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出身的羅法平近年跨足中國IP市場,旗下夯劇《飛刀又見飛刀》周邊商品熱賣,他也會把彎刀造型銀飾掛在胸前。(圖/商業周刊/攝影郭涵羚)
文/李雅筑
中國影視產業爆發的時刻,一家來自台灣的影視IP(智慧財產)開發商,在超過8千家影視公司的競爭態勢,正脫穎而出。
去年底,它以一齣戲劇《飛刀又見飛刀》在優酷網首輪獨播,拿下23億次點擊率,衝進該年網路劇前五名、骨朵網路影視排行榜總榜冠軍。另一部戲劇《麵包樹上的女人》,光是舞台劇改編,就創下在中國加演近80場、10萬人次觀賞的成績。
玩IP、玩大金流、玩舊瓶裝新酒,這是鑫盛影視——全台最大影視智慧財產開發商進軍中國市場體悟的成功模式。
相較台灣近年戲劇大多虧損連連,還得靠政府的補助金支撐,若用總投資規模和收益來看,鑫盛至今戲劇創下平均6成5投報率。此外,更製作周邊商品延伸IP價值。去年該公司自結年營收新台幣1億800萬元,成長86%,獲利3,700萬元。
今年54歲的鑫盛董事長羅法平,曾參與《流星花園》、《麻辣鮮師》等戲劇製作和籌資,2004年轉戰中國,從安徽電視台節目總製作人做起,深入中國影視圈的他,開始跨足影視智財市場。
敢砸錢選材,開播前已回本
羅法平強調,因電視台、視頻網平台知道IP具一定市場價值,加上在開發過程中,平台對於市場看法、選角的意見也會納進,等於各環節總動員來為此加持。透過IP湊齊一線導演、編劇和演員,自然就會有一大堆資金進來。
也因此風險評估跟著改變,走向「精品偶像劇」,目前他的新劇《第一夜的薔薇》,製作費就超過新台幣10億元。曾有台灣業者問他:投資太高、難道不怕風險大?
他解釋,在電視劇市場,降低風險的方式是預先賣出。
而要賣出的關鍵就是獨特內容,並聯合其他影視公司合作,如此一來,高投資下所獲得的戲劇品質就是取得播出平台青睞的關鍵。事實上,他的戲劇作品事先就被視頻網站收購,等於是先獲利回本。
他觀察,現在台灣影視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心中能承受的一部電視劇投資額,大約人民幣3千萬元到5千萬元,但缺乏一線卡司支撐,除非有平台先埋單,否則作品連播出都難。
羅法平從內容的選擇開始,就跟著市場口味走。「最好的不是從我的眼睛看,我不把主觀性看太重,尤其現在要多了解8、9年級生的想法。」他透過數據和粉絲經濟分析,發現言情小說家明曉溪雖然位居中國作家富豪榜10名外,但之前已有4部作品改編,其粉絲橫跨老、中、青女性,這群人黏著度高、消費力強,因此決定改編開拍《第一夜的薔薇》,找女星趙麗穎主演。
他觀察,隨著大IP的價格越抬越高,動輒上億元,尤其版權被瓜分嚴重,包含電影、電視和舞台劇等都屬於不同公司,無形中分散了市場效益。對此他也反其道而行,不盲目搶下價格哄抬過高的大IP,而是將目光放在大眾耳熟能詳的中、小型內容,不僅改編的彈性較大,也容易給觀眾驚喜。
台灣電視劇製作產業聯合總會會長林錫輝說,台灣影視業作品大多是「孤芳自賞」,常面臨市場接合問題。而進軍中國,鑫盛找到了一條「接地氣」的路,但搶IP的風潮興起後,接下來玩的是資金戰、資源戰,如何在眾多「巨人」面前找到突破的智慧,鑫盛還有艱難的挑戰在後頭。
【更多報導 】
「給警察看一下證件又不會死?」這些人不是沒法律常識,是對「權力」太沒想像力
宅男醫師帶著2支螢光棒,一個人去看五月天演唱會,只為了老婆臨終前的一句話...
一例一休現形錄》倒閉老闆心聲:不是我想苛刻勞工,但愈想守法,虧損就愈大
「存股」毀掉我爸!600萬8年後剩270元,兒悲慟:這檔化成灰我都認得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