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跟外資打太極 借力使力賺大錢

文.馮泉富

台股在截稿前續創波段新高,眼看加權指數即將挑戰9500點,但是由各方資訊與相關媒體觀察,市場一般投資人並未出現喜氣洋洋皆大歡喜的氛圍。今年行情的漲升結構是很特別的,完全由外資主導與掌控,今年以來累計(統計至十月二十四日)外資買超金額已達四二五八億新台幣。

有量就有價 聚焦150檔

由於外資進出部位大,標的的篩選除了產業基本面以外,首重流動性與總市值,因為這攸關對龐大資金的胃納量。因此,外資買超的標的集中在台灣50與中型100成份股,形成了上周所提的一個市場兩個世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加權指數屢創新高的當下,櫃買指數還在月均線以下震盪整理,對一般投資人而言,除非跟著外資買超標的布局,其他的大部份人則面臨史上最無感的多頭行情。

去年下半年至今,台股的內在結構已有明顯的改變,外資持有台股比率已創40%的新高,台積電市值逼近5兆元新台幣,但是79.8%持股在外資手上,台積電上漲,散戶却賺不到。

日前台股周成交量也創四年來最低,周K線震幅僅0.84%創新低,九月台股的月周轉率剩4.8%,首度跌破5%,這是剔除二月過年的季節因素外的單月歷史新低。

不少績優股 也乏人問津

流動性大降是資本市場非常大的警訊。周轉率愈高代表流動性高、變現能力佳,企業掛牌募資功能彰顯,容易吸引優良企業來台掛牌,進入良性循環。反之,流動性差,企業籌資也難,資本市場功能式微,可能連本土企業都出走,選擇異地掛牌。

舉一些數據為例,看目前市場有多冷清。十月二十四日集中市場交易總額為578.6億,若扣掉外資參與率高的台灣50(207.4億)及中型100(114.4億)成份股,僅剩256.8億,若再扣除種類繁多的各項ETF(71.1億),僅剩187.7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這樣的窒息量再分配給其他的中小型股,難怪成交量低於一百張的個股高達680檔,其中低於五十張交易量的個股為461檔。更驚人的是低於十張的竟高達158檔,其中還不乏績優生(例如全家、安心、誠品、商店街、杏昌、104、德麥等等),集中市場中小型股與櫃買市場一樣冷清,這樣的成交量如何吸引優秀企業來台掛牌?

聚焦第四季暢旺族群

在低量能的環境,流動性風險增加,景氣基本面的條件更形重要。事實上台灣景氣已明顯脫離谷底,進入復甦軌道。根據經濟部公布的九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29.6億美元,創下歷年同月次高,年增率3.9%,是年增率連十六黑後拉出的連兩紅。

綜觀九月七大接單類別,金額最大的資訊通信與電子產品表現非常亮眼,分別達146.3億與116億美元,皆創下歷年單月新高,投資人可屏除旺季不旺的疑慮。

當然,這一回又是「一顆蘋果」救了台灣,iPhone 7的上市與Macbook的大改款,加上中低價手機需求增溫,帶動半導體產業供應鏈與組裝代工訂單增加。

高階製程手機晶片、晶圓代工、DRAM及被動元件模組等產業供應鏈都明顯增加。資通信的相關組裝代工及產業供應訂單也成長。連面板、DRAM產業都出現少有的連續調漲價格局面。

最重要的是,經濟部預估十月接單金額可持續成長,約四三五~四四五億美元,年增預估約4.2%到4.6%,且有機會年底前最後三個月都是正成長,再對照九月北美半導體設備訂單出貨比(B/B值)來到1.05,不僅是七月以來的新高,並且連續十個月站上代表景氣擴張的﹁一﹂以上。

不只半導體產業將呈現淡季不淡,九月份的整體上市櫃第四季的營收應該十分值得投資人期待。

鴻海看俏 面板報價持續上揚

現階段由於量能萎縮,投資人在交易策略上也需搭配市場兩極化的趨勢。一是完全追蹤外資近期持續買超的標的,且第四季正處營運旺季的公司。

例如鴻海,第四季原本就是營運旺季,今年以來股價漲幅不大,股價基期低、本益比低、流動性佳,加上市場顧慮的日本夏普虧損金額快速改善,是投資人可逢低布局的標的。

另外一個策略就是尋找股價基期低,低股價淨值比,或低本益比、產品漲價題材、投信法人買超等等,符合越多項條件越好,容易吸引市場資金關注。由於市場成交低量化,資金會更形集中,短線強弱更為分明。

例如,面板產業過去是兩天打漁五天曬網,所以才會形成股價低基期、低股價淨值比的條件,適逢面板供需出現變化,連續調漲報價,季財報由虧轉盈等題材,重點是投信法人認同,加入買超行列,的確有短線操作空間。

根據IHS公佈十月份面板報價,TV面板32吋報價雖已經過大幅上漲使基期墊高,但仍持續漲價,漲幅仍有2.7%。另外受惠TV尺寸提升,及三星七代線十一月關廠在即,使40吋報價漲13%, 43吋漲10.4%,49吋漲8.8%,55吋漲3.1%,皆優於市場預期,顯示現階段TV面板仍呈現產能吃緊狀況。

