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排是很受消費者歡迎的「平民美食」。(圖/資料照)
記者林信男/台北報導
2015年初,受禽流感影響,國內雞肉供應量驟減,導致雞排價格大漲,甚至出現1份70元的「天價」,且一漲不回頭,令許多消費者直呼,「想吃但買不下去!」《ETtoday東森新聞雲》記者實際街訪後發現,多數民眾認為,雞排售價不應超過50元,其中1名受訪者潘小姐更直言,「超過50就坑人了!」
卜蜂肉食品加工兼調理食品事業處副總張維岳表示,禽流感疫情嚴重時,雞胸肉(每公斤)一度漲至85元左右,但隨著疫情趨緩,雞胸肉價格也逐漸回歸至50到55元;但是,原物料價格下降,雞排售價卻只漲不跌,仍以每份55至70元的價格販售,相當不合理。
《ETtoday東森新聞雲》記者訪問10名消費者(7女3男)對雞排合理售價的看法,有7人認為,不應超過50元,其餘3人則說,70元以內,還可接受。
28歲的上班族洪小姐說,1份雞排,「賣50元差不多吧」,如果原物料已經降價,雞排業者就該適度調整售價,1份雞排從60元漲到70元,「可是我們的薪資水準有成長嗎?」雞排的價格和1個便當差不多,「不覺得很過分嗎?請體諒一下消費者,業者也是靠消費者支持,才有生意啊!」希望業者薄利多銷,調降售價。
假設業者不直接降價,改以促銷活動(例如買3份就打折)回饋消費者,是否可接受?洪小姐說,平常和朋友逛夜市,會兩人吃1份雞排,讓自己有更多「胃納量」,去吃別的小吃,除非上班時和同事團購,否則很少會買2份以上,感覺促銷吸引力不大,「最實際的,就是售價調降啦!」
25歲的受訪者潘小姐也認為,雞排售價不應高於50元,「要守住底線,超過50就是坑人了!」
30歲的上班族劉小姐說,印象中,學生時代買雞排,1份大約40元,現在卻普遍高於50元,自己的購買頻率,也因此減少,從1個月吃2次,變成2至3個月1次,不過,「如果有創意,例如裡面包起司,我願意接受貴一點的價錢。」
受訪者王媽媽則強調,為了身體健康,她很少吃雞排,1份雞排賣70元,還算合理,「去買個雞胸肉,1斤也要40、50塊吧,又要炸,還有人事成本,合理啦!」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