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保單今年6月買氣下滑,不及5月9.91億。(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金管會公布壽險業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美元保單還是占最大宗,今(2021)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成長174%,但只看6月,會發現買氣不及5月,銷售金額僅6.1億,月衰退超過38%。
根據統計,今年1月到5月底,累計外幣保險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折合約新台幣2,548.24億元,其中,投資型保單賣最好,折合約新台幣1,254.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年增145%;傳統型保險銷售金額年減10%,折合約新台幣1,293.74億。
幣別部分,主要為美元、澳幣及人民幣保險商品新契約;美元保單還是最大宗,新契約保費收入約102.50億美元,其中投資型保險約49.94億美元(占比約49%)、傳統型保險約52.56億美元(占比約51%)。
雖然乍看之下,美元投資型保單今年上半年賣很好,但觀察5月美元保單保費收入9.91億美元,6月卻只銷售6.1億美元。
不過,美元投資型保單前6月累計保費收入仍比去年同期成長174%,收入前3大壽險公司依序為國泰人壽、台灣人壽、 富邦人壽;傳統型新契約保費收入前3大依序為南山人壽、中國人壽、 國泰人壽。
澳幣保單部分,新契約保費收入約1.23億澳元。投資型保險約0.81億澳元(占比約66%)、傳統型保險約0.42億澳元(占比約34%)。
人民幣保單則是新契約保費收入約3.07億人民幣。投資型保險約2.88億人民幣(占比約94%)、傳統型保險約0.19億人民幣(占比約6%)。
110年截至6月底累計的保費收入,折合新台幣約2,914.31億元,其中,投資型保單折合約新台幣1,438.72億元、傳統型保單折合約新台幣1,475.59億元。
金管會表示,保險業銷售該等保單時應瞭解及評估消費者對匯率等相關風險承受能力,並落實招攬人員管理、商品資訊揭露及商品適合度政策,以利本項業務穩健經營及維護消費者權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