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編輯部
2018天下經濟論壇夏季場以「未來生活 產業接軌」為題進行第二場論壇。天下經濟論壇邀集訊能集思智能科技執行長張宗堯、亞洲遊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鄭兆剛、拳頭遊戲商務負責人蘇志立暢談在雲端大數據、智慧城市、新零售發燒、智慧金融崛起的2018。主持人《天下雜誌》總編輯吳琬瑜與三位講者共同探討如何虛實整合,在未來生活新體驗中帶來新商機。
以下是訊能集思智能科技執行長張宗堯在此論壇中的談話全文:
-----------------------------------------------------------
我在做的事情,就是運用AI的輔助做決策,讓管理方法升級。這要怎麼做呢?歷史會重複上演,我們可以先從歷史找答案,上一代有沒有什麼AI產品是成功的呢?
事實上,十年甚至二十幾年前,就有了非常成功的AI產品,那就是GPS導航系統,這是一個非常完整的AI產品。
當你給GPS系統各種資料,告訴系統你要從A點到B點,系統就會幫你規劃出最佳化的各種路徑,再結合天氣路況、紅綠燈等各種大數據分析,幫你規劃出最短路徑。
又或者是,你要的不是最短路徑,而是最省錢、沒有經過收費站的方式,GPS系統也會根據你的喜好做調配,你所需要知道的,就是下一步該怎麼走。這是一個非常標準的AI系統,而且發展到今天,全世界都在使用。
AI可以像GPS一樣,為企業導航?
對企業來說,AI有沒有可能也做到像GPS這樣輔助決策?有沒有可能當遇到困難時,不用再憑經驗做決定?
舉例來說,高階主管會問,我們公司今年的運營成本為什麼會比去年高20%?要如何降低成本?
這個問題很難透過有效率的方式解決,到最後甚至會出現內部踢皮球,或是主管憑著一己的經驗,妥協去用連自己都不見得滿意的解決方式。
又像是廠長會問,我要如何降低呆滯3個月以上的庫存物料?或是工程師會想知道,為什麼A工站的良率一直無法提升?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到今天,這些問題仍非常困擾第一線的員工,跟十多年前我在製造業時,甚至二十多年前,在學校做研究時,看到的情況本質上差異都不大。
也許公司中有具備20年經驗的高手,能夠找到解決的方法,但這方法只存在他的腦中,無法在公司內部傳承,更別說傳承到任何其他地方。我想做的,就是讓AI來解決這件事,當然它不是一蹴可幾。
我在MIT念書時,參與了一個研究計畫,要讓這些來自製程中的原始資料,能自動化地產出一套數學模型,再讓這套模型跟行業裡的專業知識產生關聯,發展到最後,就變成愈來愈像是GPS的例子,系統可以自動告訴我可行的解法。過去五人團隊,要花上五天才能解決的問題,透過這套系統可以馬上得到答案。
這就是AI的特質,幫你從雜亂無章的訊息中,抽取出一套規則,就像是GPS,能幫你把路徑全部算出來。
用AI找製程解方,先定義問題是什麼
事實上,絕大多數實際生產的狀態是,每天都有各種產能曲線,上上下下變化,各種問題層出不窮,一旦出現一個問題,只要你能正確去描述這個問題是什麼,並告訴AI,可能就已經找到一半解法。
我舉個例子,你今天要請電腦辨識一隻貓,你告訴電腦貓有四條腿,電腦可能看到椅子也有四條腿,告訴你椅子是貓。
但貓還有眼睛、鼻子、鬍鬚,這些特徵要全部加在一起,拼湊出來才是貓。你可能得定義了一千個規則之後,電腦才終於知道什麼是貓。這就是機器學習的過程。
而我公司的業務,就是在大量的原始數據中,把產能問題匯總分類,讓電腦先結構化,歸結出AI模型,找到產能的病因,並透過即時監控、AIoT追蹤等等,再找出解決方法。從這角度來看,AI一旦被運用在管理層面,如果做得好,效益甚至大於自動化。
導入AI就跟導入所有新的技術相同,比較困難的點或許在於,要改變大家過去習慣做事情的方式。
8成重點在教育,導正觀念最困難
所以我們公司在和客戶合作的前期,大概有80%的環節是放在教育上。不只是教育企業主、一級主管,甚至連執行端的全部員工都得達到共識。我覺得導正觀念才是最困難的事情。
如果你問我,創業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我認為任何創業者都沒有真正答案,如果有,我就能看到未來。
在創業初期,每個創業家都是心懷千萬里,但在執行時,都是專注在一個非常小的點。我期許未來幾年,我的公司能在這個非常小的利基領域中,做到領域第一。
【延伸閱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