目前各面板廠將產能移往獲利較佳的50吋以上面板慣性不變,使IT面板產能也出現短缺,報價持續上漲,依尺寸不同,監視器面板約上漲1~3.4%,NB面板上漲3~4%。(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844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關鍵字: 理財周刊台灣50中型100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積電釋善意! 美媒人爆5月AZ新廠剪綵力邀川普站台

台積電釋善意! 美媒人爆5月AZ新廠剪綵力邀川普站台

台積電(2330)出手解救英特爾(Intel)困境的傳言四起,雖然公司未進一步表態,但美國媒體已先披露「公司5月亞利桑那州(AZ)新廠剪綵,計劃邀請美國總統川普站台」。

2025-02-13 11:40

川普加稅動機揭秘 科技專家揭「拯救英特爾3策略」

川普加稅動機揭秘 科技專家揭「拯救英特爾3策略」

看到河道有人寫華爾街跟Reddit盛傳川普對台積電的處理方式,既然消息已經滿天飛,我也可以解除封印、寫寫我所知道的訊息了⋯

2025-02-13 11:25

輝達新晶片來不及上市! 郭明錤爆2款量產延期

輝達新晶片來不及上市! 郭明錤爆2款量產延期

知名分析師郭明錤今日發文表示,遊戲玩家和重度使用者都想入手RTX 5090和5080,會因晶片供應的限制造成缺貨。

2025-02-13 11:21

規模百億ETF近1月績效一次看 3檔超車0050

規模百億ETF近1月績效一次看 3檔超車0050

儘管川普再揮關稅大刀,以及DeepSeek模型推出引發AI股估值調整等干擾為台股增添波動,台股市值型ETF檔數有十多檔,若進一步關注規模在百億元以上、市場熱度高的產品,合計有6檔,包括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富邦公司治理(00692)、元大臺灣ESG永續(00850)、國泰台灣領袖50(00922)與群益台ESG低碳50(00923),近一月表現皆不俗,打敗0050包括00923、00922、006208等3檔。

2025-02-13 09:57

英特爾出現救星!股價創逾2個月高點 3天漲逾17%

英特爾出現救星!股價創逾2個月高點 3天漲逾17%

根據國際金融服務供應商貝雅(Baird)發布的報告,美國政府可能正在推動一項涉及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和台積電組成合資公司的計畫。受此消息面激勵,英特爾股價在12日收盤大漲逾7%、台積電(2330)ADR下跌逾1.1%。

2025-02-13 10:40

蘋果發展「機器人」有眉目! 郭明錤:人形、非人形都研究

蘋果發展「機器人」有眉目! 郭明錤:人形、非人形都研究

擁「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外號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個人X平台上指出,美國科技大廠「蘋果(Apple)」正在研究人形與非人形機器人,目前這些產品仍處於內部的概念驗證(POC)階段。

2025-02-13 10:55

川普下一個目標是油價!老謝:台灣增加對美購油 台幣易升難貶

川普下一個目標是油價!老謝:台灣增加對美購油 台幣易升難貶

川普於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觀察23天以來表現,並以「川普指揮棒下的新投資」為題撰文,對大小事都管的川普,讓金融市場迅速調整腳步,反映在比特幣、黃金、油價等議題上更是明顯,老謝直言「川普下一個目標可能是油價」,接下來台灣要增加在美國的投資,也許要改變油氣的配置,增加對美國購油,天然氣及農產品,而央行貨幣政策需要放手匯率,台幣今年易升難貶,但在日本升息下,日圓貶至161.95已到盡頭,老謝直言「便宜的日圓也將接近尾聲」。

2025-02-13 10:37

漲到受不了! 南韓造幣廠停賣金條

漲到受不了! 南韓造幣廠停賣金條

受到國際金價猛暴性飆漲影響,南韓造幣廠正式向外宣布暫時停止金條銷售業務,消息一出加深投資人害怕「買不到」的心理,進一步推升貴金屬吃緊市況。

2025-02-13 09:40

領錢了!一早4萬元入帳 還有17筆給付月底前發放

領錢了!一早4萬元入帳 還有17筆給付月底前發放

勞保局每月固定入帳的各項給付接力發放,今(13)日起至月底,共有18項給付接連入帳,今天有國民年金保險生育給付率先入帳,每生1名寶寶可領近4萬元,雙胞胎以上按比例贈給;另攸關近194萬人的勞保年金給付將在26日入帳,平均每人可領1.92萬元。

2025-02-13 09:36

聯詠獲多家外資按讚 目標價上看640元

聯詠獲多家外資按讚 目標價上看640元

IC設計廠聯詠(3034)近日舉行法說會後,吸引多家外資機構的關注,並紛紛調高其目標價。其中亞系外資將聯詠的目標價從550元調升至567元,並重申「中立」評等;美系外資則將目標價從510元提高到575元,同樣維持「中立」評等。日系外資則對聯詠持樂觀態度,將目標價從580元調高至600元,並重申「買進」評等。另外一家美系外資也看好聯詠,將目標價從590元調升至620元,並重申「買進」評等;還有一家美系外資則將目標價從630元調至640元,並重申「加碼」評等。

2025-02-13 13:17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