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資訊/不可避免的物聯網趨勢與其浮現的隱憂

作/威特曼

如果你喜歡雲端運算過去的發展,你一定也會熱愛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與另一個聽起來沒那麼炫的「機器對機器通訊」(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s)。你也會接觸到很多優秀企業。

例如,思科(Cisco)成立了全新事業單位,準備發展相關計畫;AT&T已經打造了2個全新廠房,全力開發智慧行李箱,讓使用者可以在機場追蹤自己的行李,減少遺失的機率;Verizon則以交通運輸為主軸。博通(Broadcom)、甲骨文(Oracle)與三星(Samsung),更是虎視眈眈。

英特爾(Intel)表示,到2015年時,物聯網科技將產生38億個互相連結的「物件」。在這2年內,若每個項目的平均成本為100美元,這將會是3,800億美元的商機,大約等於奧地利一整年的GDP。

不是只有IT業者才會瘋狂投入物聯網,已成立121年的國際企業─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通常他們不會一窩蜂跟進某種泡沫浪潮,但他們正在開發「工業網路」,希望用內建感應器的工業設備,來提高客戶1%的效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這個1%的母數是多少?其中能源客戶佔了660億美元、航太客戶佔了300億美元、醫療客戶佔630億美元。

看來企業IT都應該大力發展物聯網,對吧?

問題是,物聯網仍然摻雜了許多定義不明的東西,其中包含了許多充滿遠大抱負的詞彙與過度誇大的內容。

互相連結當然有許多實際的好處,但目前還不見得能看的出來。如果要看一些明確的預測,思科或許是個例子,他們力推「所有東西的網路(Internet of Everything)」,認為到2022年之前可以創造14.4兆美元的經濟價值。

要瞭解這個數值的意義,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2011年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是14.9兆美元。2009年全球經濟因為金融海嘯造成的損失,大致上為16兆美元,而美國政府的整體債務大約是16.7兆美元。

持平而論,思科確實有把研發資源花在刀口上,儘管該公司主導物聯網的專屬500人團隊,主要是由公司其它部門轉調而來,而且僅有2億美元預算。

這對物聯網科技可能創造的龐大效益而言,恐怕是微不足道的,畢竟這種科技預期可以增加資產利用率達2.5兆美元、提升員工生產力達2.5兆美元、強化供應鏈和物流效率達2.7兆美元、改善客戶經驗(並提高其忠誠度和未來支出)達3.7兆美元,剩下的3兆美元,思科把它歸類到「創新」。

摩爾定律也發生在物聯網上

現在你知道物聯網的重要性了,接下來不妨思考各種可能的變化,包括生產線、IPv6網路連線、資料管理、資訊安全與公共政策等,都可能產生好的結果。這簡直就像Marvel漫畫裡面的英雄,只不過英雄用的是API(應用程式介面),而不是鋼鐵人身上那顆方舟反應器。

最瘋狂的事情在於,儘管物聯網的預測數字可能摻雜了某些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所稱的「非理性繁榮」,但如果把時間拉長到超過2022年之後,那麼這樣的預測也許不會有太大偏差;這主要是因為物聯網也將受惠於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發展。

摩爾定律已經發生在PC產品上,在運算能力大幅增加的同時,系統價格則是緩緩下降。80年代要價5,000美元的桌上型電腦,現在只要500美元,降低了90%;在此同時,現今電腦的CPU效能是英特爾(Intel)最早8088處理器的1萬倍。

物聯網科技可望讓摩爾定律更均衡地發展:在效能增加的同時,體積會以同樣比例減少,讓耗電量與成本大幅減低。只要幾塊美元,搭配薄膜電池與無線網路,就可以打造一台強大的32-bit電腦,於是智慧家庭科技的價格會變得非常平易近人。

現今智慧插座的價格約為50美元,相較於傳統插座只要5美元,看起來仍有10倍價差,這肯定讓許多人卻步;就算用智慧插座可以為一般家庭帶來2,500美元的價值,但這個回收時間可能會拉得非常久。

不過,如果中間的價差不是10倍,而是1.5倍時,那麼智慧插座就會普及化了。

這只是物聯網的一小部分而已,因為科技障礙通常是最容易跨越的部分。

硬體的相關問題基本上已經解決(相較之下軟體複雜的多,筆者稍後會討論),以智慧插座為例,要生產這些電腦零件其實不貴,主要的花費在於,當你把這些電子零件裝到插座裡,然後把高功率控制電路設計進去,讓插座可以依據使用者的行為而開啟或關閉供電,這才是最難的。

這是物聯網的普遍難題。

當世界充滿著聯網的感應器(這不只是智慧插座的核心,也是健康照護、交通管理,以及高效率生產流程的關鍵)把感應器裝到物件中的成本,通常是感應器本身價格的5倍。這樣的安裝成本必須在現有設備機器全面翻新前趕快下降。

