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鮑爾放鴿 楊金龍耍鷹

▲圖片來源「理財周刊」提供▼

文/洪寶山

COVID-19新冠疫情期間,世界各國都飽受供應鏈瓶頸導致的通膨上升之苦,走出疫情,各國的經濟復甦力道不一,使得2024年出現全球央行步調不一的情況,預告著今年的匯市可能出現意外的風險事件。

貨幣市場誰是老大?看懂相關眉角才能入匯市做單

先看有「全球資產定價之錨」之稱的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在台北時間3月18日收盤來到4.34%,創今年新高,反映市場在3月20日FOMC之前,認為美國經濟再加速和二次通膨風險增加,聯準會將維持長時間高利率,年內聯準會三次降息的展望終將被壓縮。很合理的反應,尤其日本央行又終結負利率,提高利率到0.1%,加強了市場降低聯準會年內降息三次的預期─「強日圓、弱美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結果日圓不升反貶到151.8638元兌一美元,美元指數不跌反漲,從103.41點上漲到104.5點,這種匯率走勢跟貨幣政策不一致的情況,經常出現,例如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引發華爾街大裁員,拖累美國經濟衰退。

照說,美元指數應該下跌,結果真實的情況是,2008年終美元指數收漲5.82%,日圓升值18.62%,收90.6元兌一美元,也就是說,美元指數雖然升值,但相對於日圓更大的升值幅度,變相的等於貶值。說白了,美元是老大,多數貨幣只能配合美國的需求,看懂這眉角才能入匯市做單,否則會被央行政策與市場反應搞到懷疑人生。

美國經濟需要什麼?聯準會再賭一把 順應大選

所以現在的美國經濟需要什麼?通膨持續降溫,聯準會才能結束長時間的高利率。但美國最新的宏觀數據是,二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3.2%,連續兩個月超出預期,但在通膨數據公布後,FOMC堅持維持年內三次降息的預期,同時大幅上調經濟成長預期。

雖然聯準會大多數官員仍支持降息,表示一、二月的通膨數據超預期是暫時現象,並沒有動搖聯準會降息的路徑,安撫了市場信心,但鮑爾也坦承,一至二月的美國經濟數據未提振聯準會對抗通膨取得進展的信心,顯示聯準會又再一次的賭上信譽,因為鮑爾在國會作證時曾表示:「聯準會將在總統大選前做好我們的工作。」市場解讀為聯準會將在十一月之前採取降息措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關鍵是,點陣圖顯示明後年的利率預測都有所上調,這是什麼情況,先降後升?還是只降一次,然後繼續維持長時間高利率?如果要避免引發市場有政治因素干擾,那麼最慢六月例會就會攤牌。

通膨降溫不如聯準會預期?貶其他貨幣可突顯美元指數強勢

如果通膨降溫的速度不如聯準會預期的話,相信聯準會不會認錯,因為一旦聯準會屈服通膨,那麼對市場的震撼將是史無前例,所以就算如2021年的「通膨暫時論」般的荒腔走板,預期今年聯準會不會改變降息的展望。萬一通膨沒有明顯降溫,美元指數又受制於降息預期,那麼那段尷尬的時間就會讓其他貨幣的貶值來彰顯美元指數的相對強勢,簡單說就是透過其他貨幣的貶值,間接達到美元指數升值的抗通膨效果。

理解了這點之後,再來看台灣的情況。二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飆上3.08%,為近十九個月以來新高。前兩月平均年增2.43%,由於農曆春節之後物價持續上漲,再加上4月1日起電價平均調漲11%,央行分析,家庭電價平均調漲4.5%,估計將直接使得今年CPI年增率上升約0.04%,全年通膨率會在2%左右,有高機率超過通膨警戒線。

為壓制通膨預期心理,所以央行採預防性升息策略,當然也是緊跟著主要貿易國日本的升息動作,算是動態平衡,所以當日圓在升息後走貶,自然台幣也跟著走貶到32.047元兌一美元。

台幣升息走貶會是常態?第四季至春節前可望報復性升值

不過,由於美中兩強正在進行供應鏈重組,台商資金回流台灣投資是大趨勢,因此現在的台幣升息走貶異常現象不會持續太久,根據以往的經驗,等到出口旺季過後,第四季到農曆春節之前,台幣可望報復性升值,畢竟聯準會要兌現降息的承諾,而十一月選後有可能是聯準會年內最有機會降息的時間點,屆時台幣易升難貶。

全球央行進入降息週期,尤其是美元指數成分之一的瑞郎,意外領先降息一碼,成為G10第一個降息的國家,帶動歐元走弱,等於讓沒法降息的美元指數變相強勢,起到抗通膨的作用,預期美元走強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因此可能會有一段時間呈現「美債殖利率走低,但美元指數走強。」

▲圖片來源「理財周刊」提供▼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123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

關鍵字: 理財周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金融股預告2025年獲利大成長 這三檔股價即將爆發?

金融股預告2025年獲利大成長 這三檔股價即將爆發?

目前下跌段的永豐金自然也很難受到青睞,所以想要買便宜金融股的人,永豐金除了銀行放款穩健之後,證券子公司經營美股複委托市場也是嚇嚇叫,反而進場撿便宜...

