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轉機乍現 誰在主導台股?

不管從外銷訂單年增率或外銷訂單金額等數字來看,目前台灣經濟跟前幾年比起來,並沒有差很多,但對照台股修正幅度,不少個股股價已跌破金融海嘯低點,故絕非僅基本面因素。

文.高志銘

隨著下半年國內經濟數據不斷惡化,GDP保三變保一、外銷訂單連四黑及出口連七衰,市場幾乎一面倒地認為,其正是本波台股修正如此劇烈的主因。但從今年來經濟數據與台股的連動性觀察,外資和內資在資金動向的影響性似乎更大,尤其自九月下旬開始,聯準會升息與證所稅修正案能否塵埃落定,將是新一波資金板塊移動的關鍵。

事實上,相較於追蹤每月所公布的出口總值變化,觀察外銷訂單數字反而更為重要。一般來說,外銷訂單數據出來後,約再過五到六個月才會反映在出口上,亦更能提早看出未來的出口狀況,可視作經濟景氣的領先指標。

近兩次台股大回檔 主圖熱錢撤出亞洲

首先,就2000年來外銷訂單年增率與加權指數的走勢來看,可以發現在金融海嘯前,加權指數多半會走在外銷訂單年增率之前,提早見到高低點,兩者關係直到2010年下半年才出現改變,外銷訂單年增率開始逐步走緩,加權指數卻逆勢向上走高並衝上萬點。由於轉折點剛好是美國QE1結束、QE2推出的時間,自然可解釋為先前台股脫離基本面的多頭行情,應是由資金行情所推升。

如果排除基期問題,改從外銷訂單金額(美元)來觀察,則可看出其與加權指數的走勢相關性似乎更高。隨著外銷訂單金額自2001年低點走高後,加權指數也是同步向上,兩者幾乎沿著同一個上升軌道走升。不過在金融海嘯後,卻出現兩次明顯的背離,一次發生在2011年歐債危機,另一次則是今年美國即將升息的影響,使得台股面臨熱錢自亞洲撤退的衝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數據轉弱趨勢已定 未來反應空間有限

不管從外銷訂單年增率或外銷訂單金額的絕對數字來看,其實目前台灣經濟跟前幾年比起來,並沒有差很多,更別說離金融海嘯時期還有一段非常遠的距離。但對照台股的修正幅度,不少個股的股價已經跌破金融海嘯低點,因而絕非僅基本面的原因。

考量市場對外銷訂單數據轉弱的趨勢,無法在近幾個月立即反轉已有心理準備,接下來除非數字衰退超出預期,台股才有可能因其數據而出現修正,故投資人可從九月二十日所公布的八月外銷訂單數據開始追蹤。

回到關鍵的資金面,先前金管會就曾坦言,今年台股可衝上萬點有絕大部分是外資助陣。今年外資前五月連續淨匯入123.82億美元,帶動累計淨匯入金額達2048.2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絕對是多頭行情的重要推手。

外資賣過頭 率先回補台股

可惜此榮景在之後就出現反轉,多頭行情推手瞬間變身空頭行情幫兇,外資從六月起連三個月淨匯出,累計金額達90.77億美元,把今年匯入的金額吐回73%,光八月就匯出達34.82億美元,創近四十七個月單月匯出新高。上一次外資連續匯出三個月剛好發生在2011年,為外銷訂單金額與加權指數走勢背離的期間,當年七月到九月共淨匯出143億美元,更加印證今年台股的修正跟外資進出脫不了關係。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根據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Mark Mobius)日前的說法,近一、兩個月外資出走台股,主要是來自基金投資人贖回的資金壓力,且並非只有針對台股,而是對整體新興市場都有調節,這點從外資自六月來對新興亞股均轉為賣超可以得到證實。墨比爾斯同時表示,台股這波殺盤在亞股中的跌幅為數一數二的重,不排除會從中尋找加碼標的與機會,果然,外資在九月第二周就先回補台股。

至於外資回補力道能否延續,應該還是要等美國利率政策底定後才能知道。目前國際熱錢仍不虞匱乏,即便最早實施QE的美國已終止,並即將進入升息收資金的階段,但為了達到擺脫通縮目標的日本QQE,以及歐元區QE仍持續進行中,甚至歐元區還有可能延長時間並擴大規模,加上中國也不斷藉由降息和降準等方式,推出中國式的QE,預估這些撒出的資金,最終仍會變成熱錢在國際間流竄。

待多空方向顯現再行順勢操作

美國聯準會升息後,各金融商品究竟是繼續朝負面發展,又或者利空出盡地反應,其實誰也說不準。這一切疑問,等到美國利率政策明朗化後,各市場的多空方向出來,自然會給投資人明確的答案,屆時再來順勢操作即可。

除了美國利率政策將影響國際資金流向外,立法院的證所稅修正案也將牽動內資回籠的意願,對於中小型股的資金活水極為重要。主力色彩濃厚的生技股近期已有資金提早卡位的動作,破冰行情頗有蓄勢待發的姿態。

依相關數據來看,八月雖受到電子業庫存調整衝擊,以及蘋果組裝遞延拉貨(八月中才開始量產),整體營收呈現旺季不旺的表現,上市櫃公司合計營收2.41兆元,月減1.1%、年減3.5%,連第二個月下滑;不過,預估上市櫃公司的九月營收將有望回溫,應不至成為基本面的拖油瓶。

