海運相關企業要分兩步走,一是重視海外產能供應鏈向東南亞外移的趨勢,「這個趨勢是持續的,應該是貨在哪兒,貨代就在哪兒」; 二是加強中國的貿易服務能力,增加核心壁壘,“中國商家有組貨的能力和供應鏈服務能力,但低附加值的貨不一定從中國走,也就是會越來越多地出現貨服分離的狀態,形成低附加值產品由中國來做貿易服務,海外做加工製造的分工”。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