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勁全民入股參與經營,讓中油五輕成為後勁的公共財?

黄世澤

中油五輕該不該留,學界、產業、環團都已經做了很多研究及評估報告,他們說的全部都對,石化廠商說留下五輕對經濟發展有幫助,後勁居民說他們不要污染很有道理,環團主張原地做自然生態園區也沒有錯,但都是從本位思考問題。

眾所周知,石化產業對台灣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及難以替代性,絕對無庸置疑,但我們要更進一步瞭解發展它所付出的負面代價是對等,是不及,還是有所過之。當然我們希望我們付出負面代價遠不及石化工業所產生的正面貢獻,但這就必須有更多的佐證。否則再多的就業人口與GDP成長,都經不起負面代價的挑戰。所以我們要用宏寬態度來看五輕該不該留?

一、後勁人為什麼不讓五輕留下來?

1、承諾五輕遷廠要實現;為興建五輕,前行政院郝柏村承諾25年後高雄煉油廠遷走,已成為後勁強列主張,後勁人高雄市議員黄石龍、基會董事長羅金柱多次表示堅持政府必須屢行承諾的立場,任何改變後勁人都不會接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石化廠附近致癌率高:最近有很多學者提出石化廠附近居民罹患癌症比例偏高,造成人民恐懼,為爭生存權,反對石化工業浪潮高漲,是人民不要石化工業的主要原因。也是後勁人不讓五輕留下的因素之一。

3、後勁人被中油人欺辱:回顧反五輕歷史,20年前有理性鄉親為國家經濟發展著想,為中油無怨無悔付出,情義再助中油,被指為出賣後勁鄉親的「雜碎」,逐漸被後勁居民唾棄,處境下場難堪,從來沒有中油人去關心他們,以前和他們交朋友的中油人都退休了,「歷史驗證」的提醒後勁人,不會有在地人沒為中油說好話,這是五輕留不來的最大隱憂。

4、經濟官員、中油怠惰:除曹明〔中油前副總理〕外,20多年有那一位經濟部長、中油董事長走入後勁。後勁人感受不到中油的誠意,後勁在五輕動工之後與鄉親愈走愈遠。

5、沒决定誰是五輕股東:五輕留下來除可以穩定石化原料市場供需外,還會有經營利潤,盈餘應由誰來分享,是中油、石化廠商、還是後勁居,中油自始至終沒有說明白,也沒有把五輕殘值多少錢講清楚?沒有决定與誰合作?股東是誰?由誰來負責推動多沒有定調,石化廠商大家多不想付出,要利益,五輕是留不下來。

6、留住五輕、不是玩真的:為什麼說經濟部、中油公司要五輕留下來玩假的?理由很簡單,如果是玩真的為什麼不介入,「經濟部說:中油負責!中油說:上級沒有指示」,且中油僅由林文宏這位「小三」在負責推動,不但層級不過高. 也沒有資源,這種積極的不作為,說要留下五輕?沒有人會相信是玩真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7、演員要結束、觀眾不想走:這種事情在國光石化投資時曾經發生過,當地居民接受了〔民調80%以上贊成〕,環保團體卻不願意離去,最後是環保團體串連利用抗爭技巧及媒體效應,綁架了當地的民意,藉助馬英九的手殺死國光石化。其實,留下五輕不是後勁地方議題,已經成是全國性的環保議題,這種氛圍在後勁己經形成,各自為政的石化廠商是沒有能力突破重圍。

二、為什麼要五輕留下來?

