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豐明:海運排放的溫室氣體佔全球3% 但新燃料選擇不易

▲陽明海運董事長蔡豐明。(圖/記者張佩芬攝)

▲陽明海運董事長蔡豐明坦言選用哪種新燃料是相當困難的選擇。(圖/記者張佩芬攝)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董事長蔡豐明今(29)日在「國際海運雙軸轉型前瞻論壇」上,以「永續海運·智慧前瞻」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他指出,海運業排放的溫室氣體佔全球3%,去年約10億噸,今年約12億噸,航商都在積極打造新燃料船,但是終極燃料還未問世,目前的新燃料都是過渡燃料,選用哪種新燃料是相當困難的選擇。 

應對氣候變化,海運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減少碳排放有助於減緩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影響,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如歐盟、IMO)都設定了減排目標,海運業需要遵守這些規範,以避免面臨罰款和制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船公司需要提升運營效率,但減少碳排放通常伴隨著更高的能源效率,可以降低燃料成本,提升整體經濟效益;另也可增強企業形象:積極參與減碳行動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吸引更多具環保意識的客戶和投資者;減碳目標推動了清潔能源技術和綠色運輸方案的發展,促進了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可持續性。

歐盟要求溫室氣體(GHG)排放總量在2030年減20%、2040年減70%、2050淨零排放,2030近零排放燃料使用率達5%;國際海事組織(IMO)已於MEPC80 採納海運燃料全生命週期溫室氣體強度準則(LCA),將船舶能源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範疇涵蓋燃料自開採產、製到最終使用。

▲陽明海運賢明輪為首艘外籍船舶選擇在韓國添加生質燃油。(圖/陽明提供)

▲陽明海運船隻添加過生質燃油,目前生質燃油售價約為傳統石化燃油倍數多。(圖/陽明提供)

IMO預計於2025年批准中期措施並於2027或2028年生效,中期措施有技術性措施及經濟性措施以激勵零排放/近零排放燃料使用。歐盟2024年起課徵總排放量40%、2025年起課徵總排放量70%、2026年起課徵總排放量100%,以上排放在次年結算並繳費。使用燃料之GHG排放強度如無法符合將面臨罰款,連續兩年無法符合者,可能面臨無法進入歐盟港口限制。

日本船級社(ClassNK)估算截至2030年,替代燃料生產成本將高於傳統燃料1.5-4倍,電製甲烷/電製甲醇是生產成本最貴的燃料,每年燃料成本估增加70%~100%,航運業需將船隊現代化、船舶汰舊換新、符合減碳排目標的行動,每年需80億至280億美元大量投資使船舶能達成脫碳目標;每年需約280億至900億美元投資於供應、配送碳中和燃料及加油基礎設施。

在航運操作自動化與智慧化方面,透過物聯網(IoT)和船舶監控系統安裝物聯網設備以監控船舶狀況,追蹤燃料消耗、天氣變化、避碰導航支援,及早發現問題並作出調整。

利用大數據和AI進行航運市場預測、優化航線計劃、貨運需求分析,從而調整船隊部署。投資智慧貨櫃(Smart Containers)進行貨物追蹤,提升效率。

碼頭操作的自動化,透過物聯網(IoT)技術進行貨櫃裝卸和物流運輸,減少人為誤差並提高作業效率;客戶服務平台與數位化交易(區塊鏈技術應用),建立數位化客戶平台(含e-B/L),讓客戶能夠自助預訂、查詢運輸狀態,並實現線上多元付款和合約管理;數位安全與風險管理方面,則需加強網絡安全和風險防控,保護敏感數據免受網絡攻擊。

▲美國線本周每大箱運價多數漲1-2百美元。(圖/陽明海運提供)

▲陽明海運已訂造5艘LNG雙燃料船,目前LNG售價與傳統燃料相當。(圖/陽明海運提供)

船公司透過智慧化航運,進行航行路線優化,實現最短、最快的航行時間和最低的燃料消耗
港口作業優化,透過機器學習、大數據等技術,提升港口作業效率;貨物追蹤和信息共享,實現貨物的實時追蹤和監控,提高運輸效率和安全性優化船舶的設計和建造,透過分析船舶的設計和性能參數,提高航行效率和燃油利用率。

智慧環保船舶、船舶低軌衛星服務建置與應用,利用低軌衛星成本低、頻寬高,傳輸穩定的特性來應對船上人員的緊急狀況或設備異常,將持續發展「遠端醫療輔助診斷」、「遠程協作(AR)及故障排除」與「船員5G通訊社交應用」等需求應用。

數位船舶技術有助於提高船舶性能和航程優化;顯著改善溫室氣體管理和報告;船、岸和港口之間的整合及通訊可以進一步提高船隊利用率共同推動綠色航運走廊。

綠色航運走廊可以快速推動碳中和燃料的採用,截至2024年2月,已有逾50條綠色航運走廊措施,數位化將成為綠色走廊推動的關鍵因素。絲路聯盟(LR Silk Alliance)以綠色走廊集群的概念為中心,目標為整合供應鏈各方的利害相關者合作建立一個具有彈性的、針對特定船隊的綠色航運走廊實施計劃,陽明海運已於2022年5月加入。

關鍵字: 蔡豐明海運排放的溫室氣體全球3%新燃料選擇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高息ETF爆「超配」遭金管會揪出 00918下次配息添變數

