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訊改組後新團隊首度亮相,董事長李中旺(右起)和總經理陳瑋駿。(圖/記者周康玉攝)
記者周康玉/台北報導
友訊(2332)總經理陳瑋駿今(23)日表示,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加上尚未停止的疫情,友訊將積極評估台灣供應鏈建置,同時啟動印度子公司與當地的營運,明年有機會開始運作,但時間表尚未明確,希望越快越好;台灣供應鏈部分則是第一季會有明確結果。
陳瑋駿表示,友訊開始強化本地製造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因中美貿易戰、加上尚未停止的疫情,對供應鏈造成一定的衝擊情形下,友訊大部分供應鏈在大陸,但在中國大陸仍有租稅優勢、約8-10%的成本優勢 ,因此儘管MIC(Made in China)不會停止,但部分客戶對大陸品牌開始觀望。
再者,就連陸廠本身也開始移往越南,過去陸廠在政府扶持、人工、物料等的優勢減少。
另外,陳瑋駿表示,因陸網通ODM廠開始兼營品牌,當現在全球物料在缺貨,供應時候沒辦法太清楚知道,ODM夥伴會不會優先把物料給友訊。
友訊目前來自美國地區的營收占比不到10%,在上述時空背景下,反而是個重新評估建立台灣供應鏈思考的好時機。
從全球局勢來看,陳瑋駿表示,對友訊而言,「Made in local(本地製造)」包含印度和俄羅斯兩地區,友訊在這兩地都有子公司,其中在印度子公司是掛牌上市,未來將會把產品製造移到印度去,重建精英式的研發團隊,規模不會太大,但掌握產品設計,在製造地彈性做移動。
友訊印度子公司是早在2001年、於孟買(Mumbai)及班格拉(Bangalore)掛牌上市,當時為服務當地客戶而設立。陳瑋駿表示,目前正在評估合作夥伴,和哪一些產品和工廠要移過去,只要評估完成就可開始運作,明年有機會,開始運作。
友訊自2015年以來,除了2018年每股獲利小賺0.16元,有四年是虧損,因而引發經營權之爭。今年6月15日友訊股東會全面改選後,友訊新任董事會推選李中旺擔任董事長,友訊經營權爭霸宣告落幕。今日友訊團隊首度與媒體見面,陳瑋駿表示,友訊本身體質並不差,而是營運效能需要改善,組織改善後效應明顯出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