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謝金河:台股背後潛藏的大危險!

【文/謝金河】

長期以來我們擔心的問題:台股成交量!現在問題終於浮現了。十一月一日這一天,集中市場成交四八八.七億元,TPEX成交一三七億,兩市加起來六二五億,這是新台幣,這個成交量比港股恆生指數的六五六.二四億還少,別忘了香港是用港幣計價的,這一差就四倍多。

假如再拿中國深滬股市來比,那就差得更遠,十一月一日這一天,深圳股市成交二八八○億人民幣,上海成交一九五八億人民幣,兩市合計四八三八億人民幣,換成台幣是二.三兆,大約是台股一個半月的成交量。

美股哪有量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多官員都說,股市量縮是世界潮流,因為經濟不景氣、電子交易上路等問題,全球股市交易量普遍都下滑,這是錯覺。我用美股為例,十一月一日這一天,美國幾檔重量級個股成交量有多大?一是Amazon當天成交五一九.八四萬股,約四一億美元,如果換成台幣,超過一千二百億,那麼一檔Amazon幾乎等於台股兩天的成交量,美國股市哪有量縮?

再看當天Apple成交二三七○萬股,約八億美元,Google成交二一○.九萬股,約十七億美元,FB成交一四六四.二萬股,約十九.一八億美元,而銀行股的美國銀行成交六六○○.八萬股,大約十.九億美元,我單列出這幾檔大家熟悉的個股,換算成台幣都是百億以上。

這次到矽谷參訪,我強烈感受到矽谷創新力量的蓬勃,不論從育成中心,到加速器,或是沒有上市的獨角獸企業,甚至是已上市的Google、FB到Tesla,矽谷從業人員不眠不休要尋找創業成功之路,而最大動能是股票!

投入創新的員工或創業者,他們最期待的是從選擇權分配到股票,每天都「一暝大一吋」,像進到Google的員工,有的雖然配一股兩股,但是八○美元的Google跟八○○美元的Google,員工的感受完全不一樣;也就是說,在美國激勵創新的力量在股市,股市有活力,PE夠高,創業人才源源不絕而來,只有市值夠大、PE夠高的企業,在尋找一流人才相對具競爭力。

像現在Amazon的EPS只有四.三六美元,但股價一直在八○○美元以上,PE已拉高到一七五倍,FB的本益比低一些,也有六一倍。Google本益比稍低,但也有二八.八倍。線上串流的Netflix本益比高達三二八.六九倍。這次被Qualcomm併購的NXP(恩智浦),PE也有三四.一七倍。最近漲幅驚人的Nvidia,股價一度漲到七一.八美元,市值超過三八○億美元,目前PE也高達四五.二七倍。很多獨角獸企業像Uber還虧損累累,據說估值已到六六○億美元,這次我們參訪Airbnb估值也超過三五○億美元,投入這個行業的員工分到股票,大家知道如何共同創造公司價值,勢必全力以赴,就是這股精神讓矽谷創新能量源源不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假如股市被打死了,創新的能量也會跟著減弱,台股正是這個最具負能量的教材,台股出現的四八八億台幣成交量,絕對是一個大警訊,因為台股成交量縮得太不像話,恐怕撐不起九○○○點以上的點數,也撐不住二七兆左右的市值,這當中一旦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巨大變化,例如下周若川普意外當選,全球股市大跌,台股可能因為外資大殺持股而崩潰,這其中如果台積電股價回跌二○元,台股指數恐怕往下修正一○○○點。

內資早已潰不成軍

另一個是本土投資人力量式微,目前大盤成交量約五、六○○億上下,其中外資經常占三○○億左右,而最近很熱門的ETF大約拿走一○○~一五○億,剩下的一、二百億才是本國投資人,這個情況可以看出,今年以來摩台指仍漲十三%以上,但是TPEX指數從一二九.○五跌到一二三.○八,今年已下跌四.六二%。這意味了台股上九○○○點,完全是外資撐出來的假象,內資早已潰不成軍。

而這個現象是在二○一三年證所稅及健全財政補充方案通過,我已預言台股將逐漸失去活力。台股成交量萎縮除了頂不住龐大市值外,另一個現象是本益比壓低,多數個股PE降到十倍以下,大型有競爭力的公司,像台積電可享十五倍本益比,本益比長期走低,連資本市場也失去競爭力,在本益比愈來愈低的情況下,另一個後座力是企業開始尋找海外上市,這是進一步掏空台灣的開始,最具代表性的是聯發科轉投資的匯頂科技。

十月匯頂在上海交易所掛牌,如今連漲十四支停板,從不到二○元人民幣漲到九六.五一人民幣,市值拉高到四二九.四六億人民幣,約二○四八億台幣,如果是在台灣的股市,匯頂已是排行僅次於聯發科的第二大IC設計公司,目前PE是四三.五八倍。台灣第二大的IC設計公司原本是聯詠,今年EPS大約十.五元,目前PE正好是十一倍,假如聯詠轉戰上海股市,PE變成四四倍,那麼股價可達四四○元,PE不同對人才吸納、公司併購完全會出現不同效應。

匯頂這次登高一呼,恐怕是台灣IC設計產業全面竄逃或潰敗的開始,中國仍活絡的資本市場鼓勵新創或創新的企業,有了匯頂的示範,未來想回台上市的企業一定卻步,甚至下一步會有很多企業想辦法從台灣下市,然後出走到中國上市,這個案例從鼎新電腦下市轉到深圳創業板掛牌,搖身一變為鼎捷軟件已開始了,目前鼎捷軟件市值七○.五一億人民幣,PE高達五五九倍;原來是環隆電器改名的環旭電子,目前市值二五六.九八億人民幣,PE也達三四.二五倍,留在台灣的企業眼看本益比愈來愈低,落跑的企業會愈來愈多。

