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頻道內容品質 學者建議向平台業者課稅補助頻道業者

▲NCC大樓(圖/林睿康記者攝)

▲廣告量下滑,頻道業者苦哈哈,NCC如何解?(圖/資料照)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預計今年底可全面數位化,除了每個月固定的收視費用外,外界看好後續加值收入,但是國內頻道業者卻因廣告收入降低苦哈哈,還要達成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自製率要求。台大新研所教授林麗雲認為,政府應該研究向平台業者(系統和電信業者)課稅成立基金用來補助頻道業者,否則很多人將不會再看本土頻道,台灣將成為文化殖民地,「政府再不作為,台灣影視產業將全盤崩解」。

根據NCC的最新統計,台灣有線電視收視戶數有522萬4462戶,普及率有六成,由於今年底可望全面數位化,外界預估,目前採用有線電視寬頻上網用戶數近130萬戶,僅占有線電視用戶25%,還有很大成長空間,加上近年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積極跨入隨選視訊、OTT、智慧家庭應用,因此除了固定的收視費收入外,另一塊則是有潛力的大商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在外界看好有線電視系統商後續的加值收入,國內頻道業者卻因廣告收入降低呈現苦哈哈的局面。立法委員陳歐珀先前在交通委員會曾表示,根據最新的媒體研究廣告量監測資料,今年第一季的廣告收入,有線電視頻道下降12.5%,無線電視更下降35%。而這樣的說法也獲得NCC的認同,主委詹婷怡就說,從廣告主的廣告投放來看,網際網路媒體投放量已超過傳統廣電媒體,「NCC相當關心此一態勢的發展」。

一名無線電視台的資深經理人也曾表示,回顧二十年前,包括中國大陸和東南亞,都相當著迷台灣的戲劇,但是現在的市場規模和二十年前已有很大不同,以八點檔來說,前幾年自製節目都還能獲利,但是這幾年隨著景氣不好的情形下,廣告收入已大不如前,而製作成本卻逐年增加,以戲劇類來說,拍攝一集的成本就要新台幣兩百萬元,若以一週五天計算,一年就要五億多元,若再加上非戲劇類的節目,一年製作成本要八億多元,還沒有加上人事成本,而無線電視台一年廣告營收只有十億左右,財務根本不堪負荷。

財訊雜誌社社長謝金河也舉中視和台視為例表示,過去老三台時代,台視,中視,甚至華視都身價非凡,但目前處境有多慘?中視從蔡衍明的神旺投資入主以來持續虧損至今,今年減資46.71%,股本從13.27億減到7.07億元,現在股價只剩6.64元,也就是說,中視現在股價市值只剩4.694億元。而台視這兩年也陷入虧損,股價剩7.36元,市值只有20.7億元。

對於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後續加值收入的樂觀預估,國內頻道業者卻還要達成NCC的自製率要求。台大新研所教授林麗雲認為,過去韓國在發展影視產業時,是計算廣告量和政府補助後,才確定開放的頻道數量,而且前三十大的財團不得經營系統,只好被引導轉向投資頻道,讓韓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反觀同時期的台灣,政府卻採取低度管制,不僅大量開放頻道,也准許系統商賣來賣去,最後淪為財團掌控,因此要處理結構上的問題,就必須要傷害到既有業者的權益,也就是政府應該研究向平台業者(系統和電信業者)課稅成立基金補助頻道業者,這是必經的過程,否則很多人將不會再訂有線電視系統,不會看本土頻道,只會透過網路去看境外頻道,台灣將成為文化殖民地,「政府再不作為,台灣影音產業將全盤崩解」。

林麗雲建議,政府還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必須成立官方的OTT,把文化部獎勵的台灣的戲劇和節目透過網路傳送到全世界,提升台灣的影響力,初期獲利可能不高,甚至賠錢,但是必須要有「文化戰略」思維。

關鍵字: NCC有線電視電信業者頻道業者媒體產業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灣有線電視「身價非凡」?美國已呈現傳統和串流「死亡交叉」

台灣有線電視「身價非凡」?美國已呈現傳統和串流「死亡交叉」

台灣有線電視多系統經營業者(MSO)近年交易頻傳,交易金額動輒都新台幣上百億元,外界指稱「身價非凡」。但是在跨區經營的削價競爭、中華電信MOD「潛規則解套」和行動網路盛行的諸多影響下,有線電視的整體營收早已大不如前。至於香港有線電視iCable,因虧損15.03億港幣不得不引進「中資企業」投資;美國調查公司Leichtman Research也警告,目前美國有線電視訂閱戶約4861萬,Netflix訂閱戶5085萬,傳統和串流終於來到死亡交叉時刻。

2017-06-21 20:05

「東森電視案」後的三個問題 NCC下一門功課

「東森電視案」後的三個問題 NCC下一門功課

「台數科收購東森電視案」,突顯出「系統商是否可以擁有全國性新聞頻道?」、「上市公司適不適合購買媒體?」以及「系統台貸款比例多少才合理?」三大問題。由於未來媒體交易的事件還會再發生,如何從這個交易案中建構出一套完整的媒體交易原則,才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和專家學者要思考的下一門功課。

