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權基金真相是金融禿鷹 還是企業轉型良方?

▲近年來,台灣科技與傳產製造業者積極跨足中國、放眼全球,也引起私募股權基金的高度興趣。(圖/金融研訓院提供)

撰文:黃日燦

台灣社會大眾對於「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Fund)並不陌生,早在1990年代,國際私募股權基金便正式進入台灣,2000年代初期,台灣著手清理銀行不良債權,多家美國私募基金也熱烈參與,近年來,台灣科技與傳產製造業者積極跨足中國、放眼全球,也引起私募股權基金的高度興趣。

什麼是私募股權基金?
談到私募股權基金的性質、作用與利弊,社會大眾與主管機關通常是一知半解,對私募股權基金的看法也相當分歧,有人覺得引入私募股權基金是「引狼入室」;但也有人認為,私募股權基金能幫助經營不善但體質不錯的企業脫胎換骨、重回經營正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上,私募股權基金本身是中性的,私募股權基金併購公司如同一般企業間的併購,都是基於「你丟我撿、各取所需」的資併購本質不錯但營運欠佳的企業,協助引進專業經營人才及制度,使公司營運導入正軌,進而創造利潤空間。私募股權投資通常都會有明確的退場機制,即收購企業一段時間後,可能透過企業上市或出售股權等方式獲利了結。一般大型私募股權基金募集後的投資期通常介於3到5年,1年只投資幾個案子,平均7至10年要回收。

謀取暴利的金融禿鷹?
私募股權基金利用低利率融資及高財務槓桿提升投資報酬率。1980年代是美國企業併購的黃金時代,私募股權基金當時在美國參與許多熱門的槓桿併購案(LBO)。私募股權基金常常因為槓桿操作而被冠上「點石成金謀取暴利」或「金融禿鷹」的負面標基本原則。

私募股權基金的主要類型包括:取得影響力,但不主導經營的「少數股權投資基金」、買賣不良債權的「重整基金」,以及牽涉企業控制權易手的「收購基金」(Buy-Out-Fund);而社會大眾較為熟悉的「創投基金」,廣義來說也算是私募股權基金的一環。

私募股權基金行事低調,投資運作模式靈活且五花八門,投資表現也相當亮眼。簡單來說,私募股權基金主要靠併購來賺錢,他們就像市場上的游牧民族,需要逐水草而居,而私募股權基金的「水草」就是產業前景不錯,但是受非經濟因素(如恐怖攻擊、地震或家族成員不願接班等)影響而遭逢困境的公司。

此外,私募股權基金也常投籤。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實際上,這種操作方式與投資房地產的道理相同:自己拿出1元,向銀行借5元,總共拿了6元投資,脫手賣了12元。若以投資總額6元來看,獲利為1倍;但以自己僅拿出1元來看,獲利為6倍。大家都以為這是「點石成金」,其實這是財務槓桿操作的結果。

此外,媒體動輒替私募股權基金貼上「金融禿鷹」的標籤,影響各界對私募股權基金的觀感。實際上,這樣的說法源自於1970年代以前,個人電腦、網際網路尚未普及時期,部分私募股權基金會利用市價和帳面價值之間的資訊落差,獲取不成比例的報酬。

但在今日資訊傳遞如此迅速的時代,私募股權基金已無這樣的機會,只是部分媒體仍習慣用「金融禿鷹」這類較為聳動的字眼形容私募股權基金。另外,私募股權基金也常遭人批評為「短線操作」,但平心而論,股權投資何時進場、退場完全取決於市場,沒有投資人能承諾永遠不退場。

更何況私募股權基金選擇退場的時機通常也是企業已經整頓完畢、體質好轉的時候,若能創造這種雙贏的結果,反而有利企業永續經營。私募股權基金勇於嘗試運用國內實務較少見的手法,而台灣的主管機關行事較為穩健,不習慣私募股權基金透過財務工程、財務槓桿的作事方式,加上部分私募股權基金會讓目標企業下市予以重整,更讓主管機關有所忌憚。

但企業下市重整的狀況在歐美國家比比皆是,甚至不少企業本身就會選擇下市整頓,待幾年脫胎換骨後再擇機重新上市。基於外界對私募股權基金有諸多迷思,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近期出版台灣第一本私募股權書籍《私募股權基金入門:PE的第一堂課》,希望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引領讀者了解私募股權基金的本質及運作方式。

喜不喜歡私募股權基金或許見仁見智,但我們希望至少能提供正確充裕的資訊,避免諸多因不了解而產生的誤會。

台灣產業需私募股權基金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台灣其實相當需要私募股權基金協助產業轉型與成長。台灣的企業經營者相當認真打拚,也會督促自己做自我成長,但隨著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產業發展也越加複雜,很難單靠經營者自我成長來維持企業的競爭力;此外,世代交替也是企業經營的重要關卡,如何藉此機會讓企業成功脫胎換骨,這時候便需要透過合作、併購、策略聯盟。

私募股權基金能密切掌握產業脈動,財務規畫縝密且嚴守風控紀律,同時不吝投資建立全球人脈與專業知識,若台灣企業能善用私募股權基金的優勢,將有助轉型升級,更何況,國際知名的私募股權基金相當看好亞洲市場,特別是台灣的產業透明度比起中國高出許多、發展也相當健全,讓私募股權基金對台灣擁有高度興趣。

