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疫苗預防率只有七成,民眾還需搭配抹片檢查才能有效杜絕子宮頸癌。
記者翁嬿婷/台北報導
子宮頸癌主要是由於性生活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引起,男性也有可能成為帶原者,但「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目前卻被通稱「子宮頸癌疫苗」,容易誤導民眾。消基會質疑,目前核准上市的兩種疫苗只涵蓋6、11、16、18四種病毒型,並非包含所有病毒類型,因此疫苗用詞應迅速正名,降低民眾疑慮。
值得注意的是,HPV已知有150多種,感染肛門及生殖區的皮膚及黏膜,會引起子宮頸癌的病毒只有其中10種。核准上市的「保蓓二價疫苗」只對其中的16型和18型兩種能有效防疫;「嘉喜四價疫苗」則是對6、11、16、18型與尖形濕疣(俗稱菜花)有防護的效果。施打疫苗對於病毒的感染確實有預防作用,但對已感染者則並無清除或是治療的功效。
▲子宮頸癌主要是由於性生活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引起,男性也有可能成為帶原者,但「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目前卻被通稱「子宮頸癌疫苗」,容易誤導民眾。
消基會根據研究指出,台灣女性罹患子宮頸所測得的病毒型,目前感染上述4種病毒為其中的7成;其餘33型、52型、58型等在亞洲感染率較高,儘管藥廠宣稱施打後有交互保護作用,但接受施打後並非百分之百保護,因此對於其他型病毒導致子宮頸癌的HPV,還是需要定期做抹片檢查。
▲美食家韓良露,日前傳出罹患子宮頸癌過世,提醒民眾需要定期做抹片檢查。
最重要的,如果女性已經感染上述四型病毒,那麼施打疫苗是完全沒有療效的!消基會提出質疑,大部分的醫師,並不常推薦病人先做病毒的DNA篩檢,就直接予以施打;這不僅誤導病患知的權利,更在浪費民眾的血汗錢(1劑4千元,3劑就要上萬元),有些民眾還以為注射疫苗後就不會罹患子宮頸癌。
消基會強調,日本等國家誠實地提出成效檢討,也經常會報導有副作用的情況,反之,我國的衛生單位,卻不見任何資訊的提供。對於消費者與納稅人來說,疫苗成效的資訊實在很不對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