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士蕙、鄭婷方
被媒體戲稱「婉君(網軍)」的網路世代,是近期超夯關鍵字。但你以為,他們只會隱身網路放炮嗎?
其實這群年輕人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找到人生方向,且創意、操作手法前所未見,在各領域迸出火花,震撼了傳統世代。
《遠見》觀察到這股崛起的新勢力,例如插畫家Duncan、溫蒂妮小姐與自媒體紅人蔡阿嘎;原創娛樂內容的表演團體瘋戲樂與影音平台LIVEhouse.in;結合專才的社群平台潮網、VoiceTube等,他們善用數位工具、廣納網友意見,開創全新商業模式。
對台灣網軍來說,這場顛覆舊產業、舊知識體系的派對,才剛開始,還有許多破壞創新能量正在累積。「向年輕人學創新」已不是口號,你,還不快跟上腳步?
當傳統世代以為台灣時下年輕人,好像只會抱怨惡搞、在網路上亂放炮之際,其實已有許多青年善用網路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只是這一代年輕人,創意是前人從未想過的。他們使用的數位網路工具,更是上一代不太懂的。
一個冬日週六午後,在台北凱基證券總部高樓層,最新一期創業領導計畫(SLPTaipei)的結業活動,只靠臉書轉貼訊息,偌大演講廳就擠滿300位年輕人,並吸引全台灣創投高層都來旁聽。活動開始前,大家手拿咖啡茶點,熱烈交換意見,彷彿在碰面短短的一、兩分鐘內就進行著「電梯簡報」(Elevator Pitch)來說服對方。
幾週前,台大的演講廳擠爆大學生,準時的人竟然已完全沒坐位,只能將就地坐在階梯,那則是一場「為青年找路」論壇,只靠名師葉丙成在臉書上轉貼,就讓幾百位年輕人跑來聽講。
幾個月前,Gogolook共同創辦人、現任台灣Camp Mobile總經理,剛滿30歲的邱彥錡邀請在Yahoo工作的25歲羅荷傑,還有曾在投資銀行的鄭端儀,一起舉辦創業青年人才計畫,光說明會也吸引幾百位學生及社會新鮮人犧牲假日前來。
現在只要上揪團網站Meetup搜尋一下,就算只把範圍縮小到創業、程式、網路、行銷等活動,同一時段幾乎有參加不完的活動;點開「活動通」App,則有各種主題售票講座,目不暇給……。
大半夜裡睡不著,只要打開LIVEhouse.in直播平台,好似另一個世界,很無厘頭。有個年輕男孩,在房間自彈自唱,還開放點歌;有個甜點主廚正教情人節巧克力製作方法,還有在轉播螞蟻生態。傳統媒體如《聯合報》,也跟唱紅《小雞逼逼》的網路紅人「蕭小M」,在上頭合作賣百元福袋。
4C世代虛擬力量 顛覆產業規則
這裡出現的主持人不是電視的影視紅星,多半年輕沒包袱,卻用創造自媒體、自己幫自己發聲。遠離主流媒體的鎂光燈,傳統企業家也未必注意到的,一股虛擬的強大力量正在快速成形中。
Google台灣區總經理陳俊廷觀察,這群新勢力可用「C世代」形容,因為他們具備4個C的能力。一是具備超高創造內容(Content Creation)的能力,二是隨時黏網(Connect),懂得怎麼善用網路工具暢所欲言,三是懂得社群營造(Community)及分享,四是懂得策展(Curation)的觀念。
從每次重大新聞事件一發生,不到幾個小時內,就會有很多網友自製的懶人包、示意圖或影片流出,製作完整程度,還讓主流媒體搶著引用。
如今就連傳統世代也難以迴避這股勢力,從去年318學運、一直延燒到22縣市長選舉,野生網路部隊成了影響選舉的關鍵。陳俊廷形容,「台灣人的網路使用思惟,是年輕人引領老人、個人引領企業。」愈年輕,武功愈厲害!
在網路社群裡,超過35歲以上的人,似乎都已算是大叔、大嬸或老前輩。才剛36歲的牽猴子行銷業務總監王師開玩笑地說,「現在是三年一個世代,我會勸我的朋友不要創業,因為Too Old!」
儘管時下許多年輕人抱怨低薪,好像是弱勢,但其實在網路世界,他們真的很厲害,只要善用創意開發出新商業模式,他們正在顛覆遊戲規則。
隨處都是威脅 全天候「競技場」
這群4C新世代,跟上一代已有許多不同。他們偶像不再是比爾.蓋茲、張忠謀、郭台銘,而是臉書創辦人祖克伯、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他們討論新書是 Paypal創辦人彼得.提爾的《從0到1》。
被年輕創業家奉為圭臬的管理學大師,也不一定是彼得.聖吉、麥可.波特;而是強調「動態競爭優勢」、擁有眾多推特粉絲的哥大商學院教授莉塔.麥奎斯(Rita McGrath)。她強調在短暫優勢下,現有模式永遠面臨壓力,優勢需要不斷改造與創新,而且競爭優勢的最大威脅,可能來自你原先所處的產業之外,或任何不顯眼的地方,絕對不再只是行業內的競爭,而是一個全天候「競技場」。
看看Google研究數據,就能了解台灣網軍勢力有多強?台灣人會回家拿手機的比例高達八成以上,比例「世界最高」,足見時時都要黏網的程度。
每天YouTube的使用者更近1000萬人,等於每2個台灣人就有1個人用,而每個月,台灣人創造了破7億次影片觀看次數,等於每個台灣人一個月都看超過30支網路影片,至於16歲到24歲的超年輕族群,更是重度用戶,看網路影音的時間,已完全超越傳統電視。正因為從小活在網路世界,要他們從毫無經驗,學習製作YouTube短片,上手速度絕對會比年長的人快!
