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淨零轉動」台灣城市淨零治理論壇,集結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左5)、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左3)、新竹縣長楊文科(左4)、新竹市長高虹安(右4)、Gogoro 台灣總經理姜家煒(右3)等產官學界專家一起分享城市經驗。(圖/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提供,下同)
記者錢雅慧/台北報導
氣候變遷劇烈變化導致天災,氣溫更是逐年攀升,迎接4/22世界地球日,見證台灣正在發生的淨零革命,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與《天下雜誌》今(11)日舉辦「未來城市淨零轉動」台灣城市淨零治理論壇,本次論壇集結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新竹市長高虹安、新竹縣長楊文科、Gogoro 台灣總經理姜家煒、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交通部科技顧問室主任王穆衡等產官學界專家一起分享城市經驗,其中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認為「研議電動機車資費補貼政策,有助加速推動機車產業電動化」,並鼓勵中央、產業共同合作交流城市如何迎向綠色永續,達到淨零目標,現場吸引兩百位民眾報名參與。
▲「未來城市淨零轉動」台灣城市淨零治理論壇反應熱絡,吸引兩百位民眾報名參與。
淨零減碳已成為全球共識,台灣「淨零排放轉型」正式啟動,SMAT理事長邱俊榮定義本次論談兩大主軸,一是未來城市,二是智慧移動,SMAT理事長邱俊榮解釋「城市治理是淨零排放重要的基礎,台灣有1,400萬輛機車,設定2030年電動機車的新售量達50%的目標,人民有許多質疑,如何在城市落實並達到目標,期望透過今天的論壇及交流,帶動一些好的想法與做法出來」。
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吳琬瑜提到「城市是淨零碳排最重要的場域,大家都知道2050年淨零碳排,為什麼執行起來這麼難呢?交通是最大的排碳源,為什麼進展的這麼困難,在技術、價格、基礎建設等方面都有許多挑戰,如何快速發展新系統,同時可以照顧舊系統的利害關係,大家都很關心未來的機會在哪裡」。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從智慧運具、智慧城市的角度分享城市綠色運輸的各項挑戰。
從智慧運具、智慧城市的角度著手,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認為「全球來看台灣機車密度很高,可以發展成綠色運具為主的城市運輸,並推動平價運輸方案提高公共運輸的使用率、降低上班族的負擔、讓都市人口可以疏散到不同城市」,電動化機車可以說是智慧化城市的開端,近幾年電動機車成長速度放緩,現在處在油電銜接的轉折點,鄭文燦表示「為了加速電動機車的成長,政府研議透過補貼電動機車電池資費,加速推動機車產業電動化,提升民眾使用電動車的意願」,國發會預估電動運具的發展帶動民間投資約375億元,創造產值約9,000億元,涵蓋車用智慧控制系統、電動機系統、電池系統、充電系統等,帶來龐大產業鍊的產值。
桃園與新竹共造綠色運輸生活圈,電動機車減碳效益受重視,桃園這幾年在電動機車的政策上做了領航角色,積極推動電動機車補貼方案,並廣設充電樁跟換電站,就是要鼓勵民眾用Ubike或是電動機車替代回家的最後一哩路,且台灣ICT產業健全,未來要繼續善用電子與資通訊優勢發展電動機車的智慧應用。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分享了桃園市在綠色交通的策略思維,從數據上來看,桃園的碳排量近年逐漸減少,其中有50%是工業製造、14.6%運輸製造,桃園的通勤人數320萬人次,只有12.2%使用公共運輸,而近年私有機動運具從180萬輛提高到220萬,10年內人口增加近50萬人,建設永遠趕不上需求,因此,完成三心六線捷運路網才有可能讓大眾運輸搭乘率成長,期望藉此達成私人運具減少20%,公車及私人運具電動化等目標。
深受塞車之苦的新竹要做到淨零減碳也有許多瓶頸,新竹市長高虹安說「每個城市都在關注淨零,塞車是新竹民眾希望可以快點改善的方式,最重要的是提供分流、替代道路等選項,年底會有多條替代路開通改善用路狀況」,並要改善公車候車環境、路線友善做到讓民眾覺得搭乘公車是方便舒適的程度,推動Ubike、公車電動化等綠色運輸,藉此一步步達到交通智慧轉型。
在台灣城市淨零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Gogoro,透過個人電動運具結合政府推動政策,帶動綠色運輸轉型。Gogoro台灣總經理姜家煒說「共好合作絕對是重要一環,Gogoro 希望在淨零轉型中擔任FastPass的角色,例如傳統社區導入共享機車、充電站等方式,就能朝綠能更近一步,並透過Gogoro社區店達到公正轉型願景」,Gogoro社區店便是與傳統燃油機車業者合作打造共好生態系,可以同時修理燃油機車與電動機車,讓傳統車行可以順利進行「油電銜接」,藉此加速達成2030新售50%的目標,期待和更多夥伴打造一個共榮生態系。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左5)、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左3)、新竹縣長楊文科(左4)、新竹市長高虹安(右4)、Gogoro 台灣總經理姜家煒(右3)等與會人士都認同想要將淨零碳排落實在城市,共好這件事情很重要。
與會人士都認同共好這件事情很重要,想要將淨零碳排落實在城市的每一步都要從民眾的角度去思考便捷、時間、舒適、成本4大面向,提出創新且務實的做法,才能加快台灣追求淨零排放的腳步。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