汽車與電腦等產品通常有4年到10年的生命週期,但工業機器的生命週期通常達20年以上,我們沒有辦法等它全部翻新,此外「倫理」與「隱私」等棘手問題也必須一併解決。

這並不是說「現在」應該把物聯網科技丟在一旁,還是有些科技肯定會讓大家眼睛一亮,然後比較快得到效益。

目前製藥業、交通/物流與政府機構等,都已經受惠於物聯網的發展,如果你正身處在這些產業的話,應該更加留意相關趨勢;就算你在不同的產業,不妨開始思考:貴公司應該如何結合巨量資料、移動性、商業流程與雲端。

關鍵字: 網路資訊無線網路薄膜電池工業網路博通甲骨文三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快訊/「最懂海的男人」顏益財突閃辭 台驊控股董座張立秋接任

快訊/「最懂海的男人」顏益財突閃辭 台驊控股董座張立秋接任

台驊控股(2636)今日公告,素有「最懂海的男人」稱號、董事長顏益財今主動辭任董事長暨董事職務,並將以「創辦人」身份繼續支持集團長遠發展,不過,顏益財仍是台驊國際物流董事長,至於台驊國際控股新任董事長一職,將由張立秋接任。

2024-11-07 17:34

今年「大到不能倒」銀行名單出爐! 中信銀等6家連莊

今年「大到不能倒」銀行名單出爐! 中信銀等6家連莊

金管會於今(7)日公布今(2024)年度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s)名單,維持與去年相同,為中信銀、台北富邦商業銀、國泰世華銀、合作金庫銀、兆豐銀以及一銀等6家銀行。

2024-11-07 17:35

台積電安啦! 川普不撤銷晶片法案可望保留大部分內容

台積電安啦! 川普不撤銷晶片法案可望保留大部分內容

根據外媒CNBC報導,專家表示,下一任美國總統川普不太可能撤銷拜登政府的《晶片和科學法案》,儘管他在該法案上曾發表了反對言論。 而這項立法激勵晶片製造商在美國建立製造工廠,成為選舉週期最後一個月的爭論焦點。

2024-11-07 16:27

89萬股民淡定!00940一張配40元 一日填息

89萬股民淡定!00940一張配40元 一日填息

擁有89萬股民的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今(7)日除息0.04元,今日以9.47元開出,較除息參考價9.46元高出0.01元,開盤一度陷入貼息最低報9.45元,不過隨後買單湧入,9點04分股價攀升至9.5元,係為上市以來第5次填息,同時也是第3次除息日就填息,股利將於12月2日發放。

2024-11-07 14:11

台塑四寶前10月營收「僅南亞雙增」 台化前10月年增7%

台塑四寶前10月營收「僅南亞雙增」 台化前10月年增7%

台塑四寶今(7)日公告10月營收,四寶10月合併營收為1106.79億元,月減6.9%、年減16.9%;累計今年前10月合併營收為1兆2341億6600萬元,年減2.3%。其中,僅南亞(1303)10月營收年月雙增,台化(1326)前10月營收成長近7%。

2024-11-07 15:57

川普效應!防日圓貶過頭 日央下月提前升息機率增加

川普效應!防日圓貶過頭 日央下月提前升息機率增加

美國前總統川普強勢回歸引發美元強勢反彈,市場預期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BOJ)為了避免日圓貶過頭,提前在12月升息,防止日圓再度回到30年低點。

2024-11-07 15:56

川普重返白宮!台經院示警「4大政策」急轉彎 明年景氣添變數

川普重返白宮!台經院示警「4大政策」急轉彎 明年景氣添變數

台經院今天公布最新經濟預測,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4.03%,估2025年成長3.15%。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雖然明年成長放緩,復甦將更為全面且均衡,不過川普重返白宮,可能推出較極端政策,進而影響台灣貿易表現,成為重要不確定性。

2024-11-07 12:23

川普勝選「比特幣飆升10%」 達76052美元新高

川普勝選「比特幣飆升10%」 達76052美元新高

在美國大選結束後,前總統川普再次入主白宮,比特幣週三也跟著上漲,創下歷史新高,根據 Coin Metrics 的數據,彼特必價格在觸及76493.86美元的新紀錄後,最後上漲9%至約76052.66美元。

2024-11-07 10:15

雲豹能源遭經長轟「炒股」 盤中跌逾8%失守200元

雲豹能源遭經長轟「炒股」 盤中跌逾8%失守200元

受到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法院詢答時指「炒股」影響,雲豹能源(6869)今(7)日早盤急跌逾8%,失守200元大關,最低來到190元,為近5個月以來新低。

2024-11-07 10:08

MSCI台股全球標準成分股納鈊象2檔 小型成分股增萬潤11檔

MSCI台股全球標準成分股納鈊象2檔 小型成分股增萬潤11檔

指數公司MSCI(明晟)今(7)日凌晨公布11月季度調整結果,全球標準指數新增鈊象、健策2檔台灣成分股,剔除華邦電;小型指數新增萬潤、台灣精銳等11檔,刪除國光生、璟德等23檔台灣成分股,調整結果於11月25日收盤生效。

2024-11-07 10:16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