2025-02-15 05:26

面板產業春天來了?2025年利多連發! 群創、友達迎轉機

面板產業春天來了?2025年利多連發! 群創、友達迎轉機

2025年開年以來,面板價格持續上升,顯示產業已經走過低谷,進入新的成長週期。根據TrendForce最新數據,2月份電視面板價格延續上升趨勢,小尺寸電視面板上漲0.5~1美元,大尺寸電視面板續漲1~3美元。

2025-02-15 06:00

新光三越氣爆「可實施無薪假」惹議 勞動部澄清:仍須給最低工資

新光三越氣爆「可實施無薪假」惹議 勞動部澄清:仍須給最低工資

台中新光三越13日發生氣爆造成4死39傷,遭市府勒令無限期停業,員工權益受到衝擊,勞動部昨日發文指出,若雇主無法提供勞工適當的工作安排,勞雇雙方可考慮實施「減班休息」,也就是放無薪假,但相關言論引發爭議,對此,勞動部今(15)日也發聲澄清,受波及的雇主最終還是因氣爆的停工導致經營困難,經與勞工協議申請減班休息,雇主也必須給付給勞工最低工資28,590元,並非無薪,勞工的勞健保也要正常投保。

2025-02-15 17:49

統一企業商標申請連6年奪冠 騰訊控股蟬聯外國榜首

統一企業商標申請連6年奪冠 騰訊控股蟬聯外國榜首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今(15)日公布2024年受理專利商標申請概況,統一企業(1216)本國人商標申請709件,連續6年排名第1,富邦媒(8454)則以216件排名第2;外國人則以開曼群島騰訊控股申請146件蟬聯榜首。

2025-02-15 15:22

百大專利!台積電連9年奪冠 南亞科、群創寫新高

百大專利!台積電連9年奪冠 南亞科、群創寫新高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今(15)日公布2024年專利申請及公告發證統計排序,本國人發明專利申請由台積電(2330)以1,412件9連冠,外國人由美國應材以950件重返冠軍;工研院356件、成功大學121件分別居研究機構及學校首位。發明專利獲證方面,由台積電1,163件及美國應材697件分居本國人及外國人之首。

2025-02-15 14:51

台積電擬投資不經營 英特爾股價翻黑、單周仍漲近23%

台積電擬投資不經營 英特爾股價翻黑、單周仍漲近23%

美國總統川普為了拯救英特爾(Intel),傳出要求台積電(2330)取得英特爾的控股權,但是不會支持由台積電來經營英特爾,消息傳出後,英特爾14日盤中一度跌逾5%,終場收23.6美元,下跌2.2%或0.53美元。

2025-02-15 13:51

Deepseek崛起 謝金河:中國向美宣示戰力「幕僚應告訴川普真相」

Deepseek崛起 謝金河:中國向美宣示戰力「幕僚應告訴川普真相」

美國總統川普大打關稅戰,更一再指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產業、直接點名台積電(2330),讓市場感到擔憂。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上以「中國的科技突圍,川普看得見?」為題發文,表示中國在AI布局已久,Deepseek凌空而降,是中國向美國宣示戰力的一次反攻,更指出川普說台積電偷走美國技術、讚揚英特爾偉大卓越,「這個認知停留在十幾年前,幕僚應該要把產業的真相告訴川普。」

2025-02-15 12:32

川普言論反覆台股震盪 外資法人:美政策明朗化AI仍為主流

川普言論反覆台股震盪 外資法人:美政策明朗化AI仍為主流

川普對於晶片政策的反覆,導致台股本周周線跌幅跌幅1.39%,PGIM保德信中小型股基金經理人杜欣霈指出,台股持續受到國際市場不確定因素干擾,特別是川普的對等關稅談判、欲對台灣晶片課稅,以及針對台灣晶圓龍頭大廠的「台英配」傳言甚囂塵上等,造成本週五台股出現由晶圓龍頭大廠領跌的局面;不過,從基本面來看,1月上市營收仍創下同期新高,顯見整體終端市場需求穩健,有利支持股市多方表現,預期待川普政策趨穩後,投資情緒將回溫,而AI依舊為盤面焦點。

2025-02-15 06:03

NG有機香蕉變零食 投入350萬美金確保農民福祉

NG有機香蕉變零食 投入350萬美金確保農民福祉

人們很容易認為平價的香蕉是理所當然的,《富比士》雜誌報導,它那黃澄澄的外表看似陽光明媚,但種植香蕉的農民卻面臨著極大的困境。因傳統種植香蕉在大型單一栽培的農場,密集種植的農法致土壤退化,迫使農民持續依賴化學肥料和殺蟲劑,危及當地水資源及工人和周邊社區人們的健康。

2025-02-14 22:50

葡萄酒莊的環保之道:循環水資源與再生有機農業

葡萄酒莊的環保之道:循環水資源與再生有機農業

全球葡萄酒已受更極端的氣候如乾旱、高溫導致的火災威脅,有葡萄酒莊想盡辦法循環使用水資源、及進行再生有機農法種植葡萄,讓土壤恢復健康、且能固碳、減碳,不止扭轉氣候變遷,更吸引對永續或有機關注的消費者。

2025-02-14 22:20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