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爹不疼、娘不愛!商辦行情吹寒風

房地合一稅拍板定案,35~45%的高稅率逼退外資棄守台灣,若再加上壽險資金及個人資金流向海外置產,商用不動產已落至「爹不疼、娘不愛」的窘境。

文.顏瓊真

房地合一稅拍板定案後,相關後遺症的討論紛紛出籠,其中因35~45%高稅率,迫使外資棄守台灣,轉進亞洲其他國家,而台灣打房也讓國內資金大幅流向海外,使得商辦市場「爹不疼、娘不愛」,成交量持續下滑。

政策逼退 外資棄守

戴德梁行研究顧問部協理薛惠珍指出,由於壽險投資房地產資金外流及房地合一稅制改革等因素,今(2015)年第二季房地產交易量大幅下滑,買賣成交量(不含土地)僅新台幣86.23億元,較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別銳減63.3%、16.9%。

買氣雖然一路下挫,但因市場尚未出現倒貨現象,且賣方融資成本仍處於低檔,價格未見明顯鬆動,只是買方對價格下調有更大的期待,致買賣雙方對價格無交集,終令交易量持續萎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薛惠珍指出,房地合一稅於六月拍板確定,對於本地企業是以稅率17%併入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影響較為有限,但外商投資法人受衝擊頗大,以台灣分公司的持有方式,其不動產交易利得稅率將大幅增加為35~45不等,大幅壓縮資本利得空間,儼然對外資投資台灣房地產築起一道高牆。

薛惠珍說,雖然房地合一稅採日出條款,要明年一月一日才啟動,因此,想要適用舊制的外資買家,仍有未來半年的進場時機,但為因應明年新制上路,據了解,外商私募基金正在研擬交易架構的調整,例如境外交易或成立子公司,期能調整出符合投資效益的架構。

外資企業談到,若在台灣投資的交易成本的稅費增加,侵蝕到投資獲利,則不排除棄守台灣,轉移陣地至其他亞洲國家投資不動產。

土地買盤轉往台北市以外

薛惠珍表示,房地合一稅目前影響投資市場的主因,仍在於投資人認為市場價格已來到高點,買賣雙方的價格認知普遍存在差距,預期下半年投資交易量仍處於低水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戴德梁行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楊長達指出,今年第二季前十大土地交易中,僅有一宗位於台北市,即元利建設以自然人名義,標得位於東方工商南側約三六七坪之軍方土地,其餘九大土地交易皆不在雙北市,其中桃園市與台中市等二都即占了六宗。

從土地投資區域的轉向,不難看出定調「自用住宅免稅額四百萬元」的房地合一稅,除了將導引產品規劃朝向中小坪數外,也將開發商推向一、兩千萬元總價帶為主的桃園、新竹和台中等地區。

防陸資炒樓 持有戶數設上限

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趙正義也談到,政府對於陸資來台投資房地產的態度是愛恨交織,一方面希望開放他們來投資,但又怕他們來台炒樓。因此,政府宣布自七月一日起,規定陸客買單一社區以10%為上限,據了解,有意來台的陸資或個人都對此表示失望。

趙正義說,2008年金融海嘯前,外資對台灣商用不動產的投資金額都有五、六百億元,但隨著資金投資報酬率從10%以上,一路下降至6~8%,到目前約3~5%,使得外資來台投資金額年年下降。

如今,政府推動房地合一稅,對於外資企業採取四五%的高稅率,勢必使投報率再往下降,在「無利可圖」下,只有迫使外資企業棄守台灣。

他擔心,長期下去,台灣的未來處境將更糟,因為不只是外資「錢不進來」,台灣資金外流的情況也會更嚴重。

仲量聯行估計,去年全年境外投資總額為新台幣330億元,但今年截至六月初,境外投資額已達新台幣四三六億元,其中,壽險公司對外投資的腳步愈來愈積極,錢的流出更快速。

國內游資充沛 買家不出手

國內前十大壽險業者至今年第二季,尚可用於投資不動產的餘額達新台幣三.六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一六.四%,顯見國內游資仍為充沛,惟因政府針對壽險業投資國內商用不動產的限制,以及主要都會區偏高的資產價格,使投資方在考量最低投報率後,多數仍維持觀望的態度。

高力國際也提到,不動產市場基本面受政策的衝擊,尤其是稅制和融資管控,使本季交易量低迷,投資人普遍對後市抱持觀望態度,除非價格修正給予足夠的進場誘因,預期觀望氛圍將會持續。反觀,有意出售之賣家應把握時機,以免價格面臨更大幅度的修正。

趙正義另談到,財政部在七月三日召開一千五百億元的招商投資說明會,釋出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投資商機案源,包括促參(BOT等方式)、招標設定地上權、都市更新及商港區投資開發等不同類型七十三件,另台北市政府於十日也召開六大開發案的招商說明會。

就其與外資和壽險業的接觸來看,他們都反映,在台投資,若是政策不友善或不利投資,就寧願持觀望態度。換言之,政府如何引導民間豐沛的資金促進經濟發展,將是台灣當前發展的重要課題。(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76期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

