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今周刊
Uber轉型和租賃車業者合作,以新模式在台灣重啟服務,但關鍵的計價、拆帳,及過去累積的逾8億元罰款繳納與否,幾個關鍵問題仍左閃右躲,這樣的回歸能給乘客、駕駛充分保障嗎?
4月13日,Uber大陣仗開記者會,宣布與十多家租賃車業者合作,重返台灣市場。行禮如儀的致詞結束後,重頭戲才開始,記者蜂擁而上圍著Uber台灣區總經理顧立楷發問,想釐清眾多疑點,只見他一如過往「實問虛答」。
問他合作租賃車業者名單為何?他回:「業者名稱在叫車時可直接看到,沒特別討論必要。」過去累積的高額罰款與稅金怎麼辦?也僅答:「現在在法律程序當中。」繳或不繳,就是不說。
這場什麼都沒說清楚的記者會,不但無法澄清各方疑慮,許多細節在記者追問下甚至暴露出問題。部分Uber死忠乘客因此感嘆:「服務回來了,但Uber再也回不去了。」
首先,重返台灣市場的Uber,採「即時報價」新模式,與舊版採「基本費加里程數」計價方式不同。Uber指出,不同業者各有定價方式,相同路段或行駛距離費用可能不同。消費者只能透過「叫車、取消、再叫車、再取消」方式比價,不同車行的「競價」機制並未透明。
私下個別談合作,租賃車業者怕怕
Uber語焉不詳,不少車行抱持觀望態度。有業者就說:「交通部沒有點頭確認不違法前,不敢貿然和Uber合作。」
據記者實測,目前列出與Uber合作的車行包括普捷、永鑫、慶賓、浩銅、宏運等;但因合作車行還不多,即使在台北市熱鬧區段叫車也是「一車難求」。顯然Uber服務車輛數還未達一定水準。
一家與Uber合作的業者透露,目前Uber每周結帳一次,主要收取20%到25%「平台費用」。有意「靠行」在車行的司機,必須先付2萬元上下掛牌費,並自付每月靠行費2千元,以及牌照稅、燃料稅、保險費等,或是每天付1千元上下的租金,向車行租車。
Uber亞洲市場負責人Mike Brown在記者會上特別放低身段,感謝交通部長賀陳旦及相關單位「指導」,讓Uber重新與合法租賃車業者合作。
對此賀陳旦接受《今周刊》訪問時說,他兩、三個月前曾和Uber高層會面,「但談不上輔導,我們只是說明立場,要求Uber合作對象應該是職業用車、職業駕駛。他們表示要跟租車業者合作,我們滿鼓勵的。」
本刊調查,Uber半年多前就曾找台北市小客車租賃商業同業公會談合作,近期又私下找不少北市業者磋商。其中普捷公司高層,還曾和Uber業者共赴交通部討論「Uber如何合於台灣法令」。
台北市小客車租賃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王世璋證實,Uber確曾與其接觸,但對討論內容低調不回應,只說「Uber只要合情合理合法,我們都贊同。」
小客車租賃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林順得則說,Uber不曾接觸過全國聯合會,都是私下和個別業者談合作,「談什麼我們不清楚」,萬一發生意外或其他狀況,對業者、乘客都不大好。
Uber台灣最大對手、台灣大車隊總經理李瓊淑則顯得氣定神閒:「Uber退出與復出,都是意料中事。但我們沒想到它選爭議更大的方式回來,把權利義務都丟到租賃業者身上,三納(納保、納管、納稅)也沒解決。」即使Uber回歸消息曝光當天,台灣大車隊股價應聲大跌6.58%,李瓊淑仍十分有信心,本土計程車業者不會受影響。她強調,台灣大車隊積極發展行動支付、行動叫車,是Apple Pay在全球合作的第一家計程車公司,「Uber有的,大車隊也有!」
(閱讀全文…)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061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27歲Snapchat創辦人 身價憑什麼贏川普?
9年募資千億 Airbnb想做Uber做不到的事
中國最強創業女王 連郭台銘、騰訊都搶投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