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年金面臨破產,年金改革勢在必行,民眾須提早準備規劃理財計畫,退休後的生活品質才有保障。(圖/示意圖/路透社)
撰文/蔡美萱
在年金改革後,包括已退休者、將退休者及未退休者,將直接衝擊著其未來退休生活費用及生活方式的安排,如不審慎因應,可能衍生出更大的社會問題。
為此,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FPAT)共同舉辦「年金改革時代下的財務規劃策略」論壇,針對我國高齡化社會與年金改革等議題,邀集各界專家深入探討。
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理事長李長庚表示,年金改革的過程中,每個人的想法都不盡相同,但是我國推動年金改革是勢在必行的。
回顧年金制度,是以當時的人口社會結構、家庭組成,加上當時經濟發展階段、資本市場成熟程度,以及所能使用的金融商品等條件限制下所制定的,而隨著時間的改變,所有環境條件都會改變。因此,年金制度就像機械表一樣需要重新校準。
李長庚指出:「連手表都需要校準了,怎麼可能年金制度不用校準。」年金制度改革的問題在於如何減少校準過程中,對每一個人的負面影響,把每個人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這也是年金的目的──照顧最大公約數的民眾。
年金改革帶來新價值鏈
同時,「每一個政策的改變,都代表新契機的出現。」期待透過年金制度的改革,為台灣財務規劃形成產業聚落,讓優秀的財務規劃者可以提供民眾更全新的服務。
台灣有新台幣27兆元的資金外流,且銀行目前超額流動準備也差不多有10兆元,這都顯示台灣的投資機會相對較少,若有2至3成的資金可以留在台灣,即台灣的資產池將會多出好幾兆元的資產,輔以好的商品規劃、商品配置、理財服務的提供等價值鏈的產生,台灣新產業聚落指日可待。
每一個人都會老,今天我們在職場上、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總有一天要退下來,退下來之後如何可以安度老年,趁現在還在職場,還有能力有餘裕可以規劃的時候,就該好好規劃,才能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很自由、有尊嚴的終老。
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秘書長黃崇哲則強調,台灣人口將快速改變,2017年大部分人集中在中壯年,但大約到了2060年時,人口結構將呈現倒金字塔型,人口不但快速老化,消費能力及財富也隨之變化,要如何處理這個重大的變化,將是政府面臨的嚴峻考驗。
各國年金改革的做法不外乎晚點領、領得少,增進年金財務的永續性,大部分國家藉由提高最低退休年齡,讓工作期間拉長擴大繳保費的期間,以換取適足的年金給付,但幾乎沒有國家採取直接刪減名目給付的做法。
大部分國家採取改變年金給付的指標,以降低現行年金給付調升機制,另外,許多國家採取增稅與調高給付制的保險費率,或是降低行政成本也都是常見的做法。
年金改革的第二種方式則是提高退休所得適足性,如有些國家採取擴大志願性私人年金的覆蓋範圍,有些國家採取追溯年金積點,或降低中斷年資造成的損失,另外,還有提高提撥制年金的提撥率,並降低年金領取者的實質所得,以及採降低年金管理行政成本,同時促進年金投資的安全性。
觀察主要國家年金概況,澳洲目前年金所得替代率約44%、智利約32%、法國約55%、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約52%至57%。
目前台灣公教所得替代率已被受限,未來勞工也可以感受到政府對勞工退撫制度進行相關調整,若調整是依國際標準的方向來做,可以預期所得替代率將只有一半。
跨出新時代銀髮經濟
至於台灣如何跨出新時代銀髮經濟?黃崇哲認為,這需要國人、政府以及金融機構三方面一起來努力。
首先在國人部分,應透過教育喚起國人的高齡理財規劃;其次政府透過福利政策以及財政政策的再調整,如調整現行社會福利中年金給付以及實物給付內容、整理閒置公有土地資源調整利用,最重要的是以台灣永續經營觀念處理高齡問題;在金融機構方面,從世代財富服務內容調整、金融商品設計開發銷售以及參與設施設備經營開發。
威盛保經總經理王信力指出,台灣於2017年步入高齡社會,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意即台灣只花了8年的時間,就達到國外30年,甚至50年才達到的超高齡社會。
台灣沒有充裕的時間調整社會結構、調整老人安養措施、調整銀髮措施以及年金改革,台灣要在短時間內進行多項改革,讓人不禁擔憂。台灣的長照1.0制度走了10年的時間,現在才要推動長照2.0,如果再走10年,就進入了2027年,屆時台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若長照2.0不成功,台灣還有成功的空間嗎?
學習理財積存退休人生
對於公教退撫制度改革,富鴻理財規劃顧問公司總經理羅秀珠表示,已退休者、主要是60、70年代進公部門工作者,這族群由於調薪幅度高,且在退撫新制下,共同提撥的期間短,也就是提繳少、領最多的族群,享受到台灣經濟奇蹟的果實,理財成果豐碩者,偏多是不動產持有者,所以,受年金改革的衝擊有限,較有足夠的緩衝空間。
至於接近退休者,即1995年7月1日以後才進入公部門者,由於這族群適用共同提撥制提繳,但已無法享受相對較高的給付率,雖有心理層面衝擊,但因仍在職,可以重新評估,做好未來的退休財務規劃,並可在職場做最後衝刺,爭取升遷,或者學習理財,規劃自己想過的人生。
另一方面,對於年輕在職者來看,這族群因新進公部門,擔心自己提撥的退撫金將來65歲時是否領得到,因此是年金改革的支持者,建議這族群可以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價值,努力工作,爭取升遷機會,且因為年輕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學習理財,積存自己的退休金,這時應偏向積極型的投資,獲得時間複利的效果。
新富聯合理財規劃顧問公司副總經理張禹治則指出,雖然政府已推動私校教職人員自選退撫計畫,但執行的學校不多,且調查顯示,逾9成的私校教職人員可能不了解這項計畫,尤其,30歲以下的新進教職人員選擇保守型操作的比率高出穩健型以及積極型多達1倍,顯示私校教職人員很多人仍不懂私校退撫制度。
張禹治強調,天上不會掉禮物下來,且過去退休的恩給制、所謂的終身俸,如今已難以實現,這時與其花時間上街頭抗議,不如好好弄懂退休金制度,乃至於自己該如何規劃退休金,可能之後的退休生活還會比較愉快些。
至於要如何善用財務規劃,強化退休保障?台灣金融研訓院特約講座講師吳盛富指 出,看懂大方向比什麼都重要,首先就是待在對的國家、對的地方,也就是,投資首先要選對的就是國家,如果國家選錯了,大前提錯了,後面也都是胡扯;其次則是要選對產業;第三要選對信用週期。
面對民眾如何因應年金改革後的退休生活,與會專家異口同聲共同呼籲,在退休規劃準備中,如能越早擬定有紀律性、計畫性的執行方式來實踐,避免不切實際的投資詐騙陷阱,才能使現行或未來想要的退休生活更安穩實現。
▼台灣銀行家11月號雙封面。(圖/金融研訓院提供)
※ 精彩全文,詳見《台灣銀行家2017年11月號》。
※ 本文由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