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孟翰(顏瓊真整理)
新北市鄭小姐問:根據統計,截至今(2015)年9月底,39家國銀吸收存款已達33.96兆元,接近34兆元,創28年新高,這些資金若部分再流入房地產,房市是否可能再起高峰? 台灣房市從2003年SARS過後開始起漲,到2007年時,不少人擔心房市「泡沫化」,加上美國的「二房」事件於2008年下半年逐漸演變成全球金融海嘯,各行各業或多或少都出現過「無薪假」,而台灣房市也確實出現短暫拉回現象。
不過,政府為刺激景氣,除了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外,於2009年初大幅調降遺產及贈與稅稅率至10%,則有效引導海外滯留的資金回台,使得台灣的房市本該拉回整理,若按過往的經驗,整理期間至少也應3~5年,但2008年下半年只經短暫整理,房市旋即呈現反彈走勢,並且多頭行情一路延伸至2014年第1季。
不少人質疑,2009年初調降遺贈稅,究竟吸引多少海外資金回流?因為沒有官方統計數據,很難有個定論,但從當時台北市與台中七期豪宅,以及台北市內湖、南港大坪數高級住宅熱銷,再到新北市新莊頭前重劃區、新莊副都心建案銷售捷報頻傳,另高雄市北高雄的農16特區及美術館區的豪宅買氣強強滾的情形,即不難了解當時市場資金充斥之景況。
台灣早期曾出現「台灣錢淹腳目」情況,代表當時台灣人民普遍處於富裕狀態;反觀今年統計數據,39家國銀吸收存款高達33.96兆元,接近34兆元,創28年新高來看,這一回大家反而沒有太大的喜悅,就好像股市大盤指數在今年4月27日突破萬點大關,來到10002.58點,是台股睽違15年,自2000年4月以來再度站上萬點,但股民也沒有太多喜悅,不像1990年股市上萬點行情時,各證券公司爭相開香檳慶祝的熱絡景況。
其關鍵點就在於大家對未來經濟景氣的不確定性,而出現「理財行為」漸趨保守,寧願把錢存放在較有保障的銀行戶頭。
過去民眾的資金配置大都採三分法,分別放在股市、房市及銀行,但近年股市跌跌不休,即便最近有所回升,但不少股民手中的股票仍處於「套牢」狀態。而房市行情走跌,民眾觀望氣氛濃厚,即便不少人有首購需求,卻又擔心一旦貿然進場,房價明顯走跌,豈不形同買到「負資產」,因此索性採取觀望態度。
另外,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概估統計,降為負1.01%,除了創6年新低,也讓政府今年GDP「保1」變成「負1」,民眾更對前景感到憂慮。
惟行政院隨即祭出短期消費提振措施,預計投入40.8億元,補助民眾購買家電、換手機、國民旅遊等刺激消費方案;這也讓人聯想到,政府為了因應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帶來的消費緊縮效應,於2009年發放全國民眾每人3600元「消費券」,然其效果並不顯著,至於這一次40.8億元的成效則仍有待觀察。
在此,不禁要對政府每年要花超過800億元補貼公教人員18%優惠存款利率提出異議,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換算下來,平均每位國民要負擔約3500元;另試想,18%優惠存款利率爭議甚多,且800多億元是新一波刺激消費的40.8億元的20倍之多,如果能將800多億元部分拿來做公共投資,必定可有效提振經濟,縱然人民的「幸福感」不知可提升多少,至少也能增加就業機會,而不致擔心未來會過苦日子而不敢消費,索性把錢存到銀行裡了。
房價逐漸進入拔河階段
台北市陳先生問:過去,台北市的房子人人搶,所以房價驚驚漲,但現今好像風水輪流轉,有房仲業統計,今年1~8月,台北市的購屋比才1.88%,是六都中最低,這究竟怎麼回事? 最近受邀上電視節目談房市議題時,大家也都紛紛問到,「房價下修,買氣有沒有回溫?」及「房市落底了嗎?」,顯見,今年房市雖拉回整理,但大家還是習慣性的對於占資產主要部分的「房地產」格外關注。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房仲調查今年前三季家戶購屋比,以台北市最低,約1.88%,平均每100戶不到2戶購屋,相較去年同期每100戶將近3戶購屋,衰退情況相當明顯;此外,相較去年同期,六都購屋比都呈現全面衰退,尤其桃園市萎縮幅度最大,下滑1.94個百分點。
此外,住展調查也指出,台北市新公開住宅新屋和預售屋可售戶數,今年前10月戶數只有去年全年一半不到,等於對折腰斬,僅剩2,413戶;另根據自由時報報導,近3個月(5~7月)的買賣揭露案件共8萬93件,總金額830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較也分別減少約19.89%%及24.58%,顯示出近期不動產市場交易已逐漸呈現量縮走勢。
由於近年政府打房動作不斷加碼,再加上明年1月1日又逢3年一度公告地價調整,如依過去幾年國內公告土地現值年年大幅調高(有賣房者,要繳土地增值稅,稅額也會隨之大幅增加),再就最近2年公告土地現值調幅加以推估,明年公告土地現值累計3年調幅約45%左右,恐將創1995年以來新高,如此一來,明年11月課徵的地價稅稅單的數字必將大幅提高。
從以上種種數據及政府的各項抑制房市措施來看,台灣房市反轉的跡象已相當明顯的,不僅部分建商開始出現釋出降價促銷訊息,就連購屋者也開始使出狠狠「殺價」招數,過去從「打8折」談起似乎還是不能滿足購屋者期待,因此,建商也開始有房價進入「拔河」時代的心理準備。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94期www.moneyweekly.com.tw,行動版APP下載http://tinyurl.com/ngpv39u。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