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ETF規模統計圖。(圖/《ETtoday新聞雲》製表)
記者陳心怡/台北報導
近年「被動投資」成為風潮,0050(元大台灣50)、0056(元大高股息)這兩檔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已成為股民都知道的代碼。台灣從2003年,第一檔ETF 0050(元大台灣50)問世後,經過18年時間,規模及檔數也呈現爆炸性增長。
ETF是由一籃子股票組成,性質介於股票與基金間。其交易方式不僅像股票一樣方便,而且它不同於傳統共同基金,它不主動選股,由市值變化、自動調整持股,而且手續費也更為低廉,也因此,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爆夯,2019、2020年已連續兩年,規模都衝破兆元,投資人也愈來愈多。
根據金管會統計,台灣掛牌的ETF,從2010年只有15檔,到2021已經增加到221檔,整整增加了14倍,而資產規模,也從833.5億元,逐年攀升,到今年6月為止已經來到約2兆元規模,成為台灣第一大共同基金種類,由此可見台灣ETF市場發展相當蓬勃。
ETF已開始改變台灣資本市場的樣貌。根據集保結算所大數據分析,2011年到2014年,持有ETF的股民僅佔有庫存股民的2%,幾乎沒什麼成長;即便從2015年到2019年,每年增幅也僅1至2個百分點,但在去年股民持有ETF比重大增6個百分點,佔比達15%。
而光是持有國內股票型ETF的受益人,在7月底就已高達180萬人,等於平均每2位證券投資人,就有1位在交易ETF,ETF可說是憑藉著它的低成本,被視為長期投資的王道商品。
相較於20年前,投資人可以選擇的投資商品變多了,想複製大盤績效表現的投資人,有追蹤指數等原型ETF可買;看好5G、高科技類股的投資人,也可選擇Smart Beta ETF,這凸顯出台灣資本市場的多元開放與接地氣。
讀者迴響