政府承諾中油高雄煉油廠104年遷廠,時程來臨,最近有經濟學者憂心中油五輕關廠,會波及石化產業未來的發展,呼籲政府不能再袖手旁觀,五輕關廠的潛在危機逐漸浮出,年青的五輕關廠後,年邁四輕就會結束命運,桃園煉油廠、大社石化區都留不住,不是危言聳聽。留下五輕發展經濟,執政當局責無旁貸。

中油五輕留與不留的正當性?最近台灣綜合研究院南下,為大高雄產業佈局,探討未來高雄產業的角色,石化工業是重要一環,合併後高雄市有林園、仁大、高雄煉油廠區、大林煉油廠區,是煉油、石化一體網絡,泛中油體系石化上、中、下游的產業鏈不可分割。高雄煉油廠五輕關廠,大社石化區十幾石化廠會「沒命」,台綜院評估高雄產值將減少五千億元,4200人失業,影響層面很大。

其實,中油五輕關廠不只是損失5000億元產值、4200人失業的問題?關鍵是五輕留不住,四輕就沒有理由繼續生產。林園人是不會同意中油拆五輕、留四輕,林園人會要求四輕關廠、新六輕簽落日條款更有道理。這場未來環保抗爭正在醞釀中,這個未爆彈若處理不當,恐將會炸死石化工業。

林園人要四輕關廠理由明確、有道理,後勁反五輕,五輕操作25年要關廠,林園反四輕,四輕運轉35年可以不關廠嗎?後勁人二萬人口生命值錢、林園人八萬人口生命不值錢嗎?反五輕:五輕104年關廠是政府的承諾,政府要有誠信、承諾必須要兌現。林園事件:時任經濟部長的陳履安與林園人簽署調解書,明確承諾民國77年後,林園石化區不會再擴建,政府確沒有兌現。

20多年來,林園石化區有那一家石化廠沒有擴建,產能都增加一倍以上,從18家石化廠增至22家,中油三輕更新變新六輕,煉量從23萬噸變成70萬噸。政府對後勁人要信守諾言,對林園人不需有誠信。在五輕關廠後,林園人一定會站出來,要求四輕關廠、新六輕簽落日條款,屆時將會是石化工業的災難。

中油桃園煉油廠、高雄市大社石化區經濟部都有類似關廠的承諾,附近居民要求經濟部實現諾言的浪潮,接二連三,始終沒有停止,中油尋求桃園煉油廠的替代方案,國光石化開發案失敗,大社石化區107年土地變更事宜,高雄市政府沒有轉折點,現在石化工業處於內憂外患,五輕若再關廠,附近居民抗爭理由更堅定,桃園煉油廠、大社石化區會走入歷史,影響經濟層面不能輕忽。

石化工業是國家基礎工業,高科技、綠能、資訊等各項產業都石化息息相關,失去石化產業經濟會衰退,五輕留不住,是經濟災難的開始。

結論:當然是五輕需要留下來,但不是無條件留下來!建請經濟部長施顏祥率中油高層出面與後勁居民溝通,把留下五輕的供料利益歸給石化中、下游廠商,穩固石化工業才能支撑經濟發展。經營的經濟利益與後勁居民共享,藉由五輕民營化,釋股份給後勁居民,讓後勁人全部都成為五輕的股東,落實全民參與,讓五輕最後成為後勁居民的公共財。

●作者黄世澤,高雄,資深媒體人,主跑石化產業新聞多年。本文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關鍵字: 黄世澤ET論壇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快訊/台積電元月營收開獎! 首認地震損失逾53億

快訊/台積電元月營收開獎! 首認地震損失逾53億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今(10)日公佈 2025 年 1 月營收報告。台積電2025 年 1 月合併營收約為新台幣 2932 億 8800 萬元,較上月增加了 5.4%,較去年同期增加了 35.9%。

2025-02-10 13:44

寒假春節旅遊旺 星宇、台灣虎航1月營收寫單月新高

寒假春節旅遊旺 星宇、台灣虎航1月營收寫單月新高

台灣虎航(6757)、星宇航空(2646)今公告1月營收,受惠春節連假與寒假旺季,台灣虎航單月營收年增逾3成、星宇航空年增逾7成,兩者都創下單月歷史新高。

2025-02-10 14:38

漢來美食1月營收年增4成「寫單月新高」 全年拚展店12家

漢來美食1月營收年增4成「寫單月新高」 全年拚展店12家

漢來美食(1268)公告1月營收,受惠春節9天連假聚餐需求高,單月合併營收為7.82億元,月增36.3%、年增40.73%,單月業績再創歷史新高。展望今年,預計全台將展店12家,屆時全台總店數會增加到60家。