造成台股這個現象的因素很多,但是內外資不同稅是很重要的原因,過去三年來,我不斷大聲疾呼,呼籲政府要重視這個問題,但是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政府都無力解決這個問題,我的好朋友投資專家劉俊杰最近十分感慨地說了一段話:台灣資本市場長期以來努力的成果,正被外資「整碗端走」。政府對外資優惠過了頭,對內資卻壓乾到極致,他認為假如不降內資的稅,那麼就把外資的分離課稅稅率調高到三○%,他憂心地表示,政府若持續漠視,令人心痛的是,台灣績優企業將全部淪為外資殖民地!這是十分沈痛的呼籲。(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907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關鍵字: 先探投資週刊股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快訊/台積電元月營收開獎! 首認地震損失逾53億

快訊/台積電元月營收開獎! 首認地震損失逾53億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今(10)日公佈 2025 年 1 月營收報告。台積電2025 年 1 月合併營收約為新台幣 2932 億 8800 萬元,較上月增加了 5.4%,較去年同期增加了 35.9%。

2025-02-10 13:44

寒假春節旅遊旺 星宇、台灣虎航1月營收寫單月新高

寒假春節旅遊旺 星宇、台灣虎航1月營收寫單月新高

台灣虎航(6757)、星宇航空(2646)今公告1月營收,受惠春節連假與寒假旺季,台灣虎航單月營收年增逾3成、星宇航空年增逾7成,兩者都創下單月歷史新高。

2025-02-10 14:38

漢來美食1月營收年增4成「寫單月新高」 全年拚展店12家

漢來美食1月營收年增4成「寫單月新高」 全年拚展店12家

漢來美食(1268)公告1月營收,受惠春節9天連假聚餐需求高,單月合併營收為7.82億元,月增36.3%、年增40.73%,單月業績再創歷史新高。展望今年,預計全台將展店12家,屆時全台總店數會增加到60家。

2025-02-10 14:14

台積電赴美開董事會 陸行之:技術入股英特爾換免死金牌對股東最好

台積電赴美開董事會 陸行之:技術入股英特爾換免死金牌對股東最好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今日發文表示,台積電要赴美開董事會,不知道是什麼概念,甚至傳出要技術轉移英特爾來換免死金牌,但他認為,目前技術入股對台積電現有股東最好,但期待這些不要全部發生。

2025-02-10 10:40

川普關稅成利多!大成鋼亮燈爆量 中鋼勁揚逾2%

川普關稅成利多!大成鋼亮燈爆量 中鋼勁揚逾2%

美國總統川普擬對進口到美國的所有鋼鐵、鋁製品加徵25%關稅,市場解讀改善2025鋼鐵產業市況,激勵今(10)日鋼鐵股漲勢,大成鋼(2027)、聚亨(2022)、新鋼(2032)、海光(2038)、燁興(2007)、第一銅(2009)等6檔強勢鎖定漲停,中鋼(2002)勁揚逾2%,股市專家指出,洛杉磯大火、俄烏戰爭可能停火,將帶來重建商機,加上2028年奧運建設商機等題材助攻,類股挾有利因素強彈。

2025-02-10 11:28

曾文水庫「枯水期滿庫」破紀錄 經部宣告一期稻作供水沒問題

曾文水庫「枯水期滿庫」破紀錄 經部宣告一期稻作供水沒問題

經濟部今(10)日指出,台灣最大容量的曾文水庫,不僅在枯水期破紀錄仍滿庫,而且已滿水位超過半年了。

2025-02-10 11:03

台銀黃金存摺刷3051元天價 10公克抱1年賺逾萬元

台銀黃金存摺刷3051元天價 10公克抱1年賺逾萬元

受到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戰與宣誓壓低公債殖利率、中國人民銀行(市場戲稱央媽)連續3個月增加黃金儲備等利多消息影響,國際金價持續走揚,台銀黃金存摺今(10)日上午10點半賣出報價來到每公克3051元,再刷歷史新高,去年砸約2萬元買進10公克黃金存摺,若抱到今天高點賣出,估可賺逾萬元。

2025-02-10 11:19

川普擬對台晶片課100%關稅 經部次長江文若11日赴美溝通

川普擬對台晶片課100%關稅 經部次長江文若11日赴美溝通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戰不斷出手,傳出將對台灣晶片課徵關稅,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表示,將派新任次長江文若及產發署副署長陳佩利赴華府與川普團隊溝通,根據規劃,將於11日啟程,希望能有好結果。

2025-02-10 10:43

為閃禁運令 台積電美國廠可能再擴大規模

為閃禁運令 台積電美國廠可能再擴大規模

近期中系IC設計業者接到台積電通知,自1月31日起,16奈米及以下製程相關產品若未經BIS(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白名單中的第三方封裝廠進行封裝,且台積電也未接獲封裝廠認證的簽署副本,將會暫停出貨,藉此確保符合國際規範。

2025-02-10 10:36

擷發科1月營收1451萬元 年增229%

擷發科1月營收1451萬元 年增229%

ASIC設計服務商擷發科技(7796)公告2025年1月營收達1451萬元,較2024年12月營收成長489%,也較2024年同期成長229%。主要歸功於旗下兩大業務「ASIC設計服務」和「AI軟體服務平台」良好的營運規模放大,尤其受惠於通訊SOC陸續進入完工驗收階段,同時隨著設計專案完成進度,相繼有NRE的收入認列,並且積極持續推展ASIC設計服務與AI軟體平台解決方案,是貢獻擷發科單月營收月增、年增的關鍵。

2025-02-10 22:32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