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犀利超值股


【文/方亞申】

自從台積電法說會後,雖然公布第二季獲利優於預期,但外資圈對於明年訂單將被搶,議論紛紛,部分長線投資者開始有看空言論,台積電在近十個交易日被大賣超過二一萬張,股價修正至季線,也使大盤一度跌破月線。加上東歐烏克蘭誤擊客機引發地緣政治不穩定,國際股市一度急速向下修正。

所幸全球最強勢的領導股市美國,在企業季報獲利良好下,儘管聯準會主席葉倫對社群及生技股提出過熱警訊,但強勢市場就是強勢市場,不管歐股大部分向下修正至季線,美股三大指數依舊高掛在月線之上,進而創新高。最近公布季報者,如谷歌、蘋果、英特爾、德儀等等,成績都非常不錯,資金雖一度轉進傳產藍籌股,不過獲利好的還是容易吸引資金,美股可以說最近仍走業績行情。

半導體龍頭長線籌碼鬆動

對應過來,台股即將在八月十四日前公布第二季及上半年財報,理論上有好成績的公司股價也將有所反應。不過就在台積電率先公布第二季業績獲利亮眼中,外資擔心明年將被三星、格羅方德等第二名以後晶圓代工廠,搶走蘋果以及高通訂單,後年還有疑慮,引發長線持有的外資賣壓出籠,股價一下子就修正至季線,還有外資認為需要再下修一○%才會滿足。台積電今年EPS預估至少有八.五元以上,現階段PE約十四.五倍,若明年有疑慮,今年可以說就不用玩了,長線上去就有賣壓;連帶著封測大單也可能流失,對日月光及矽品不利。尤其矽品前陣子也受到持有超過十年的外資大賣持股二六.九三萬張。兩家半導體龍頭同時受到外資空襲,最近又有外資認為半導體產業前景出現雜音,一口氣降評聯電、矽品、日月光與景碩,是外資圈今年以來針對半導體族群最大規模降評,儘管短線利多產能塞爆等消息不斷,但對中長線這個族群將具有殺傷力。也就是說只有基期較低的半導體股有好的業績,才有利補漲,若已大漲在前,少了火車頭台積電帶領,長線股價上檔空間將較有限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者,外資今年以來至上周止,買超台股約一○八.五億美元,與印度在伯仲之間,都是前段生。但台積電的逆轉,是否將影響到已經買很多台股的外資,接下來動作值得十分注意,究竟是繼續加碼台股,還是轉往基期較低、今年買超只有約四九億美元的韓股?未來應追蹤外資每日買賣超。過去一周外資買超台股還好,同時在期貨上再度加碼多單,若能持續,台股還是有再攻九千六百點以上機會。

看上半年財報謀定而後動

此外要注意到,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先前對台股態度轉為審慎樂觀,說要等到第二季財報出來再做評論;市場十分尊重,再上攻至九千六百點前就折返。不過近期曾主委對於投信代操炒股、坑殺政府基金等舊案再度提起,市場一度風聲鶴唳,屢傳哪幾家可能被查,從大盤量能明顯降至一千億元附近可以感受到,若量能無法放大至一千三百億元以上,那麼台股說要挑戰九八五○點恐怕也有一定難度。

所幸就技術面來看,不少權值股包括亞泥、台塑、華新、台化、廣達、華亞科、聯發科、宸鴻、台達電、群創、聯電、統一、力成、大聯大等等,日KD值都低檔交叉向上,雖然無法扭轉周KD值交叉向下,但代表短線再向下殺力道減緩,有利反彈出現。

基本上台股現階段仍處於箱型震盪,外資持續買超有助台股低檔支撐,在此情況下,業績題材還有發揮的機會,尤其像第二季財報不錯的個股仍可大展拳腳,本期將以此篩選個股做為參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此外,如DRAM的華亞科受到八月現貨及合約價都將進一步上揚,日KD值將至相對低檔交叉向上,有機會再做時間性推升,封測大廠力成法說會也指出,DRAM因生產線製程良率遭遇瓶頸,供給增幅有限,受PC回溫,以及蘋果下半年推出多款新機,讓標準型行動式記憶體需求強勁,也就是說華亞科今年獲利已經有一定基本盤,穩住股價低檔支撐。而力成交出第二季EPS一.一八元佳績,上半年為一.九六元,法人預估全年將從四元起跳,有利股價彈升。

力成也提到PC需求回溫,事實上近期美國英特爾、HPQ及微軟股價表現強勢,或是說補漲,但基本面轉機也是因素。根據IDC調查,由於企業購買PC的力道擴增、以及Windows XP系統的汰換,使得今年PC市場的衰退幅度由去年九.八%,縮減為今年第一季的四.六%,第二季更縮減至衰退一.七%,加上傳出Windows 7將強迫轉換成Windows 8,PC業最壞的情況已過,現正處於景氣觸底彈升的復甦軌道上,對於台灣供應鏈有利,包括仁寶、廣達及緯創,過去長期被忽視的被動元件、連接器、電源供應器、PCB、散熱件、軸承、機殼等產業都可望受惠。(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88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關鍵字: 先探投資週刊先探股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金融股預告2025年獲利大成長 這三檔股價即將爆發?

金融股預告2025年獲利大成長 這三檔股價即將爆發?