2025-02-10 14:14

台積電赴美開董事會 陸行之:技術入股英特爾換免死金牌對股東最好

台積電赴美開董事會 陸行之:技術入股英特爾換免死金牌對股東最好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今日發文表示,台積電要赴美開董事會,不知道是什麼概念,甚至傳出要技術轉移英特爾來換免死金牌,但他認為,目前技術入股對台積電現有股東最好,但期待這些不要全部發生。

2025-02-10 10:40

川普關稅成利多!大成鋼亮燈爆量 中鋼勁揚逾2%

川普關稅成利多!大成鋼亮燈爆量 中鋼勁揚逾2%

美國總統川普擬對進口到美國的所有鋼鐵、鋁製品加徵25%關稅,市場解讀改善2025鋼鐵產業市況,激勵今(10)日鋼鐵股漲勢,大成鋼(2027)、聚亨(2022)、新鋼(2032)、海光(2038)、燁興(2007)、第一銅(2009)等6檔強勢鎖定漲停,中鋼(2002)勁揚逾2%,股市專家指出,洛杉磯大火、俄烏戰爭可能停火,將帶來重建商機,加上2028年奧運建設商機等題材助攻,類股挾有利因素強彈。

2025-02-10 11:28

曾文水庫「枯水期滿庫」破紀錄 經部宣告一期稻作供水沒問題

曾文水庫「枯水期滿庫」破紀錄 經部宣告一期稻作供水沒問題

經濟部今(10)日指出,台灣最大容量的曾文水庫,不僅在枯水期破紀錄仍滿庫,而且已滿水位超過半年了。

2025-02-10 11:03

台銀黃金存摺刷3051元天價 10公克抱1年賺逾萬元

台銀黃金存摺刷3051元天價 10公克抱1年賺逾萬元

受到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戰與宣誓壓低公債殖利率、中國人民銀行(市場戲稱央媽)連續3個月增加黃金儲備等利多消息影響,國際金價持續走揚,台銀黃金存摺今(10)日上午10點半賣出報價來到每公克3051元,再刷歷史新高,去年砸約2萬元買進10公克黃金存摺,若抱到今天高點賣出,估可賺逾萬元。

2025-02-10 11:19

川普擬對台晶片課100%關稅 經部次長江文若11日赴美溝通

川普擬對台晶片課100%關稅 經部次長江文若11日赴美溝通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戰不斷出手,傳出將對台灣晶片課徵關稅,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表示,將派新任次長江文若及產發署副署長陳佩利赴華府與川普團隊溝通,根據規劃,將於11日啟程,希望能有好結果。

2025-02-10 10:43

為閃禁運令 台積電美國廠可能再擴大規模

為閃禁運令 台積電美國廠可能再擴大規模

近期中系IC設計業者接到台積電通知,自1月31日起,16奈米及以下製程相關產品若未經BIS(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白名單中的第三方封裝廠進行封裝,且台積電也未接獲封裝廠認證的簽署副本,將會暫停出貨,藉此確保符合國際規範。

2025-02-10 10:36

擷發科1月營收1451萬元 年增229%

擷發科1月營收1451萬元 年增229%

ASIC設計服務商擷發科技(7796)公告2025年1月營收達1451萬元,較2024年12月營收成長489%,也較2024年同期成長229%。主要歸功於旗下兩大業務「ASIC設計服務」和「AI軟體服務平台」良好的營運規模放大,尤其受惠於通訊SOC陸續進入完工驗收階段,同時隨著設計專案完成進度,相繼有NRE的收入認列,並且積極持續推展ASIC設計服務與AI軟體平台解決方案,是貢獻擷發科單月營收月增、年增的關鍵。

2025-02-10 22:32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