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筱燕
武漢肺癌疫情擴散,台灣跟著爆發「口罩之亂」,為什麼一人七天只有兩片口罩可領?有人說是分配不均?有人說是原料不夠?究竟真相為何?財訊來為各位讀者解惑。
經濟部近期不斷召集業者盤點產能,希望一般口罩能儘速從每日244萬產能提高到400萬片,再由政府投入2億元建置62條產線,將產能拉高至每日1000萬片。
根據最新的日產能統計,今(2/5)的日產能仍不足400萬片,約落在320萬片。有業者表示,政府在第一波先徵收11家產能較大、日產十萬片以上的業者,惟數量仍不足,再開啟第二波行動,擴大徵收35家日產5萬~10萬片的業者。
台灣口罩多從中國進口,僅靠國產數量不足
假設就以400萬片計算,除以台灣總人口數約2300萬人,再乘以七天(400萬片/23000萬片=.017*7天=1.217),等於一個人平均一週只能分配到1.2片口罩,根本不足2片,就知道有多缺!(延伸閱讀:全台掀口罩之荒 疾管署為何呼籲「健康民眾不需一律戴口罩」?)
看一下全台的口罩市場,據業者粗估,以平面口罩而言,台灣口罩進口的市占約五到八成,按照價格調節,進口的主要來源國是中國,佔九成,根據財政部統計,就整個2019年表現來看,一般口罩進口總量4.3億片,台灣從中國進口3.99億片一般口罩,占全年進口量92.3%。
中國既這重要,那來看看大陸的情況,雖然中國是口罩大國,產量約佔全球的50%,據當地業者表示,目前官方已陸續徵收所有口罩廠產量,口罩卻還是缺很大。原因在於,據中國工信部指出,現在的真實產量每日僅800萬片,日後就算產能全開,一日最多也只能生產2000多萬個,這連台灣人每個人每天配戴一片都不夠,何況大陸有14億人口,這不還計入2/10開工後沒有口罩的人不願上工等的缺工問題。
表:2020年1月防疫口罩(一般口罩)進口數量表
資料來源:財政部關務署
根據台灣政府統計,目前全台的口罩廠約有81家,記者一一致電詢問前幾大廠的日產能,前五名是康匠80萬片、中衛60萬片、華新醫材30萬片、康那香18萬片、恆大5萬片,而和沛科技創辦人翟本喬4年前投資的美斯潔口罩公司,日產也僅1萬片。
日前華新醫材董事長鄭永柱焦急喊說手中原料不夠一週生產,掀起大家對於口罩原物料的關注,記者向華新求證,日前所說的缺料是N95口罩鼻樑支撐材,而非一般口罩,外界才稍微放心。但是,占口罩最大面積的「不織布」,會缺料嗎?(延伸閱讀:【武漢肺炎】全球擴散!防疫6大重點一次搞懂)
原料不缺但產能有限 關鍵過濾層只有三家業者做
間單來說,一般醫療口罩分為三層,分別為:
1外層防潑水不織布:阻擋飛沫傳染
2中間層熔噴不織布:可阻擋細菌、病毒
3內層吸水不織布:可吸收配戴者的口沫
業者表示,口罩的一、三層材料是紡結不織布,製程較容易,價格很競爭,過去有些台灣口罩業者會從國外進口;而第二層過濾層有許多種製造方式,使得過濾分子大小、優缺不同,近來公認較先進的方式是熔噴,而熔噴不織布的製造過程也比紡結不織布來得長,設備較貴,國內主要廠商為:恒大、康那香、敏成及兆羿,而台灣口罩業者多半是向這四家業者拿熔噴不織布。
再往上追溯,國內不織布大廠恒大發言人周壽祿表示,不織布的主要原料是PP粒,可向台塑集團購買,不至於缺料。
再問了中衛、華新、康那香等業者後,在產能全載下,各廠的不織布庫存多可供應到今年五、六月,所以口罩目前真正的問題不是原料,而是口罩最下游的組裝廠產線不足。
過去台灣不織布乃至一般口罩行業,因為勞力成本等問題多半外移,台灣口罩廠的產能也多半沒有開滿,如中衛過去產能開70%,恆大有口罩設備卻沒有生產等,康那香的主要產品也非口罩,這次武肺,年後大家紛紛產能全開、重新啟動,或改舊機來搭上這波口罩商機。
如今政府開始派駐國軍進駐有需要人力的口罩廠,也打算購置機台直接放進各大廠內,著手詢問業者空間和意願等,中衛無空間,華新最多再新增六條線;總統蔡英文今天也視察北台灣最大的口罩廠康匠關切,但關鍵是新的產線設備若沒購置,派再多阿兵哥產量也起不來,已知,政府購買設備仍在洽談中。
看來還是要期待疫情減緩且儘速落幕,否則口罩在預期心理下恐永遠都不夠;近來多位專家已出面呼籲,勤洗手其實比戴口罩更重要,還是把口罩留給真正需要的人吧!(本文由財訊雜誌提供,原文請點此)
●推薦閱讀
謝金河:台灣的轉機在疫情蔓延時
【2019新型冠狀病毒】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預防武漢肺炎 建議美國人不要戴口罩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