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研訓院指出,若與他國社會債券多元用途相比,我國尚在萌芽階段,但國內此波社區感染所突顯的兩大弱勢族群問題,讓社會債券未來可應用的面向,帶來了更寬廣的想像空間。(示意圖/記者陳依旻攝)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金融機構發行社會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可兼顧永續公益目標與強化財務結構,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今(11)日發布「2021 TABF金融趨勢關鍵議題報告」,內容指出,中小企業、不動產都是國內銀行現階段重要業務,「是否重疊不無疑義」,但兼顧移工安置、婦女經濟賦權可達到投、打「二刀流」。
根據櫃買中心公開資訊,國內的社會債券(社會責任債券),目前共已掛牌5檔,其中3檔發行人也為銀行機構,募得款項多用於中小企業放款、可負擔住宅,以及社會經濟發展和權利保障之相關放款,與國際趨勢大致相仿。
報告指出,若與他國社會債券較多元的用途相比,我國尚在萌芽階段,但國內此波社區感染所突顯的兩大弱勢族群問題,讓社會債券未來可應用的面向,帶來了更寬廣的想像空間。
第一, 外籍移工居住環境改善;例如移工群聚險些爆發大規模感染,雖說得益於各界迅速動員,及時圍堵病毒擴散。
但國內截至今年6月底勞動部統計仍有多達70萬5千餘名的外籍移工,其管理與權益保障向來備受關注。尤其是占比超過65%的產業移工,居住環境與生活條件是否藉此機會改善,恐仍是疫情過後台灣社會無可迴避的課題,避免像是「移工便當」爭議再次登上國際媒體版面。
其實新加坡殷鑑不遠,星國首波防疫破口,即為移工居住環境擁擠,群聚導致病毒快速蔓延。
新加坡人力資源部已為此於2020年6月調整移工宿舍安置標準,包含最少需要6平方公尺的居住空間、每間房最多10張床、每張床間隔相距1公尺且不設上下舖,以及每5張床需有一組衛浴設備等,但新的安置標準不免增添企業成本,類似這類投資即可利用社會債券籌措資金。
第二, 強化婦女經濟財務支持;疫情衍生的婦女權益課題也引起各方矚目。聯合國今年5月中發布的「2021年中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as of mid-2021),就認為疫情加重家庭勞務負擔,迫使部分婦女必須放棄工作,重返職場可能得耗費更長時間,甚至就此陷入無業狀態。疫情加劇了所得性別差距,不利於性別平等的推動,因此聯合國建議各國在研擬紓困振興政策時,必須把婦女納入特別考量,以確保經濟復甦能更具包容性。
「其實國內也面臨類似挑戰。」據衛福部統計,女性平均每日無酬照顧時間為4.41小時,配偶卻只有1.48小時。如遇家人須居家隔離、檢疫、子女停課等情形,通常也是由女性申請防疫照顧假,不僅加重照顧負擔,還可能因此面臨減薪或非自願離職風險。
性別平等處的研究報告「從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疫情看性別議題」就指出,國內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就業協助,並建議進一步給予婦女在財務上的實質支持,以及補貼托育機構、長照中心,避免因疫情而中斷營運,從而減輕婦女的照護負擔,相關支出或許皆有社會債券著墨的空間。
當然,疫情所凸顯的潛藏社會問題何其多,但是否都能夠利用社會債券向公眾募集所需資金?會不會發生「社會漂洗」(Social Washing)爭議?將取決於完整的遊戲制度,從投資目標界定到公開揭露資訊及查核要求等明確規範。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