高息ETF爆「超配」遭金管會揪出 00918下次配息添變數

大華銀投信近日諸多業務有所缺失遭金管會檢查局處以糾正,其中一項違規「配發資本利得平準金」引發市場熱議,市場直言,今年以來高股息ETF配息金額驟減,如果是大華優利高填息30(00918)以不得配息科目來維持單季配息率逾3%,年化配息率逾12%誘人成績,市場追捧,但早引發業界討論,下一次9月配息將面臨真金考驗時刻。

2025-07-10 00:02

美西線運價昨日跌到成本價1700美元 關稅多數需再協商影響出貨

美西線運價昨日跌到成本價1700美元 關稅多數需再協商影響出貨

上周美西線每大箱(40呎櫃)運價還在2000美元上下,昨(9)日馬士基航運網上出現1700美元運價,傍晚一家亞洲聯盟船宣布比照,預料各家船公司都會陸續跟進,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指出,1700已經是多數聯盟船的成本價,估計將會加速迫使以較小型船航行美西的非聯盟船退出美西線。美東線運價也出現鬆動,自3700-4100美元降到3400-4000美元。

2025-07-10 00:58

AI 產業資料共享美意 慎防「市場壟斷」隱憂

AI 產業資料共享美意 慎防「市場壟斷」隱憂

隨著AI和數位平台等創新科技的快速發展,數發部推動「促進資料創新利用發展條例草案」,希望建構更友善的產業資料取得與再利用環境,以帶動產業創新與規模經濟。然而,資料共享雖有助於促進產業合作與效率,卻也可能帶來市場壟斷等公平競爭的隱憂。

2025-07-10 06:06

王品44歲營運長李威進退休 7/31生效

王品44歲營運長李威進退休 7/31生效

王品(2727)今(9)日晚間公告,現年44歲營運長李威進退休,預定7月31日生效。

2025-07-09 21:41

我三家造船廠被列中國出口管制黑名單 但清單上未見船舶裝備

我三家造船廠被列中國出口管制黑名單 但清單上未見船舶裝備

中國商務部今(9)日宣布將8家台灣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其中包括台船(2208)、中信(2644)與龍德(7653)造船廠,但這三家造船廠都表示影響很有限,因為公務船與艦艇原本就禁用大陸製造零組件,而且大陸公布的清單內並未列船舶裝備。

2025-07-09 21:06

裕民6月營收年減17.29%、月增11.55% 下半年轉好但難優於去年

裕民6月營收年減17.29%、月增11.55% 下半年轉好但難優於去年

裕民航運(2609)今(9)日公告6月營收12.65億元,年減17.29%、月增11.55%,累計上半年營收70.51億元,年減11.84%。公司高階指出,去年上半年運價基期很高,下半年可望逐漸拉近,但是從期貨表現來看,下半年業績不容易優於去年,但裕民可以維持一定獲利。

2025-07-09 18:43

立委批佳冬億元光電設備不堪一擊亂飄 經部急喊「勿信謠言」

立委批佳冬億元光電設備不堪一擊亂飄 經部急喊「勿信謠言」

國民黨立法委員陳菁徽質疑屏東佳冬離岸太陽光電系統浮台技術試驗計畫審查與補助作業合理性,更指飄流沙灘上的離岸太陽光電設施殘骸碎片是「光電浮台」而不是「光電板」,經濟部能源署今(9)日發出聲明嚴正澄清,本案審查與補助均依「業界能源科技專案計畫」相關規定嚴謹辦理,所有程序均符合法定要求,另漂流的是浮台網格狀腳踏板,呼籲外界不要勿信謠言。

2025-07-09 17:57

萬海6月營收年減26.47%、月增8.67% 估下半年關稅定調供需恢復正常

萬海6月營收年減26.47%、月增8.67% 估下半年關稅定調供需恢復正常

萬海航運(2615)今(9)日6 月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22.06億元,月增8.67 %,年減26.47%;累計全年營收719.67億元,年增9.40%。6月份運價持續較5月份上揚,正面帶動營收表現。隨著美國與各國的關稅談判陸續定調,成本明朗後將有利貨主與美國收貨人協商未來出貨計劃。長期而言美國消費者仍自亞洲採購產品,供需恢復正常將使海運受惠。

2025-07-09 17:56

貨櫃三雄6月營收公布 運價上揚挹注營收表現成長

貨櫃三雄6月營收公布 運價上揚挹注營收表現成長

貨櫃三雄今(9)日同步公告6月營收,受惠美中關稅暫時調降,推升運價上揚,激勵三雄單月營收較5月成長,長榮(2603)、萬海(2615)今年上半年營收也較去年成長,但陽明(2609)仍持續衰退。

2025-07-09 17:55

凱基金前6月EPS 0.29元 新台幣升值放緩凱基人壽單月轉盈稅後淨利24.61億元

凱基金前6月EPS 0.29元 新台幣升值放緩凱基人壽單月轉盈稅後淨利24.61億元

凱基金(2883)今(9)日公布6月份自結稅後獲利為36.13億元,較5月顯著成長,今年前6月累計稅後獲利54.74億元,每股盈餘0.29元;凱基人壽方面,今年以來保單銷售持續增長,今年前6月累計新契約保費較去年同期成長約5成;此外,6月新台幣僅微幅升值,匯率波動影響較小,加上6月份部位股利收入進帳,6月順利轉盈,稅後獲利24.61億元,帶動上半年轉虧為盈,累計前6稅後獲利10.71億元。

2025-07-09 17:53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