2017-06-03 16:14

否決東森電視案 NCC:考量市場秩序、財務和過去表現

否決東森電視案 NCC:考量市場秩序、財務和過去表現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否決「台數科收購東森電視案」後,支持此交易案的人士批評聲浪不斷。NCC3日非常有耐心的再次說明,指稱之所以否決此交易案,在於台數科「區域獨佔性大」、「易有差別待遇」、「曾有任意移頻不良紀錄」和「高財務槓桿操作」,不足以經營東森電視。

2017-06-03 11:48

NCC否決「東森電視案」關鍵 台數科本身體質不佳

NCC否決「東森電視案」關鍵 台數科本身體質不佳

「台數科收購東森電視案」遭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否決,支持此交易案的人士近日不斷以NCC委員屈服於反對勢力的奧步進行抨擊。回顧NCC審查此交易案的過程,NCC委員早在公聽會和聽證會上,不斷詢問台數科要如何經營東森電視?以及在高財務槓桿的操作下,要如何提升東森電視品質?而最新一期《鏡週刊》也分析,台數科本身的體質,無法讓東森電視的未來加分,才是NCC最後做出否決決議的關鍵。

2017-06-02 20:29

東森電視案遭否決 媒觀和媒改肯定NCC但盼反壟法儘速公布

東森電視案遭否決 媒觀和媒改肯定NCC但盼反壟法儘速公布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週三否決「台數科收購東森電視案」,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2日發表共同聲明,除了肯定NCC的審理態度,也呼籲NCC應該信守先前的公開承諾,《反媒體壟斷法》草案應於今年六月底前儘速公布,切勿拖延,以符合公民社會自反媒體壟斷運動之後的期待與保障媒體市場的多元發展。

2017-06-02 16:07

有線系統和電視台漸成慘業 謝金河直言電視台最不能投資

有線系統和電視台漸成慘業 謝金河直言電視台最不能投資

台灣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近年受跨區經營的削價競爭、中華電信MOD「潛規則解套」和行動網路盛行的諸多影響下,整體營收已大不如前。而頻道業者的狀況也沒多好,財訊雜誌社長謝金河直言,如果拿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電視台是最不能投資的產業,整個產業早已陷入惡性循環,只是局外人不知情而已。

2017-06-02 13:16

東森電視案 NCC將依法和行政慣例審查 傳中部某地方首長阻撓

東森電視案 NCC將依法和行政慣例審查 傳中部某地方首長阻撓

「台數科收購東森電視案」即將接近尾聲,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會怎麼判?外界都在看。NCC表示,將參考愛爾達、旺中和永佳樂案例決議,要有一致性。回顧這些案子,垂直整合部分包括訂出必須切割新聞頻道的停止條件(旺中案),黨政軍部分包括直接駁回(永佳樂案)和限期(三個月)排除(愛爾達案)。就在這些不利於台數科的前決議下,傳出中部某地方首長不斷透過各管道關切,要NCC放棄行政慣例。

2017-05-17 23:00

東森電視案怎麼判?NCC:參考過去案例 決議要有一致性

東森電視案怎麼判?NCC:參考過去案例 決議要有一致性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17日再度審查「台數科收購東森電視案」,不過仍然沒有結果,續行審議。NCC副主委翁柏宗表示,將參考愛爾達、旺中和永佳樂等過去案例,決議要有一致性,相信很快會有結果。對於此案深陷「黨政軍爭議」,翁柏宗說,由於投資事實存在,會按現行黨政軍條款依法審理。

2017-05-17 16:12

「東森電視案」觸犯黨政軍條款 余啟民:NCC應依法行政

「東森電視案」觸犯黨政軍條款 余啟民:NCC應依法行政

台灣科技產業法務經理人協會12日下午舉辦的「數位經濟下之共享經濟研討會」。對於「台數科收購東森電視案」已確定有「黨政軍」成分,協會秘書長余啟民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雖然「黨政軍條款」需要調整,但是在沒有修法的情況下,NCC應「依法行政」,不應該有「額外解釋」,避免衍生枝節。

2017-05-12 22:48

「通靈少女」帶來的啟示 充裕資金是媒體發展關鍵 NCC委員注意了嗎?

「通靈少女」帶來的啟示 充裕資金是媒體發展關鍵 NCC委員注意了嗎?

由公視和HBO合作拍攝的「通靈少女」大受好評,製作費用雖然HBO Asia不願透露,但外傳約70萬美元,若以第一季六集計算,每一集約新台幣300萬元。從「通靈少女」可知,拍出一齣好的戲劇,絕對需要資金,而「台數科收購東森電視案」,最令人詬病的,買賣價金是台數科全部向銀行貸款而來的,所以在此交易後,台數科是要擠牙膏,拿東森電視的股利還貸款,試問還會再投入資金製作出品質優良的節目和戲劇?

2017-05-10 10:52

「新新併」首關!新光金紀念品領至10/3 44萬委託書徵求起跑

「新新併」首關!新光金紀念品領至10/3 44萬委託書徵求起跑

中信金(2891)搶親新光金(2888)遭金管會否決,惟台新金(2887)若想與新光金完成合併,下個月(10月)股東臨時會是第一關,而約有資格參與此次股臨會約44萬股東近日將陸續收到股東會通知單,據了解,二大股東檯面下徵求委託書已接近肉搏戰,盛況超過去年6月董事會改選。

2024-09-17 12:48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