過去幾年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因為政策、文化、經濟發展的多層面因素影響,常出現「水土不服」問題,若台灣還未準備好敞開大門,迎接國際私募股權基金,或許就該鼓勵本土私募股權基金發展,一來本土的私募股權基金熟悉台灣產業,欲投資金額也不像國際私募基金那麼高,更適合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

近2、3年來,台灣出現新一批本土主導設立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目標鎖定台灣中小企業,足跡跨越兩岸三地,這些本土私募股權基金若能發揮本土特色,可彌補國際私募基金「水土不服」的缺憾,成為台灣企業世代交替、轉型升級過程的重要推手,並協助國內成熟產業再創新局。

(本文由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口述、記者整理)
※ 精彩全文,詳見《台灣銀行家2月號》。
※ 本文由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鍵字: 台灣銀行家私募基金金融企業轉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積電釋善意! 美媒人爆5月AZ新廠剪綵力邀川普站台

台積電釋善意! 美媒人爆5月AZ新廠剪綵力邀川普站台

台積電(2330)出手解救英特爾(Intel)困境的傳言四起,雖然公司未進一步表態,但美國媒體已先披露「公司5月亞利桑那州(AZ)新廠剪綵,計劃邀請美國總統川普站台」。

2025-02-13 11:40

川普加稅動機揭秘 科技專家揭「拯救英特爾3策略」

川普加稅動機揭秘 科技專家揭「拯救英特爾3策略」

看到河道有人寫華爾街跟Reddit盛傳川普對台積電的處理方式,既然消息已經滿天飛,我也可以解除封印、寫寫我所知道的訊息了⋯

2025-02-13 11:25

輝達新晶片來不及上市! 郭明錤爆2款量產延期

輝達新晶片來不及上市! 郭明錤爆2款量產延期

知名分析師郭明錤今日發文表示,遊戲玩家和重度使用者都想入手RTX 5090和5080,會因晶片供應的限制造成缺貨。

2025-02-13 11:21

規模百億ETF近1月績效一次看 3檔超車0050

規模百億ETF近1月績效一次看 3檔超車0050

儘管川普再揮關稅大刀,以及DeepSeek模型推出引發AI股估值調整等干擾為台股增添波動,台股市值型ETF檔數有十多檔,若進一步關注規模在百億元以上、市場熱度高的產品,合計有6檔,包括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富邦公司治理(00692)、元大臺灣ESG永續(00850)、國泰台灣領袖50(00922)與群益台ESG低碳50(00923),近一月表現皆不俗,打敗0050包括00923、00922、006208等3檔。

2025-02-13 09:57

英特爾出現救星!股價創逾2個月高點 3天漲逾17%

英特爾出現救星!股價創逾2個月高點 3天漲逾17%

根據國際金融服務供應商貝雅(Baird)發布的報告,美國政府可能正在推動一項涉及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和台積電組成合資公司的計畫。受此消息面激勵,英特爾股價在12日收盤大漲逾7%、台積電(2330)ADR下跌逾1.1%。

2025-02-13 10:40

蘋果發展「機器人」有眉目! 郭明錤:人形、非人形都研究

蘋果發展「機器人」有眉目! 郭明錤:人形、非人形都研究

擁「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外號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個人X平台上指出,美國科技大廠「蘋果(Apple)」正在研究人形與非人形機器人,目前這些產品仍處於內部的概念驗證(POC)階段。

2025-02-13 10:55

川普下一個目標是油價!老謝:台灣增加對美購油 台幣易升難貶

川普下一個目標是油價!老謝:台灣增加對美購油 台幣易升難貶

川普於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觀察23天以來表現,並以「川普指揮棒下的新投資」為題撰文,對大小事都管的川普,讓金融市場迅速調整腳步,反映在比特幣、黃金、油價等議題上更是明顯,老謝直言「川普下一個目標可能是油價」,接下來台灣要增加在美國的投資,也許要改變油氣的配置,增加對美國購油,天然氣及農產品,而央行貨幣政策需要放手匯率,台幣今年易升難貶,但在日本升息下,日圓貶至161.95已到盡頭,老謝直言「便宜的日圓也將接近尾聲」。

2025-02-13 10:37

漲到受不了! 南韓造幣廠停賣金條

漲到受不了! 南韓造幣廠停賣金條

受到國際金價猛暴性飆漲影響,南韓造幣廠正式向外宣布暫時停止金條銷售業務,消息一出加深投資人害怕「買不到」的心理,進一步推升貴金屬吃緊市況。

2025-02-13 09:40

領錢了!一早4萬元入帳 還有17筆給付月底前發放

領錢了!一早4萬元入帳 還有17筆給付月底前發放

勞保局每月固定入帳的各項給付接力發放,今(13)日起至月底,共有18項給付接連入帳,今天有國民年金保險生育給付率先入帳,每生1名寶寶可領近4萬元,雙胞胎以上按比例贈給;另攸關近194萬人的勞保年金給付將在26日入帳,平均每人可領1.92萬元。

2025-02-13 09:36

台企銀董座4個月未進公司 劉佩真「合規」3關鍵

台企銀董座4個月未進公司 劉佩真「合規」3關鍵

台企銀(2834)爆出董事長劉佩真上任後長期未進公司但薪水照領的爭議,《ETtoday新聞雲》取得台企銀向財政部說明相關疑義的書面內容,並有多項「不在辦公室照樣辦公事」證明,文件指出,劉佩真因病居家上班期間有3關鍵舉證皆符合規定,相關資料財政部、金管會皆已掌握。

2025-02-13 13:50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