關鍵字: 理財周刊個人資金海外置產壽險業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快訊/台積電董事會通過每股配4.5元 6月12日除息

快訊/台積電董事會通過每股配4.5元 6月12日除息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召開第一季董事會,會中重要決議包括核准配發2024年第四季之每股現金股利4.50元,並預計在6月12日除息,7月10日發放股利,另外,也為了因應基於市場需求預測及技術開發藍圖所制定的長期產能規劃,核准資本預算約美金171億4,140萬元,至於股東會,則預定6月3日於新竹喜來登大飯店舉行。

2025-02-12 13:54

快訊/台企銀爆2分行前員工挪用公款 挨罰200萬

快訊/台企銀爆2分行前員工挪用公款 挨罰200萬

台企銀(2834)爭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金管會今(12)日公告,該銀行世貿分行、汐止分行2處都有前銀行員舞弊,先開罰200萬元。

2025-02-12 18:04

台積電董事會冷處理關稅議題 外媒預測赴美投資全落空 

台積電董事會冷處理關稅議題 外媒預測赴美投資全落空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台積電(2330)此次破天荒在美國舉行董事會,將可能做出美國投資重大決議,尤其在美國總統川普喊出要對台晶片課稅之際,FT文中列舉台積電在董事會後可能宣布三大措施,不過今日台積電董事會決議出爐,和每次例行董事會決議相類似,完全沒有特別提及美國相關投資訊息,和外界預期的結果完全相反。

2025-02-12 14:54

台積電員工分紅金額創高! 平均每人領182.59萬元

台積電員工分紅金額創高! 平均每人領182.59萬元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12日首在美召開董事會,核准2024年度員工業績獎金與酬勞(分紅),總金額高達1,405億9,256萬元,創下史上新高,以台積電最近一次永續報告書揭露員工人數7.7萬估,平均每人可以拿到182.59萬元。

2025-02-12 14:34

台股ETF受益人1041萬人締新猷 00919、00878、0056共15檔創高

台股ETF受益人1041萬人締新猷 00919、00878、0056共15檔創高

台股ETF集保戶股權分散2月7日最新統計資料顯示,66檔台股ETF受益人周增11.5萬人,是繼2024年4月19日以來單周增加最多人數,總人數來到1041萬人創下歷史新高,若以單檔表現來看,總共有39檔呈現周增加,其中包括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高股息(0056)等15檔台股ETF的受益人數同創新高,進一步觀察這15檔中有7檔是高息型,7檔市值型,1檔產業型,整體來看,高息型與市值型擁護者勢均力敵,不過高息ETF上榜的都是季配型的,顯示出季配型還是相對月配型的受青

2025-02-12 09:50

MSCI季度調整!全球指數增刪2檔 台光電、嘉澤端子入列

MSCI季度調整!全球指數增刪2檔 台光電、嘉澤端子入列

MSCI(明晟)今(12)日凌晨公布最新一次季度調整,台股在全球標準型指數成分股增刪2檔,新增台光電(2383)和嘉澤端子(3533),剔除南亞科(2408)和華新(1605)。

2025-02-12 08:43

鴻海、日系車廠攜手跨大步! 劉揚偉:1、2個月後有好消息

鴻海、日系車廠攜手跨大步! 劉揚偉:1、2個月後有好消息

鴻海(2317)今(12)日於土城總部舉行新春開工團拜,董事長劉揚偉也親自出席主持,媒體詢問「日產(NISSAN)」搶親下文,劉揚偉鬆口「不是併購,是合作案」,全案有望在未來1、2個月內釋出好消息。

2025-02-12 11:32

年後賺2.1萬紅包!6檔抽籤股今起申購 威力德生醫價差最大

年後賺2.1萬紅包!6檔抽籤股今起申購 威力德生醫價差最大

本周從今(12)日起共有六檔抽籤股準備起跑開放申購,其中威力德生醫(7713)12日起開放申購,承銷價55元,以11日收盤價76元計算,有21000元的價差。

2025-02-12 00:02

閎暉斥資14億元公開收購日本FDK 跨足能源電力領域

閎暉斥資14億元公開收購日本FDK 跨足能源電力領域

機構整合元件廠閎暉(3311)今(12)日重大訊息宣布,擬公開收購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標準板上市公司日本FDK株式會社45%股權,收購價為每股435日圓,初估收購金額67.54億日圓(折合逾新台幣14億元),兩家公司將加強合作,閎暉將藉此跨入能源電力產品的布局。

2025-02-12 17:11

星宇航空入選MSCI全球小型指數 股價大漲7%

星宇航空入選MSCI全球小型指數 股價大漲7%

MSCI公布最新季調清單,全球小型指數新增星宇航空(2646)及台灣虎航(6757)兩檔航空股,顯見航空後市受到高度矚目,激勵星宇今股價一度漲近7%至29.25元,寫下近4個月來新高,截至上午11時成交量逾3.2萬張。

2025-02-12 11:06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