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歡迎頁面的四個按鈕只是設計,不能點選。(圖/記者施怡妏攝)
記者施怡妏/綜合報導
「刷載具嗎?」現在消費常常會聽到店員問這句,不過有網友指出,對外國旅客來說,聽到「載具」都會滿臉問號,且「載具」一詞明明是工程師之間的用語,不懂為何會被廣泛使用;還有人指出,財政部的APP歡迎頁面出現4個圓形圖案,誤以為是按鈕,怎麼點都沒用,原來只是畫面設計,「我按了3年才發現」。
有網友在PTT發文,「載具」有「承載工具」的意思,範圍太廣且不夠具體,「工程師間拿來溝通就算了,最後居然直接出現在收銀機的介面上」。
也有網友指出,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APP,歡迎頁設計了四個浮凸的圓形圖示,標註APP特色,讓許多人誤以為是按鈕,「我按了3年才發現,原來這4個不是按鈕,只是歡迎頁面」。事實上,只要等待幾秒,APP會自動跳轉進系統畫面。
▲一堆人搞錯。(圖/翻攝自Threads)
貼文曝光,不少網友都以為是按鈕,「超多客人都往死裡按第一個⋯還說什麼自己手機怪怪的」、「這個設計很靠北,跟裡面真的按鈕長一樣,根本故意的吧」、「你不寂寞,我遇到的客人99%,死命按」、「之前餐廳幫客人結帳,客人也在狂按」、「每次進去都按第一個,然後過幾秒進去六個鍵的頁面,因為那四個長得跟裡面六個鍵的圓形icon一模一樣,現在看到這篇才知道,按了個寂寞」。
網友也認為載具一詞很難懂,「載具這兩個字非常非常不直覺」、「取名載具超怪,以前以為是車子」、「一開始聽到載具,我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其實一開始推 ,就說發票條碼就好了」、「我承認剛用時,還去孤狗載具是什麼,跟發票條碼的差別」、「載具真的爛翻譯」。
►國立中央大學超商開出1000萬發票 幸運兒只花47元買冰拿鐵
►南港LaLaport開幕 旁邊中信園區「停車費漲價」!網哀:坐地起價
▼ 發票,載具 。(圖/記者劉維榛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