另一方面,蘋果iPhone 6S預購狀況十分火熱,跌破唱衰人士的眼鏡,蘋果並表示首周末的預購量有機會超過去年iPhone 6的一千萬支,連帶對蘋概股的拉貨有上調的空間。由於台積電(2330)和鴻海(2317)等供應鏈營收,占台股整體上市櫃公司的營收比重達四分之一,預估隨著鴻海進入量產與蘋概股拉貨力道轉強,加上中國十一長假前的鋪貨效應,蘋概股九月營收動能轉旺可期,足以成為支撐整體營收成長的引擎。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86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關鍵字: 理財周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積電釋善意! 美媒人爆5月AZ新廠剪綵力邀川普站台

台積電釋善意! 美媒人爆5月AZ新廠剪綵力邀川普站台

台積電(2330)出手解救英特爾(Intel)困境的傳言四起,雖然公司未進一步表態,但美國媒體已先披露「公司5月亞利桑那州(AZ)新廠剪綵,計劃邀請美國總統川普站台」。

2025-02-13 11:40

川普加稅動機揭秘 科技專家揭「拯救英特爾3策略」

川普加稅動機揭秘 科技專家揭「拯救英特爾3策略」

看到河道有人寫華爾街跟Reddit盛傳川普對台積電的處理方式,既然消息已經滿天飛,我也可以解除封印、寫寫我所知道的訊息了⋯

2025-02-13 11:25

輝達新晶片來不及上市! 郭明錤爆2款量產延期

輝達新晶片來不及上市! 郭明錤爆2款量產延期

知名分析師郭明錤今日發文表示,遊戲玩家和重度使用者都想入手RTX 5090和5080,會因晶片供應的限制造成缺貨。

2025-02-13 11:21

規模百億ETF近1月績效一次看 3檔超車0050

規模百億ETF近1月績效一次看 3檔超車0050

儘管川普再揮關稅大刀,以及DeepSeek模型推出引發AI股估值調整等干擾為台股增添波動,台股市值型ETF檔數有十多檔,若進一步關注規模在百億元以上、市場熱度高的產品,合計有6檔,包括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富邦公司治理(00692)、元大臺灣ESG永續(00850)、國泰台灣領袖50(00922)與群益台ESG低碳50(00923),近一月表現皆不俗,打敗0050包括00923、00922、006208等3檔。

2025-02-13 09:57

英特爾出現救星!股價創逾2個月高點 3天漲逾17%

英特爾出現救星!股價創逾2個月高點 3天漲逾17%

根據國際金融服務供應商貝雅(Baird)發布的報告,美國政府可能正在推動一項涉及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和台積電組成合資公司的計畫。受此消息面激勵,英特爾股價在12日收盤大漲逾7%、台積電(2330)ADR下跌逾1.1%。

2025-02-13 10:40

蘋果發展「機器人」有眉目! 郭明錤:人形、非人形都研究

蘋果發展「機器人」有眉目! 郭明錤:人形、非人形都研究

擁「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外號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個人X平台上指出,美國科技大廠「蘋果(Apple)」正在研究人形與非人形機器人,目前這些產品仍處於內部的概念驗證(POC)階段。

2025-02-13 10:55

川普下一個目標是油價!老謝:台灣增加對美購油 台幣易升難貶

川普下一個目標是油價!老謝:台灣增加對美購油 台幣易升難貶

川普於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觀察23天以來表現,並以「川普指揮棒下的新投資」為題撰文,對大小事都管的川普,讓金融市場迅速調整腳步,反映在比特幣、黃金、油價等議題上更是明顯,老謝直言「川普下一個目標可能是油價」,接下來台灣要增加在美國的投資,也許要改變油氣的配置,增加對美國購油,天然氣及農產品,而央行貨幣政策需要放手匯率,台幣今年易升難貶,但在日本升息下,日圓貶至161.95已到盡頭,老謝直言「便宜的日圓也將接近尾聲」。

2025-02-13 10:37

漲到受不了! 南韓造幣廠停賣金條

漲到受不了! 南韓造幣廠停賣金條

受到國際金價猛暴性飆漲影響,南韓造幣廠正式向外宣布暫時停止金條銷售業務,消息一出加深投資人害怕「買不到」的心理,進一步推升貴金屬吃緊市況。

2025-02-13 09:40

領錢了!一早4萬元入帳 還有17筆給付月底前發放

領錢了!一早4萬元入帳 還有17筆給付月底前發放

勞保局每月固定入帳的各項給付接力發放,今(13)日起至月底,共有18項給付接連入帳,今天有國民年金保險生育給付率先入帳,每生1名寶寶可領近4萬元,雙胞胎以上按比例贈給;另攸關近194萬人的勞保年金給付將在26日入帳,平均每人可領1.92萬元。

2025-02-13 09:36

台企銀董座4個月未進公司 劉佩真「合規」3關鍵

台企銀董座4個月未進公司 劉佩真「合規」3關鍵

台企銀(2834)爆出董事長劉佩真上任後長期未進公司但薪水照領的爭議,《ETtoday新聞雲》取得台企銀向財政部說明相關疑義的書面內容,並有多項「不在辦公室照樣辦公事」證明,文件指出,劉佩真因病居家上班期間有3關鍵舉證皆符合規定,相關資料財政部、金管會皆已掌握。

2025-02-13 13:50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