跟全球網友比較,台灣網軍競爭力絕對不弱。網路調查機構App Annie,大中華區總監戴彬日前分享報告,2014年在全球iOS App營收站上全球第十,在Android的Google Play平台上營收,則和美、韓等國並列全球前五大市場,不容小覷。
向年輕人學習1〉廣告業
不甩市場調查 從網路監測更即時
當這群台灣野生網軍開始創業後,他們幾乎顛覆了許多舊的遊戲規則。例如傳統重視市場調查的行銷學,已被即時觀測網友的大數據思惟取代。
廣告公司網路基因總經理施俊宇說,以前提廣告企劃案,寫目標族群消費者時,是用年齡層、性別、收入等指標。現在,天天都能上網觀察網友的真實行為,抽象的界定已顯過時。
什麼是新的遊戲規則?可能得認真看數據,理解社群。陳俊廷觀察,蔡阿嘎能夠在新秀群起的YouTube上長期成功,是因為他勤勞看後台數據。例如,片子到了第幾秒,看的網友人數直落,就說明短片這裡拍得不好,需要改進。因此,蔡阿嘎不需要去找市場調查專家,就夠了解自己的社群。
向年輕人學習2〉媒體業
名人光環失靈 有社群背景才加分
許多產業尋找人才的標準也被顛覆中。例如傳播科普知識的泛科學網站總編輯鄭國威指出,他現在招募編輯,不是找有傳統媒體經驗的人,首要條件是找到有能力組織社群、做大社群的人。
新媒體關鍵評論網總編輯楊士範也提到,他們剛開始找專欄作家時,用的全都是不在檯面上、大家沒聽過的素人評論家,打破過去媒體名人加持,「別人是全明星隊,我們是全素人隊」。
向年輕人學習3〉製造業、設計業
過程開放測試 從回饋中快速修正
就連研發及製造流程,都正被年輕人顛覆。
創業行動即時互動系統的學悅科技董事長趙式隆,就顛覆了產業邏輯。以往科技大廠進軍教育市場,都是強調學校要買全套硬體,課堂上才能即時互動,他卻轉念一想,做了純軟體的解決方案,讓大學生用隨身手機,教授則自己帶筆電或平板,就能雙向溝通,打破過去大投資才能完成的難題。
善用群眾募資平台,也讓新創團隊把銷售到製造流程倒轉回來:不是先做產品,擺在店裡看有沒人光顧;而是先在網上提案收錢找顧客,回頭規劃產製流程與工作量,也能收集市場回饋。二十二設計創辦人游聲堯說,這樣做等於產品上市前,就掌握到訂單,存貨與備料可以減少、精準控管成本。
台灣新創公司展雋創意,透過1700多位網友集資、開發與測試的自創品牌OVO電視棒,今年1月初在PChome網站上線。創辦人吳有順說,在台灣做一個電視棒,其他同業怎麼壓低成本,也得要有上百人的團隊,他們卻只用10多人就完成!因為中間的產品開發、測試都透明化,開放網友參與。
不若傳統製造業,都是強調工程師及品管做到盡善盡美後,才能發表,現在的新創事業,不論是文創、科技、還是設計行業走的都是網路業行之有年、快速修改、迅速反饋的路術,經過反覆衝撞後,常常能找到過去大企業沒看到的生存空間。
這好比過去遊戲上線前,會開放玩家測試;Gmail也先給網友試用Beta版,Facebook介面天天在微調。但是LIVEhouse.in共同創辦人鄭鎧尹觀察,每次和硬體工程師聊天,仍發現他們無法接受公開沒測試過的東西。所幸,現在有愈來愈多成功個案,也是台灣科技業由硬轉軟的思惟轉變。
實戰野生思惟 更勝精英智慧
對台灣網軍來說,這場顛覆舊產業、舊知識體系的派對,才剛開始,還有許多破壞創新能量正在累積。其實放眼全球,這幾年均面臨企業與機構遭遇典範轉移,「向年輕人學創新」的風潮正興起。
瑞典國家公共電視台,為了拯救觀眾群嚴重老化危機,開始向瑞典出身的全球影音直播天王藝人「屁弟派(PewDiePie)」,學習做影音內容的經驗。全球知名飲料品牌可口可樂,去年也在以色列開辦創業加速器計畫,希望從網創青年互動中,學會理解社群文化,找到老品牌的新定位。
或許,正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來台演講時所提到的,相信年輕人、投資年輕人,也應該是一個解決方案,不只是口號。野生網軍們的實戰智慧,可以協助找到新路。創業做Whoscall獲Google董事長施密特讚譽、Gogolook共同創辦人邱彥錡一語道破:「現在是街頭智慧,勝過精英智慧的年代,要跨出第一步就要把手弄髒!」
所謂街頭智慧,並不意指民粹,它的意義是,不論你擁有再高學歷,想在網路世界成功,都得透過網友交流的第一手實戰中,凝聚出一套新知識。這些新知識現還很難歸類,或可稱「野生思惟」。在很短的未來,野生思惟將成顯學!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3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3月號:http://store.gvm.com.tw/magazine_information_764.html】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