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建置「生理訊號即時監測整合平台」,可望成為醫護人員防疫照護的利器。(圖/工研院提供)
記者吳康瑋/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工研院於今(14)日宣佈,院方受經濟部支持,跨域協同臺醫光電、蓋德科技、必事可、生訊、天樞健康、中華電信等業者,與新竹臺大分院共同合作,開發「生理訊號即時監測整合平台」,建立不間斷的血氧、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五大生理數據監測系統,時時守護生命徵象,可望成為醫護人員防疫照護的利器。
工研院指出,國內已發生數起確診病患低血氧情形,但卻因沒有特別的症狀,從無症狀快速惡化造成突然猝死的情形,因此及時掌握生理數據成為防疫中相當重要的課題。面對疫情影響,經濟部技術處持續運用科技協助防疫及提升國內防疫量能,有鑑於平時每個護理師約照顧7到10個病人,但在疫情期間醫病比提高,加上染疫者病情快速發展,精準掌握生命徵象是重要關鍵。
據了解,經濟部技術處運用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Taiwan Integrated Biomedical Industrial Center,下稱TIBIC),號召國內資通訊產業與醫材廠商相關廠商共同投入防疫計劃,將醫材產品和技術投入TIBIC擬真醫院情境,進行醫療服務和資訊整合,開發出非接觸、遠距智慧監測生理系統,確實掌握生理數據,協助降低醫護人員照護負擔及感染風險,藉由科技的輔助,達到「肢體零接觸、服務無距離」。
有鑑於以往穿戴式裝置或相關醫材業者,若要將技術導入臨床或實際應用在患者身上,只能單打獨鬥、並投入較多資源與時間成本;透過「生理訊號即時監測整合平台」,跨領域整合上中下游業者的裝置與設備,可即時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並透過臨床醫師的評估與回饋,加速縮短驗證與認證的時間,在疫情緊急之時發揮更大效益。
▲工研院跨域建置「生理訊號即時監測整合平台」,將生理重要的數據蒐集置平台上,降低醫護同仁感染風險及提升病人安全。(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長林啟萬表示,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的支持下,整合監控平台系統、生理訊號監測裝置、雲端監控系統業者,藉由TIBIC平台鏈結相關業者佈建「生理訊號即時監測整合平台」,將體溫、脈搏次數、呼吸頻率、血壓數值、血氧濃度、心電圖等五大生理重要的數據蒐集置平台上,且所有數據都要求須去個資化並且符合醫院規範。
林啟萬表示,目院方已導入新竹臺大分院進行臨床應用合作,初期目標就是依據臨床醫護人員的使用需求,評估平台中蒐集之生理資訊的適用性與穩定性,後續工研院也將持續透過TIBIC的開放平台銜接進入國內重要防疫單位,如新北雙和醫院、北市聯醫、深坑集中檢疫所、蘭陽集中檢疫所等以擴大場域連接應用,加強國內防疫照護能量。
新竹臺大分院長余忠仁院所表示,本院緊鄰臺灣科技業的心臟,我們以成為醫學中心及智慧醫療典範為願景,致力於發展智慧醫療,期待透過與工研院的跨域合作,連結醫療產業與科技產業,將科技應用於醫療服務,並帶動醫療產業轉型與升級。譚慶鼎副院長也表示,疫情期間更突顯遠距即時監測的重要性,透過與工研院合作的「生理訊號即時監測整合平台」,可跨越空間與時間限制,自動蒐集生理數據並持續監控,解決醫護人力不足同時提升醫療品質。
▲工研院「生理訊號即時監測整合平台」,跨領域整合上中下游業者的裝置與設備,可即時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圖/工研院提供)
余忠仁表示,未來這套系統也可望提供患者於醫院的專責病房、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甚至居家,不僅能遠端即時掌握患者生理狀況,同時減少醫護人員與確診患者接觸的頻率,降低醫護同仁感染風險及提升病人安全。
工研院強調,院方在新冠疫情下,致力以科技力來協助第一線防疫超前部署,用科技力來守護醫療人員、捍衛國人健康,「生理訊號即時監測整合平台」將與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合作,希望未來能快速導入使用,讓醫療照護生理數據監控更即時化、自動化、非接觸化,降低醫線醫護人員接觸感染的機會,同時也提升服務效率與醫療品質,守護國人健康。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