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記者劉維榛攝)
記者鄺郁庭/綜合報導
近日有民眾稱勞退長期自提6%,加上收益分紅,現在勞退帳戶中超過千萬元。對此,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表示,每當市場好的時候,就會有這種勞退自提大賺的說法,便提醒「千萬不要被誤導」,比起聽信好聽的故事,更要相信數據。
周冠男在臉書指出,勞退基金的長期報酬率只有4.21%,但如果把錢拿出來自己投資指數ETF,一年可以有8%到9%的報酬。可能有人會說勞退自提可以節稅,「這沒有錯。但是等到你退休提領的時候仍然要繳稅,只是延遲繳稅而已。」
他舉例,每年「稅前」投入1元,使用勞退的年報酬率4.21%計算,連續連續投資40年之後總金額約是99.868元。這是假設退休後最有利的狀態,提領也不用繳稅的情況。
但若投資指數ETF,以市場保守的年報酬8%計算,一樣是拿出1元,再假設課徵最不利的最高個人稅率40%,所以每年「稅後」投入0.6元,連續投資40年之後的總金額會是155.433元左右,仍舊比勞退自提多出55%的價值。
所以若該位民眾不要自提的話,退休金帳戶應該要至少超過1,500萬。「你要相信數據,不要聽信好聽的故事」,最後hashtag「#長期買進」。另外,他也強調,兩者比較雖然風險不一樣,但是是年輕人更要承擔風險,才會有比較高的報酬。
貼文引發討論,「勞退新制都是個人獨立帳戶,還不開放自選,根本是侵害人民財產權」、「現在才知道,退休提領的時候仍然要繳稅,只是延遲繳稅而已」、「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勞退自提也有稅的問題」、「自開始工作以來,從來沒自提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