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申開創幹細胞外泌體技術,獲國家新創獎肯定。(圖/業者提供)
記者高兆麟/綜合報導
國內知名醫師科學家李光申博士,以「間質幹細胞外泌體應用於急性肺損傷治療」為主題的研究成果,榮獲第二十一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
李光申以獨特的幹細胞外泌體技術平台,能有效調控免疫巨噬細胞,降低發炎反應,並促進肺部組織修復。李光申指出,急性肺損傷是許多重大疾病的常見併發症,患者的死亡率極高。即使成功度過急性期,後續生活品質往往受到嚴重影響。隨著新冠疫情爆發,對於能有效治療急性肺損傷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的創新療法需求更加迫切。
國家新創獎是國內生醫及大健康領域的最高指標性獎項,旨在表彰推動產業進步的創新力量,並促進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產業升級。本屆獎項設有「企業新創獎」、「國際新創獎」、「初創企業獎」、「學研新創獎」、「臨床新創獎」及「新創育成獎」等多個類別。
根據衛福部資料,近年來,因發現幹細胞具有再生、分化成各種組織器官細胞的潛力,以幹細胞為基礎的「再生醫學」研究突飛猛進,日本學者山中伸彌發現的誘導型多能幹細胞(iPSC)被視為新興醫療的明日之星。在2019年9月衛福部通過「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條文」後,台灣再生醫療領域正式邁向細胞治療產品研發、臨床應用,及實質嘉惠病患的階段。雖然多項臨床研究已顯示,幹細胞有望修復神經系統損傷,但幹細胞培養及穩定保存不易,且仍需要以手術方式植入,細胞植入手術引發的併發症和異位組織形成的可能性等,仍然是幹細胞治療的一大隱憂。
為了讓幹細胞治療及可能的應用更加普及,同時解決併發的負面反應,研究團隊致力於發現幹細胞具有修復能力的關鍵。研究發現,細胞外泌體是細胞用來和外界溝通的一種工具,在不同環境下所裝載的訊息也不同。以特殊技術刺激廣泛存在於骨髓、脂肪裡的間質幹細胞,可分離出具有修復不正常細胞缺失功能的「幹細胞外泌體」。
目前幹細胞外泌體的研究範圍雖然僅限於治療神經相關疾病,但未來可望用於治療退化性疾病、組織或器官損傷、細胞缺陷、神經退化性疾病、腦與脊髓創傷、中風、學習障礙、巴金森氏症、心肌梗塞、肌肉萎縮症等疾病。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