目前下跌段的永豐金自然也很難受到青睞,所以想要買便宜金融股的人,永豐金除了銀行放款穩健之後,證券子公司經營美股複委托市場也是嚇嚇叫,反而進場撿便宜...

2025-02-15 05:26

面板產業春天來了?2025年利多連發! 群創、友達迎轉機

面板產業春天來了?2025年利多連發! 群創、友達迎轉機

2025年開年以來,面板價格持續上升,顯示產業已經走過低谷,進入新的成長週期。根據TrendForce最新數據,2月份電視面板價格延續上升趨勢,小尺寸電視面板上漲0.5~1美元,大尺寸電視面板續漲1~3美元。

2025-02-15 06:00

新光三越氣爆「可實施無薪假」惹議 勞動部澄清:仍須給最低工資

新光三越氣爆「可實施無薪假」惹議 勞動部澄清:仍須給最低工資

台中新光三越13日發生氣爆造成4死39傷,遭市府勒令無限期停業,員工權益受到衝擊,勞動部昨日發文指出,若雇主無法提供勞工適當的工作安排,勞雇雙方可考慮實施「減班休息」,也就是放無薪假,但相關言論引發爭議,對此,勞動部今(15)日也發聲澄清,受波及的雇主最終還是因氣爆的停工導致經營困難,經與勞工協議申請減班休息,雇主也必須給付給勞工最低工資28,590元,並非無薪,勞工的勞健保也要正常投保。

2025-02-15 17:49

統一企業商標申請連6年奪冠 騰訊控股蟬聯外國榜首

統一企業商標申請連6年奪冠 騰訊控股蟬聯外國榜首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今(15)日公布2024年受理專利商標申請概況,統一企業(1216)本國人商標申請709件,連續6年排名第1,富邦媒(8454)則以216件排名第2;外國人則以開曼群島騰訊控股申請146件蟬聯榜首。

2025-02-15 15:22

百大專利!台積電連9年奪冠 南亞科、群創寫新高

百大專利!台積電連9年奪冠 南亞科、群創寫新高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今(15)日公布2024年專利申請及公告發證統計排序,本國人發明專利申請由台積電(2330)以1,412件9連冠,外國人由美國應材以950件重返冠軍;工研院356件、成功大學121件分別居研究機構及學校首位。發明專利獲證方面,由台積電1,163件及美國應材697件分居本國人及外國人之首。

2025-02-15 14:51

台積電擬投資不經營 英特爾股價翻黑、單周仍漲近23%

台積電擬投資不經營 英特爾股價翻黑、單周仍漲近23%

美國總統川普為了拯救英特爾(Intel),傳出要求台積電(2330)取得英特爾的控股權,但是不會支持由台積電來經營英特爾,消息傳出後,英特爾14日盤中一度跌逾5%,終場收23.6美元,下跌2.2%或0.53美元。

2025-02-15 13:51

Deepseek崛起 謝金河:中國向美宣示戰力「幕僚應告訴川普真相」

Deepseek崛起 謝金河:中國向美宣示戰力「幕僚應告訴川普真相」

美國總統川普大打關稅戰,更一再指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產業、直接點名台積電(2330),讓市場感到擔憂。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上以「中國的科技突圍,川普看得見?」為題發文,表示中國在AI布局已久,Deepseek凌空而降,是中國向美國宣示戰力的一次反攻,更指出川普說台積電偷走美國技術、讚揚英特爾偉大卓越,「這個認知停留在十幾年前,幕僚應該要把產業的真相告訴川普。」

2025-02-15 12:32

川普言論反覆台股震盪 外資法人:美政策明朗化AI仍為主流

川普言論反覆台股震盪 外資法人:美政策明朗化AI仍為主流

川普對於晶片政策的反覆,導致台股本周周線跌幅跌幅1.39%,PGIM保德信中小型股基金經理人杜欣霈指出,台股持續受到國際市場不確定因素干擾,特別是川普的對等關稅談判、欲對台灣晶片課稅,以及針對台灣晶圓龍頭大廠的「台英配」傳言甚囂塵上等,造成本週五台股出現由晶圓龍頭大廠領跌的局面;不過,從基本面來看,1月上市營收仍創下同期新高,顯見整體終端市場需求穩健,有利支持股市多方表現,預期待川普政策趨穩後,投資情緒將回溫,而AI依舊為盤面焦點。

2025-02-15 06:03

NG有機香蕉變零食 投入350萬美金確保農民福祉

NG有機香蕉變零食 投入350萬美金確保農民福祉

人們很容易認為平價的香蕉是理所當然的,《富比士》雜誌報導,它那黃澄澄的外表看似陽光明媚,但種植香蕉的農民卻面臨著極大的困境。因傳統種植香蕉在大型單一栽培的農場,密集種植的農法致土壤退化,迫使農民持續依賴化學肥料和殺蟲劑,危及當地水資源及工人和周邊社區人們的健康。

2025-02-14 22:50

葡萄酒莊的環保之道:循環水資源與再生有機農業

葡萄酒莊的環保之道:循環水資源與再生有機農業

全球葡萄酒已受更極端的氣候如乾旱、高溫導致的火災威脅,有葡萄酒莊想盡辦法循環使用水資源、及進行再生有機農法種植葡萄,讓土壤恢復健康、且能固碳、減碳,不止扭轉氣候變遷,更吸引對永續或有機關注的消費者。

2025-02-14 22:20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